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娟
(荔浦市人民医院,广西 荔浦,546600)
分娩是女性生育期间毕竟的阶段,但由于分娩给女性带来一定的疼痛,难免给产妇带来身心上较大的压力[1]。再加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剖宫产技术也逐渐完善,导致剖宫产率逐年上涨[2]。但剖宫产术同时伴有并发症,尤其是母婴双方健康方面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因此,较多促进自然分娩措施应运而生,例如无痛分娩、导乐分娩、自由体位分娩等[3]。其中气囊仿生是一种安全性高、痛苦小的措施,同时其具有仿生性,是一种非药物助产技术,通过电脑控制,胀大的气囊模拟胎儿头部下降的过程,扩张软产道,有助于缩短产程。为此,本文就近年来临床针对气囊仿生助产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般而言,气囊仿生助产术不但能有效促使胎儿的自然分娩,还能减低产妇分娩时的痛苦,降低并发症风险[4]。该术式主要是指通过模拟胎头讲讲,逐渐扩张软产道,从而实现胎儿自然分娩的技术。从临床医学角度而言,该方式符合胎儿自然分娩生理规律,能在短时间内将初产妇转变为经产妇,进而提升分娩的安全性,保障母婴双方生命安全,减少剖宫产率。
气囊仿生助产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指使用气囊将阴道上段(软产道)缓慢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会对直肠造成压迫,导致产妇直肠发生反射,该阶段产妇会出现自上而下的屏气用力动作,引发宫缩、增加产力,促使宫颈成熟、软化、扩张[5];扩张阴道下段,对产妇的处女膜痕进行扩张,从而减低胎儿分娩的阻力,降低阴道裂伤风险,为产妇提供有效、安全的自然分娩方案。
单扩法主要是指产妇子宫开口超过50mm时,给予破膜手术,并对其羊水状况进行探查,使用气囊仿生仪对产妇阴道上段进行扩张,注意合理的控制扩张速度(6min左右)避免产妇阴道损伤[7]。当阴道开口≥80mm时,可适当减慢气囊扩张速度;阴道下段扩张时,气囊直径控制于60mm,时间控制为6min,于产妇开口直径达到80mm时,降低速度,控制于3~5min。姚娟娟等人[8]研究发现,相较于自然分娩,“单扩法”气囊仿生助产术能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并发症风险,且对母婴双方无明显不良影响。气囊模拟胎头扩张阴道,提前对阴道平滑肌纤维伸缩性进行锻炼,促使其易于伸展,扩张阴道,降低因胎头受压而致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机制、新生儿颅内出血等状况。目前,临床上较为提倡采取“单扩法”,该方式操作简便,易在基层医院开展。同时其能避免气囊与胎头接触,在施术前开展人工破膜,掌握羊水性状,避免羊水栓塞[9]。
双扩法主要是指将无菌气囊放置于产妇宫颈管内,借助电脑自动控制宫颈扩张,其中电脑参数的控制维持为6min,当产妇宫颈口开至80mm,速度降至4min。此外,需注意当宫颈扩张至50mm时会停止扩张,停止1min,能提升宫颈扩张的效果[10]。同时,在扩张至50mm时给予人工破膜,若在扩张过程中出现胎膜早破,需停止双扩法。
临床较多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的缺乏,存在恐惧、抵抗情绪。而气囊仿生助产术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邓军燕等人[11]研究发现,气囊仿生助产术+自由体位能有效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剪率,且不会增加母婴并发症风险。宋晓毅[12]研究显示,对产妇应用气囊仿生助产+自控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加大阴道分娩率,对母婴双方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同时,较多产妇分娩均是在夜间开展,由于患者的生理因素,其分娩时间较晚,且医院夜间查房时间间隔较长,难以及时掌握产妇自身状况,分娩行为相对被动,且分娩是精力较差。白天分娩,产妇经历充沛,其院内医人员较集中,能为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安全系数更高。此外,吴碧荔等人[13]研究发现,气囊仿生助产仪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而降低剖宫产率。药物助产主要给予前列腺抑制剂(例如米索前列腺、地诺前列酮等)、缩宫素,应用时间相对较长,需专人看护,且存在药物毒副作用。在药物使用中,由于长时间宫缩,导致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引发胎儿窘迫。而气囊方式助产术能促进宫颈成熟时间,利用机械性方式,扩张宫口,运用“仿生学”原理,到达机械扩张宫颈的目的,促使宫颈评分显著提升,比药物用时更短。
适应症:产妇为足月妊娠,宫颈发育完善。双扩法于孕妇宫颈口开至20~40mm时应用;单扩法于50mm时应用;同时要求产妇无头盆不称,产前无出血症状[14]。符合上述条件,针对胎头不正等状况也可应用;若产妇宫颈发育成熟,针对肝病、高血压、延期高危妊娠产妇可使用。禁忌症:软产道异常、头盆不称、胎盘早剥等,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给予剖宫产终止妊娠[15]。
总而言之,气囊方式助产术是一种新型助产技术,其能有效提升分娩的安全性。同时,该方式还能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的疼痛,还能缩短产程时间,减低母婴并发症风险。且该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其机制不但能提升白天分娩率,还能促使宫颈成熟,缩短产程,还能减少会阴部裂伤。此外,临床医护人员需严格掌握该措施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合理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