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晶,吴明明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亨-舒综合征(HSP),是某种原因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脆性增高而致,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伴或不伴有腹痛、便血、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该病好发于3~15岁儿童,男女比例为1.4∶1,成人患病较少,且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多[1]。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发斑”“斑疹”“阴阳毒”“肌衄”等范畴,因其具有发病急、紫癜消失快、易反复等风邪的致病特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该病统一命名“紫癜风”。近年来,中药、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2-3]。本研究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男44例,女27例;年龄5~15岁,平均(9.29±1.17)岁;病程3~19 d,平均(10.56±1.58)d。观察组男46例,女25例;年龄6~13岁,平均(8.57±1.02)岁;病程2~21 d,平均(11.41±1.5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SZYLY2017KY-0108)。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发病前常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紫癜,可伴有腹痛或关节痛,或有紫癜肾炎;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正常;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受累部位真皮层小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管炎[4]。②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发病前常有外感证候,少数患儿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以双下肢为主,有大小不等的皮肤出血点、紫癜,严重者波及上肢、躯干甚至全身皮肤;可伴关节疼痛、腹痛、便血和尿血等表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正常[5]。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5~15岁;入组前7 d未使用药物治疗;血尿素氮、肌酐检查正常;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肝、肾、心、脑血管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等严重疾病者;各种原因中断治疗者;伴随严重感染及严重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参加其他相关药物临床试验者。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嘱患儿卧床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给予抗过敏、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常规西医治疗。具体治疗药物如下:维生素C注射液(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938)1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153)1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7)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华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99)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
3.1 观察指标 ①症状恢复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紫癜消失时间及腹痛、关节痛、尿潜血缓解时间。②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拟定[6]。缓解:皮肤紫癜消退,腹痛、关节痛消失,1周内无反复;显效:腹痛、关节痛消失,皮肤紫癜出现数量及次数减少>50%;有效:腹痛、关节痛消失,皮肤紫癜出现数量、次数减少30%~50%;无效:紫癜反复发作,出现数量、次数减少<30%。总有效率=(缓解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紫癜消失时间及腹痛、关节痛、尿潜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尿潜血缓解时间观察组 71 6.3±0.8▲▲ 2.6±0.7▲▲ 2.3±0.4▲▲ 6.2±1.3▲▲对照组 71 8.1±1.0 4.1±0.9 3.8±0.3 7.3±1.2组别 例数紫癜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关节痛缓解时间
(2)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mg/L,±s)
表2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m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水平 治疗后水平观察组 71 0.92±0.32 0.39±0.14△▲对照组 71 0.88±0.22 0.59±0.24△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过敏性紫癜是由变应性血管炎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的病变,可伴有便血、关节肿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当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感染、药物、食物、虫咬、花粉或其他变应原有关[1]。目前西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支持和对症治疗,部分患儿病情容易反复,需长时间用药干预,严重影响患儿学习和生活[1]。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各型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7]。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可有效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降低其通透性,减少出血。
中医认为,该病病因病机是禀赋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血不循经,血溢脉外而致出血,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出,蓄积而为瘀血,故瘀阻脉络是其关键病机[8]。《血证论》云:“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活血化瘀中药能增强毛细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较好[9-10]。丹参味苦、性微寒,走血分,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可治疗瘀血诸疾[11],药理学研究显示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12]。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调节血流、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13-14]。甘草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等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类激素样作用[15]。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是β-甘草酸、甘氨酸和L-半胱氨酸,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与浸润,减轻血管内炎症,调节免疫功能等[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D-二聚体是机体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能反映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D-二聚体升高是机体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重要指标[17]。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患者D-二聚体水平[1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能改善患儿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明显降低D-二聚体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