蒋德梅 金凤丽 王 佳 武栩臣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围绕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1]。《医宗金鉴》是由清代吴谦等人共同编撰的一部中医著作,是自宋代官修医学全书《圣济总录》之后,对元、明、清初600多年的百家医论较为完整的收录整理,对后世有着重大意义[2],《妇科心法要诀》是其中的一部分,从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方药等方面论述了各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中所载的“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方剂的用药规律,因月经病有两大类不同倾向的疾病分类,即出血倾向月经病,例如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经断复来等,缺血性月经病,例如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故再将上述三门中的方剂按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和缺血性月经病分类统计,分析其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月经病提供思路。
1.1 处方来源 《妇科心法要诀》[3]中所载“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方剂,共计53首。将该53首方剂按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和缺血性月经病分类统计,得到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22首,治疗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15首。
1.2 中药标准化 方中所涉及的中药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4]和《中药学》[5]进行标准化,例如将藿香标准化为广藿香,将干葛标准化为葛根,将莲肉标准化为莲子,将枣仁标准化为酸枣仁,将丹皮标准化为牡丹皮,将蓬莪术标准化为莪术,将缩砂仁标准化为砂仁,将熟地标准化为熟地黄等。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将整理好的处方进行检查,然后依次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平台管理系统”中的“方剂分析”模块,为减少失误,在录入系统后再次核对录入系统处方是否完整,以保证系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1.4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录入的《妇科心法要诀》中“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方剂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该软件的“数据分析系统”模块进行组方规律研究,包括用药模式、规则分析、网络展示以及新方分析;通过该软件的“统计报表系统”对录入的处方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包括药物频次、四气统计、五味统计、归经统计[6]。
2.1 药物频次 对《妇科心法要诀》中“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53首方剂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共使用药物90味,按从大到小的原则进行排序,用药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有10味,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当归。见表1。
表1 药物频次
2.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对《妇科心法要诀》中“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53首方剂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药物四气分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温性药,药物五味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味药,药物归经分析中出现频次排前3位分别是脾经、肝经、心经,见表2、表3、表4。
表2 药物四气频次
表3 药物五味频次
表4 药物归经频次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挖掘《妇科心法要诀》中“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方剂,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置信度”设置为0.9。用药模式: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6个,包含中药7味,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是当归-白芍,出现频次为26,常用药物组合及其频次见表5。规则分析:分析得到的规则有15组,常用药物规则分析及其置信度见表6。
应用该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将《妇科心法要诀》中“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53首方剂中各药物与药物组合间的联系以网络化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出来,如图1所示。
表5 常用药物组合及其频度
表6 常用药物规则分析及其置信度
图1 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分析应用 该软件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将相关度设为8,惩罚度设为2,点击“聚类”功能按钮,得到符合条件的记录共81条,提取组合得到药物核心组合,在提取的核心组合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4个新处方,见表7。药物核心组合见表8。
表7 新处方
表8 药物核心组合
2.5 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及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的用药分析 将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22首及治疗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15首方剂再次录入系统,分别得到两类方剂的四气、五味、归经、药物频次。
2.5.1 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及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的四气五味及归经 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22首中,药物四气出现频次最多的是温性药,五味出现频次最多的是甘味药,归经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脾经;治疗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15首方剂中,药物四气出现频次最多的是温性药,五味出现频次最多的是甘味药,归经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肝经。见表9。
表9 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及缺血倾向 月经病方剂的四气、五味、归经
2.5.2 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及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的药物频次 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22首中,出现频次排前4位的药物分别是: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治疗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15首中,出现频次排前4位的药物分别是:当归、白芍、熟地黄、甘草。见表10。
表10 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方剂及缺血倾向 月经病方剂的前4位药物
《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宜行,其神自清”[7], 《灵枢·五音五味》有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8],体现了妇人以血为本,因此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应以治血为要,四物汤由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组成,最早见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其用于妇科诸疾,《蒲辅周医疗经验》云:此方为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9]。具有“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之功,有研究[10]表明,四物汤具有补血作用及雌激素样作用。通过本次数据挖掘,发现《妇科心法要诀》多采用以四物汤为核心的处方加减治疗月经病,体现了《妇科心法要诀》在治疗月经病时以补血为治疗要义,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发现用药多采用温性药、甘味药,药物多归脾、肝、心三经,分条论述于下。
3.1 四物汤为核心处方,补血为要义 图1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中,与其他药物联系最为紧密的是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
当归,《景岳全书·本草正》:“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11]熟地黄,《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12]川芎,《景岳全书·本草正》:“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11]白芍,《本草备要》:“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5]。
上述四味药均属于补血药,因此可以得出《妇科心法要诀》在治疗月经病时以补血为要义。
3.2 药喜性温味甘,归经重脾肝心 表1表明《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常用药物为:当归、甘草、白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黄芩。表2、3、4表明《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多采用温性药、甘味药,药物多归脾、肝、心三经,妇人以血为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心主血脉,故而多运用脾、肝、心经药,血得温则行,故多采用温性药;当置信度越接近1,则“->”前后两组药物同时出现的概率越大,表6中前排在前4的药物规则的置信度均等于1,说明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4味药的同时出现的概率非常大,综合表5、表6不难发现《妇科心法要诀》对月经病的治疗中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之间产生的药物关系出现频率最多,而上述4味药是四物汤的组成。说明四物汤是《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的核心处方。
3.3 治出血多责之于脾,治缺血多责之于肝 表9展示了《妇科心法要诀》在治疗缺血倾向月经病与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时多采用温性药和甘味药,但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时多选用归脾经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治疗出血倾向月经病时,多从脾之统血功能着手,而治疗缺血倾向月经病时多取肝之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特性。因此,临床上出血倾向月经病的治疗可以从健脾统血的角度着手,不一定要见血止血,在治疗缺血倾向月经病可考虑从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性上展开治疗,不一定要活血行血。表10表明,虽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月经病,但在治疗时采用的方药时大体相同的,与“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中的治疗原则是相符合的,即都以四物汤为基础方,再随证加减,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思想。
综上所述,《妇科心法要诀》在治疗月经病时多采用四物汤为基础方,再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经行灵活加减,但其思想核心是以四物汤为核心方剂,以补血为要义,用药喜性温味甘,归经重脾肝心。因此在临床中治疗月经病时,可从上述角度着手。在本次数据挖掘中还发现《妇科心法要诀》中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还待在日后的临床中检验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