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科间的联系”建立生命观念
——以“神经冲动传导”的复习课教学为例

2021-12-02 03:26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上海200052
生物学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物电膜电位传导

王 翔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 20005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并作了进一步说明:“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跨学科的科学概念和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1]。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5 章第2 节中的“神经冲动传导”与高中《化学》第4 章第2 节中的“铜-锌原电池及原理”都安排在高一年级第1学期学习。为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电的本质,并建立相关的生命观念,笔者在“神经冲动传导”的复习课中,尝试将二者相联系进行教学。

1 直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利用PPT 出示生物电与化学电源的测量图示(图1、图2)。

图1 生物膜电位(神经电位测量)[2]

图2 化学电源(铜-锌原电池)[3]

学生观察后很容易回忆:图1是用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静息时内、外差值大约为-70 mV;图2为化学电源(铜-锌原电池),用灵敏电流计测量两极之间的电流,电流大小与极板面积、酸液浓度有关。同时,学生也感困惑:为何将生命科学中的图与化学中的图摆在一起?难道这2幅图中的“电”有联系?此时,教师提问:图1是生物电,图2是非生物电,它们究竟有何区别?

2 根据要求,对应复习相关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从产生条件、形成原理、电能来源、传导过程4 个方面对化学电源与生物电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学生归纳出以下知识。

2.1 产生条件

1)化学电源产生的条件是,有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活泼性不同的2 种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且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应构成一个闭合电路。

2)生物电产生的条件是,生活在正常环境下的完整细胞。

2.2 形成原理

生物电是由于Na+、K+在细胞膜两侧分布不均衡(在ATP 供能下,由钠泵维持的),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Na+、K+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 (通道蛋白质状态改变)。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K+高浓度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漏导致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时,Na+、K+的通透性发生变化,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2.3 电能来源

1)在化学电源中,由于在锌、铜2 个电极上不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极不断失去电子,通过导线不断流向另一极,形成电流。可见,化学电源中的电能是由化学能转变而来。

2)生物电是在细胞膜两侧Na+、K+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而Na+、K+在膜两侧分布不均衡需要ATP 供能由钠泵维持,ATP 的能量来自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见,生物电的能量也是由化学能转变而来的。

2.4 传导过程

1)化学电源中,电流沿导线的传导,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流是以电场的方式传递的,其速度就是光速。

2)生物电的传导不是指电流从膜内至膜外或从膜外至膜内。此外,静息电位是不能传导的。生物电的传导是指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膜电位为外负、内正。邻近的未兴奋部位膜电位是外正、内负。这样,在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循环,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而已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可达100 m/s。

3 通过比较,提炼有关生命观念

3.1 从产生条件分析 化学电源形成于“阴极—阳极—电解质”这个闭合的系统中,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系统内的成分无法更新,反应物一旦用完,化学电源即立即终止。而生物电产生于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4]。正因为细胞这个系统具有开放性,细胞内的成分可不断地自我更新,生物电能随细胞的生存而持续。(结构与功能观)

3.2 从形成原理分析 化学电源的形成依赖于有电子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无机物,没有有机物参与。而生物电的形成依赖于细胞中的钠泵、Na+、K+的通道蛋白、ATP 水解酶等蛋白质分子。蛋白质是生命的特有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结构与功能观)

3.3 从电能来源分析 化学电源的能量直接由化学能转变而来。而生物电的能量直接来自细胞中的ATP,ATP 是生命系统中的能量通货,ATP 中的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物质与能量观)

3.4 从传导过程分析 化学电源中电流沿导线的传导,只要闭合开关,就以光速度传导,无法控制。生物电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受细胞自身控制的,因为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可因直径大小、髓鞘有无及髓鞘厚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别[5]。有髓鞘神经纤维及其跳跃式传导是生物进化的产物[5],这种传导的速度较无髓鞘纤维快约50 倍,对于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6]。(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4 教后反思

1)这节课通过比较生物电与非生物电,建立相关生命观念,学生易理解、易内化。

2)进行“学科间的联系”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对于“电”这一概念,生命科学中有“生物电”,化学中有“化学电源”,将二者加以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有关“电”的整体知识。

3)除“电”外,生物与非生物中还有很多共有的现象,例如,“有机物的燃烧”“通过透镜成像”等。

4)生物学教师进行“学科间的联系”教学,就要对原先学习过的其他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向相关学科教师请教,提高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

猜你喜欢
生物电膜电位传导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传统与生物电沉积联用技术研究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参芪复方对GK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相关促凋亡蛋白的影响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形成及其应用
活立木生物电智能移动终端查询系统的设计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比较研究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脑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