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静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547000)
助产士在孕产妇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承担着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职责,但由于产房不同于其他科室,缺乏疾病转危的提前预预知与准备,突发的不良事件将造成助产人员易产生创伤性应激反应[1]。相关研究指出,助产士经历应激创伤事件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从而进一步对助产士团队建设造成不利。助产士经历的应激创伤事件主要以分娩创伤事件为主,据统计约有超过78.8%-84.1%的助产士在工作中至少经历过一次分娩创伤事[2]件,而这些创伤事件在给产妇及家属带去心理创伤的同时也会造成助产士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的临床工作使助产士持续处于充满应激源的高风险环境中,易使其出现共情疲劳。目前,国内关于护理人员共情疲劳的相关研究主要将侧重点放在护理任务较重的护士方面,对助产士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也无法在日常工作中为助产士提供更多的相关指导与教育。本文现就创伤性分娩事件对助产士共情疲劳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综述,以期为日后帮助助产士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降低共情疲劳对其产生的影响及更好地培养助产士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CF 是指助人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救助服务的过程中对救助对象情感的投入或感受其痛苦,导致助人者出现一系列包括皮蓓蓓、免疫力低下、烦躁易怒、人际关系紧张、自我形象消极、抑郁等应激障碍及职业疲怠感加重的表现。CF 的发生将不仅使被救助对象的共情能力或兴趣减退,对救助者的工作积极性及能力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共情疲劳是通过对他人遭受的痛苦进行反复移情而引起的情感疲劳及精神衰弱,甚至降低快乐感受及同情他人的能力[3]。
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对创伤性分娩这一概念的统一定义,大量研究总结认为,创伤性分娩的共同特征把偶偶胎儿窘迫导致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新生儿死亡、肩难产、器械助产分娩、产后大出血等一系列在整个产程及产后几几小时对胎儿及产妇存在严重风险甚至死亡风险的事件。助产士在目睹产妇及新生儿遭遇创伤性分娩事件后可能导致其出现共情疲劳伸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 的发生将导致助产士反复回忆创伤并对周围环境保持警觉状态,对自我、世界及他人出现消极情绪等。
助产士每日在产房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承受产妇因疼痛发出的诉求与呻吟,也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疾病产妇的体液、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4],这也使助产士持续处于高危环境中保密柜承担着极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引发共情疲劳。相关研究显示,创伤性分娩事件在发达国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他国家几乎每周都会有一次不良分娩事件发生,而这也是导致助产士易产生PTSD 的重要原因。同时,助产士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群体,具有工作负荷量大、抢救任务中的特点,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紧张[5],孕产妇人数与助产士数量比例失衡,医患矛盾更进一步加剧了助产士的心理压力,使其难以负面情绪难以进行有效排解,不仅对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更易出现各类身心疾病。
助产士每日需承担巨大的工作量与精神压力,一旦发生创伤性分娩事件可能将导致其原本不高的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不良事件发生后助产士自身产生的愧疚感、自责感将导致其出现失眠、焦虑、疲惫等症状,共情与移情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共情疲劳剥夺了助产人员的舒适感、幸福感及对工作的认同感。
目前我国助产士多以女性为主,而其同样扮演着生育的角色,经历创伤性分娩事件后,助产士可能对分娩产生恐惧心理且对产妇在产程中的决策发挥着不良影响。一旦产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助产士可能会表现出部分处理问题的障碍反映从而影响不良状况的处理,甚至进一步加快了创伤性事件的进展[6]。另外,助产士对分娩的恐惧可能使其出现焦虑创伤反应,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其对产妇缺乏同情心与同理心从而使其助产工作与护理质量无法获得保证。
研究人员发现[7],助产士在经历创伤性分娩时间后会产生愧疚、自责、焦虑、恐惧等心理,对其个人工作能力产生质疑甚至提出调岗或离职的要求。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助产士经历事件后不仅需承担事件本身对其产生的影响,更需要承担来自产妇家属的压力。国外研究人员在质性研究中指出了助产士不受到尊重且提出的方案受到质疑等不公平事实,同时也指出了同事间的紧张关系,助产士对工作环境的恐惧及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质疑将导致助产士人员的进一步流失,而这也是导致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助产士工作积极性与热情的下降将对整个工作团队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POPPY 是由国外研究人员与心理学理论接和共同研发而成,可用于早期对创伤过程的反映进行自我管理与指导,最大程度的帮助创伤自然消退的预防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每日对助产士进行互动培训课程及定期举行创伤教育活动;帮助助产士了解工作相关创伤并告知其创伤后的正常反应及自我管理方法,同时可组织由相关经历的同事将其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分享,助产士间进行彼此沟通与鼓励。对心理困扰时间超过3 个月的助产士请专业心理学家对其进行评估并给予一定指导。
相关研究指出,社会支持程度与CF 程度呈负相关,目前国内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团体关系,包括亲属、朋友的直接参与是满足助产士社会、生理及心理需求的重要资源。研究人员指出,家庭、朋友、组织对助产士的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中缺乏同事、领导的支持、认同和重视将使助产士感到工作氛围不和谐,没有归属感,将进一步增加助产士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生活中缺乏家庭、亲友的鼓励与支持将使其倍感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另外,个人对支持的利用不足也将导致其缺乏对外界支持的感知从而使其产生CF。因此,应建立对助产士良好的支持系统需要家庭、朋友、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助产士本身做好角色转变并不断调整工作与生活的状态,更好地处理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国外研究人员指出,助产士在经历创伤性分娩时间后出现的一系列共情疲劳及不良影响与医院是否公立或私立不存在明显关联,而与其工作年限的长短存在关联。因此,管理人员应根据可视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不断提升助产士职业认同感。另外,助产技能的熟练与否对降低创伤性分娩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定期为年资较低的助产士提供培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主产技术的练习与指导,帮助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当中,同时也可降低风险及实际工作中产妇的不适感,更好地提升年轻助产士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8]。另外,可根据科室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升助产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水平与临床决策能力,降低不良分娩事件发生概率[9]。医院管理人员也应对创伤性分娩事件的发生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不断对日常工作进行优化与调整,最大限度的降低创伤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治疗及护理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再加上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更进一步增加了助产士日常的工作量。助产士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护理岗位,其承担着保障产妇与胎儿安全的重要职责,而助产士自身的职业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对助产士共情疲劳方面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状态的评估及其工作的经历与体验相关报道,因此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能够更加重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助产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各类影响因素的探讨与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更好地提升助产士工作效率与质量,缓解并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