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雪娇
合理运动有利于健康和活力,能促进血液循环,降压及改善糖脂代谢等心血管代谢方面的疾病。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下降1.32 kPa 左右,国内外大多数指南建议,作为降低血压的综合措施之一的经常锻炼至少应达到中等强度,即运动强度应达到最大耗氧量的37%,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等强度运动总时间应为120 min/周,如以5~8 km/h 的速度步行等,为了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持续>20 min/次。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患者应经常锻炼,建议中等运动强度,持续或累积约40 min/次,4~8 次/周,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许多高血压患者,由于体力有限或肌肉关节疾病,而不能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或因高血压或并发症而难以实现中等强度的运动。部分患者在中高强度运动时,因心肌缺血或脑血管意外,难以继续运动[1]。在临床工作中的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中常诱发心血管事件和运动性高血压,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运动指导,合理选择运动强度。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7.7~71.4 岁,平均年龄(59.8±4.2)岁。试验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48.7~70.9 岁,平均年龄(59.9±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血压病防治标准修订稿》2014年版,高血压的病程、年龄和用药不受限制;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是在高血压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的,治疗并不局限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患者。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心肌缺血不稳定期、心律失常失控和心功能<Ⅱ级、收缩压≥160 mm Hg 和(或)舒张压≥100 mm Hg 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喜好采取慢走、游泳、瑜伽等运动方式。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根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的标准,采用连续递增功率程序完成症状限值实施。患者戴上仪器后,先坐在动力自行车上2 min,然后以70 转/min 左右的速度蹬车,进行4 min 的无负荷热身;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预期功能状态,设定动力自行车的功率,递增率为25~40 瓦/min,使患者达到将症状限制在10~20 min 内,以获得最大的运动能力。运动康复后记录10~20 min静坐状态的恢复时间。运动时间、频率和周期为40 min/d 的动力自行车运动、10 min 的热身运动和10 min 的适应期,共60 min;运动频率为10 d/周;运动周期为15 周。整体康复与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方案:首先要考虑心理方面的管理,压力不要太大,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不暴饮暴食,注意均衡饮食,多餐少吃,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饮料和含糖食物,碳酸及各种添加剂,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睡眠质量,避免过度疲劳。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 基础血压采用上臂欧姆龙血压计测量。用腕式欧姆龙血压计测量步行前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单纯心肌耗氧量的计算采用血压×心率。
1.4.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进行判定,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3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 采用SAS 量表、SDS 量表进行判定,量表均有20 个测评项目,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完成评估。分值越低,焦虑、抑郁情况越轻。
1.4.4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 采用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成人版)测评患者的PWB、EWB、SWB,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完成评估。分值越高,心理健康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EWB、PWB、SWB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早期、进展、恶化与患者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26.6%~30.5%,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心理压力对生理功能有负面影响。负性情绪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互为因果关系[2]。生理、心理、病理变化可导致血压恶化和疾病的预后不良。目前临床医学上还没有针对高血压的根除药物,属于终身维持性用药[3]。此外疾病的进展对机体并发症有影响,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痛苦不堪和不良情绪,降低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病情管理的依从性和疗效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各种针对高血压的诊疗指南并没有说明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而是需要在高血压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药物或治疗,也没有提到如何停药[4]。
长期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一笔巨大支出。因此使用非药物治疗和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运动康复有助于降低血压。运动可以通过消耗热量,改善葡萄糖代谢和减少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压[5]。运动是一种独立的降压因子,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运动可提高血管反应性,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来降低血压[6]。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是减少疾病发生,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率的疾病预防方法。运用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理念,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病。慢性病的发生不仅与不可控因素有关,而且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7]。这也使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可能。将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和运动康复的思想与传统的疾病治疗相结合,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我国目前的临床实践基本上没有把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和运动康复作为临床防治措施的补充,只为患者开药,很少要求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日常锻炼[8]。现代恢复理念认为,人的恢复干预不仅是生理身体的干预,更是心理情感和社会支持干预,生物心理社会是一个整体。因此临床恢复工作也需要从传统的疾病干预恢复向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恢复转变,恢复工作内容也从听从医嘱向全身心服务转变,应用健康教育和生活行为指导恢复可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促进自身行为控制来提高疾病控制效果[9]。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文化教育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重点对血压和行为习惯进行实时监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许多研究证实,饮食恢复、心理恢复和运动指导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日常生活管理记录持续自我管理血压,也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明确用药方法,提高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恢复,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引导患者感恩、体验幸福,增加自身心理幸福感[10]。本研究结果也证实,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恢复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负性情绪有明显的控制和改善作用,且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血压控制的稳定性会越来越高,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能够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在疾病管理中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和释放消极情绪,提高疾病管理的依从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减少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综上所述,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康复处方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