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临床观察

2021-12-02 11:36王彦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1期
关键词:火针肩周炎活动度

王彦军

(甘肃省张家川县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50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种广泛性慢性无菌性炎症[1],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肩关节长期固定疼痛,以静止痛、夜间痛为主要表现,伴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2]。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常因受凉或损伤所致,病变初期为疼痛、功能障碍,后期可见肩部无力、肌肉萎缩。肩周炎是困扰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较为棘手,疗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运用贺氏火针治疗该病,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肩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张家川县中医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13例,女37例;年龄49~70岁,平均(54.03±6.43)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5年,平均(16.16±2.37)个月。治疗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45~75岁,平均(53.12±7.24)岁;病程最短5 d,最长3年,平均(15.24±3.4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伦研批第20170001号)。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因外伤、慢性劳损、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多为慢性发病;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诱发;肩部广泛性压痛,功能明显受限,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X线检查多为阴性,久者可见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多正常[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脑、肾疾病者;无慢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能配合要求完成观察和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晚期肩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者;不能坚持研究者;合并精神疾病、血友病者;凝血系统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有骨折、结核等其他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毫针治疗。取舒适体位,局部常规消毒,取患侧肩贞、天宗、肩髃、肩髎、条口、阳陵泉、阿是穴等穴,肩前痛加合谷,肩外侧痛加外关。选0.30 mm×40 mm毫针(天津亿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津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025号),用指切或舒张法垂直于皮肤进针,常规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治疗组 采用贺氏火针治疗[4]。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取穴同对照组,暴露施术部位,标记穴位后用碘伏消毒、75%酒精脱碘。选用0.80 mm×50 mm的贺氏火针(苏州市吴中区东方针灸器械厂,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644号),针尖在酒精灯火焰外焰处加热至鲜红,右手持针,左手固定所标记穴位皮肤,进针。局部阿是穴采用密刺法[5](以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火针刺法),每针相隔1 cm,快速刺入皮下约5 mm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其余穴位采用单刺法[5](以火针在病灶部位一针一穴的一种火针针刺法)快速进针10~15 mm,得气后出针,操作应快速准确,短时间完成。3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配合加强功能锻炼。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取长度为10 cm的标尺,1 cm代表1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②肩关节功能:患者取舒适位,采用软尺和量角器测量肩关节活动度评定。③复发情况: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评定[6]。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和运动障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M(Q 1,Q 3)]

(2)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前屈度 后伸度治疗组 50 治疗前 42.2±2.13 20.5±2.15治疗后 172.4±5.02△▲ 46.6±3.21△▲对照组 50 治疗前 43.5±4.14 20.8±1.73治疗后 150.5±4.24△ 32.3±4.33△组别 例数 时间 外展度 内收度治疗组 50 治疗前 41.3±3.17 32.1±2.25治疗后 174.3±5.42△▲ 67.4±4.72△▲对照组 50 治疗前 40.6±2.89 31.8±2.13治疗后 143.7±5.14△ 42.3±4.65△

(3)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9/50),高于对照组的88.0%(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随访1年,治疗组显效患者复发2例,对照组显效患者复发6例。

表3 两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肩周炎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目前肩周炎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创伤、长期劳损、局部受凉等有关。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病是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的基础上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所致[8-9]。该病病理变化较复杂,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病理表现为关节囊变小,关节腔充血而变狭窄;晚期病理表现为周围的其他软组织呈普遍的退行性变,关节囊增厚、纤维化,使关节腔容量明显减少[10-12]。上述由轻到重、由局部到广泛的渐进性的病理变化过程,是引起肩周疼痛、功能受限的根本原因。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为口服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及各种物理疗法等,虽可改善症状,但效果欠佳,且疗程较长。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肩凝”范畴。中医认为,中老年人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亏虚、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慢性劳损,又因肩部受凉,寒凝筋脉而发病,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气血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袭……而众痹生焉。”该病以脏腑虚损为本,皮肉筋骨瘀滞为标。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四肢,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脏腑功能逐渐减退,肌肉、筋骨失养,在本虚的基础上易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或劳逸失度,致经脉失养或气血运行受阻,使阳明、少阳经络、经筋阻滞不通,不通则痛,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屈伸不利。

火针治疗肩周炎是以《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筋”“燔针劫刺、以痛为腧”等学术思想为依据,火针有散寒除湿、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之功,治疗肩周炎取其“寒者温之”“菀陈则除之”之意。局部取肩髎、肩髃、肩贞、天宗等穴以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循经远取外关、合谷以疏通气血,条口为肩周炎的经验效穴,取八会穴之筋会阳陵泉以舒筋止痛,局部阿是穴可疏通局部气血。功能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加强新陈代谢。两者结合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修复等[13-15]。临床研究发现,火针的热力刺激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强管壁的渗透力,从而加速渗出的吸收和排泄,增强机体的应激性和修复能力[16-17]。值得注意的是,火针创伤较大,应严格消毒,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针刺时要避开内脏和重要器官,切勿损伤动脉及神经干,手法要轻、快、准。如果操作方法熟练,一般可以避免。

综上所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贺氏火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复发率低,而且操作方便,不失为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火针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还有所欠缺,以后应在继承火针疗法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医学知识,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以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火针肩周炎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