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芝,孙兴亮,孟庆菊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400)
上呼吸道感染是冬春季节流行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咽痒、咽痛、喷嚏、头痛,甚者发热、咳嗽、全身酸痛、乏力、呕吐、腹泻,重者可引起肺炎,且大多为病毒感染。临床多采用对症治疗、支持疗法,但部分患者显效慢、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上感合剂是本院院内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散结功效,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见。本文分析上感合治疗剂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平阴县中医医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28例,女30例;年龄19~40岁,平均(29.22±3.34)岁;病程3~7 d,平均(4.97±1.87)d。观察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18~39岁,平均(28.95±3.42)岁;病程3~8 d,平均(5.02±1.8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制定:表现为喷嚏、鼻塞、咽痒、咽痛、咳嗽、发热、肌肉酸痛等,实验室检测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1]。②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证为风热型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肢体酸楚,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儿病历资料齐全;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已经确诊为肺炎者;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有胃炎、肠炎者等。
2.1 对照组 给予感冒灵颗粒治疗。感冒灵颗粒(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1754)开水冲服,每次10 g,每日3次。治疗3 d后观察疗效。
2.2 观察组 给予上感合剂治疗。上感合剂(院内制剂,批准文号鲁药制字Z01080424)口服,每次20 m L,每日3次。治疗3 d后观察疗效。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状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患者咽痛、头痛、全身酸痛、咳嗽等症状进行评分,按照无、轻、中、重依次计0、2、4、6分[3]。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困倦、嗜睡、口渴、皮疹、荨麻疹、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评定。痊愈:感染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感染症状好转明显,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95%;好转:感染症状减轻,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3 d后感染症状无明显变化,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咽痛、头痛、全身酸痛、咳嗽等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咽痛、头痛、咳嗽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咽痛积分 头痛积分观察组 58 治疗前 4.84±0.12 3.92±0.18治疗后 1.90±0.15△▲ 1.55±0.16△▲对照组 58 治疗前 4.79±0.15 3.95±0.14治疗后 2.85±0.18△ 2.19±0.12△组别 例数 时间 全身酸痛积分 咳嗽积分观察组 58 治疗前 3.02±0.08 2.55±0.06治疗后 1.25±0.11△ 1.02±0.13△▲对照组 58 治疗前 2.98±0.13 2.58±0.04治疗后 1.46±0.07△ 1.47±0.11△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困倦2例,胃肠不适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发生困倦23例,胃肠不适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西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感染较少见,而非典型病原体在呼吸道感染中所占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多见。虽然病毒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由于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常合并细菌感染,从而累及邻近器官并产生并发症,使病情迁延或加重,感染向下蔓延,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等,甚至引发心肌损伤。临床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随着抗病毒、抗菌药物的使用,临床治疗效果下降[4]。感冒灵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西药成分,胃肠不适、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多见,临床也有致多形红斑型药疹[5]、肝功能损害[6]等不良反应的报道。
中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归属于中医“感冒”范畴,古籍中也称其为“伤风”“伤寒”“外感发热”“外感高热”等。临床一般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两类,普通感冒相当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流行性感冒。感冒为风邪兼夹寒、热、暑、湿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正邪交争,肺卫失宣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基本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临床分为风寒、风热、表里俱热、暑湿、气虚等类型[7]。本研究主要探讨风热型感冒的上呼吸道感染,该证是因风邪兼夹热邪客于肺卫,表卫、络脉失和,风热上扰咽喉,肺卫失宣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头身疼痛,鼻流浊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红肿痛,舌红,苔薄黄[7]。故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及化痰止咳为主。
上感合剂是由柴胡、玄参、焦山楂、葛根、桔梗、枳实、石膏、连翘、槟榔、板蓝根、僵蚕、射干等组成。该方是本院内科医师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方,主要用于外感风热之邪,或外感日久、入里化热所致的发热、咳嗽、有痰或无痰、咽喉红肿热痛,不思饮食、纳呆,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方中板蓝根、连翘、石膏清热解毒,石膏重用以清气分热邪,连翘兼有散结功效,与射干、玄参、僵蚕共奏解毒散结、利咽消肿功效;柴胡、葛根解肌发表、退热,使在里之热邪从肌表而出,柴胡、葛根可升举解郁,以助肺气升降;射干清热化痰、解毒利咽,僵蚕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散结,桔梗开宣肺气、化痰散结,三者相伍升降肺气、宣肺止咳,共治咳嗽痰多;枳实、槟榔、焦山楂消食行气化滞,理脾胃之气,以奏脾升胃降之功,使热毒得清、表里畅达、气机宣畅升降有序、诸症悉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玄参[8]、连翘[9]、桔梗[10]、射干[11]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以上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散结功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具有良好的效果。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可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以解热抗炎,还能通过调节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增加临床疗效[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仅做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缺少与抗病毒、抗菌药物的比较研究,下一步将开展抗病毒、抗菌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上感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