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琴
(忻府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山西 忻州 034000)
近几年,忻府区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6 667 hm2以上,建成辣椒加工站100 多个,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伴随着连年种植和气候温湿度升高等变化,病虫危害日益增多,其中炭疽病连续3年成为辣椒生产的“杀手”。2018年造成减产50%以上,个别农户几近绝产。2019 年稍干旱,炭疽病危害虽30%以上,但由于辣椒价格攀升,农户收益为历年之最,淡化了炭疽病的危害。2020 年,辣椒种植面积飞速增长,但5月高温干旱,辣椒缓苗后高温缺水,根系不发达,除造成整体病毒病减产外,也为后期7 月—8 月连续阴雨,9 月采摘期高温高湿,辣椒植株整体抗性差引发炭疽病、疫病重大发生埋下隐患,2020年农户收益在病害面前不堪一击。如何在不断变换的气候条件下继续维持辣椒生产收益,减少病害损失,获取辣椒丰收,需综合防控防治辣椒炭疽病。
气候变化是近几年辣椒炭疽病多发的主因之一。忻府区地处黄土高原,古有十年九旱之说,曾经并一直是青辣椒内外繁制种基地。近几年忻府区气温逐年升高,且近两年七八月雨水偏多,高温高湿利于炭疽病发生。
连年种植加上品种开始退化不再适应新的气候条件,抗病品种沦为抗性差品种。
大多数没有形成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管理不当,存在栽植时间太早、栽植密度大、不能适时浇水、肥料不足、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保护地内高温多湿等问题,加快了病害的流行。
一方面,大户为便于管理,租地连片种植,不倒茬会导致病原积累快,基数高,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另一方面,清除病叶、病果、残体不彻底,病菌通过风、雨不断向外传播,即使是新茬,也由于病原存在,造成病害爆发、流行。
辣椒炭疽病发病温度为12℃~33℃,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结果中后期。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孢子即快速萌发。田间病株残余组织内的拟菌核,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反溅或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经潜育出现病斑,并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等媒介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为害。
忻府区辣椒炭疽病发病期一般在辣椒生长后期,7月—8月高温高湿,辣椒已挂果开始成熟,田间乍看枝繁叶茂,翻看果实时已染病。叶片染病,产生圆形褐色病斑,轮状排列的黑色小圆点。果实染病,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由许多小点集成,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呈橙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黏稠物。过一段时间后,病部干缩变薄、破裂。严重时病果、斑果、烂果达到70%以上,除绿果外,几近无收益。
色素椒抗性优于食用椒,食用椒选择杂交L3 品种,劣势是杂交后种子价格较高,育苗人员往往图低价选择常规种。农户若没有育苗棚,则可以采取代育的方式,确保选取抗病行较强的品种。
备好50℃~60℃的温水,将种子缓缓倒入温水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温度降至25℃左右,浸种4~6 h,捞出种子,用纱布包好,轻甩水,置于28℃~30℃下催芽。每天早晚用自来水冲洗种子,一般3 d 后可出芽60%~70%,即可播种,播种时畦土上可播撒克菌丹(50%可湿性粉剂)。
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倒茬,避免与瓜类、蔬菜连作;同时保持地势高燥、排灌方便、通风良好。
栽培管理要做到:①定植前深翻土地,多施优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辣椒定植以夜温最低5℃,地表土温达15℃以上,并稳定7 d 时便可定植。近几年农户盲目早定植,温度低缓苗慢极易形成弱苗。③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适当加大行距,避免栽植过密。近几年种植密度大是辣椒炭疽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大户租种他人地块,通过减少施肥降低投资成本,可以适当稍加大种植密度。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促进辣椒根系生长。④夏季高温干旱,适宜傍晚浇水,降低地温。均匀、适时的浇水施肥可有效提高辣椒抗性,减少病害发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地面积水,以保护根系。有的地块浇水以后赶上下雨,排水不畅,土壤含水已经达到饱和,这种情况要及时开挖排水沟或者用水泵抽水,及时降低土壤含水量,避免辣椒疫病和炭疽病的发生。⑤适时采收,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及残株。
4.5.1 前期预防
喷施生物农药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或者诱抗剂氨基寡糖素(海岛素)、赤·吲乙·芸苔(碧护)、芸苔素内酯(芸乐收),使辣椒产生抗性,对病菌繁殖起到最初控制,切断传染源或延缓发病高峰的到来。
4.5.2 中期预防
雨前雨后及时喷药,可喷质量分数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180%炭疽福美8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4.5.3 后期防治
摘除病叶病果,选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60~90 mL/0.067 hm2(1 500 倍液)或质量分数为30%醚菌酯(翠贝)悬浮剂30~50 mL/0.067 hm2或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10~15 g/0.067 hm2喷雾防治,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续喷打 3次,方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辣椒炭疽病防控中,要把握以下重要防控点:①切断传染源,主要通过种子消毒催芽、土壤杀菌、轮换倒茬来实施。②大千世界生物多样性,病菌无处不在,为保护胜利果实,首推生态防控技术应用,留苗以4 000~4 500 株/0.067 hm2为宜,建议每膜行距为1.2 m ,为后期通风透光做好前期准备。事实上,辣椒苗缓苗后水肥充足培育大苗,产量高于密植小苗,同时下部空间提高,增加了通风空间,不利于病害流行。③预防为主。大部分农户不懂预防为主的实质性操作,发生病害时才打药防治,为时已晚。植物也是生命,辣椒作为一年生作物,不可能像人类一样做手术等治愈病情,通过前期预防提高作物抗性并切断传染源是最有效的方法。笔者在试验中得出前期预防不仅降低成本,而且对炭疽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比如芸乐收由芸苔素内脂和吡唑醚菌酯组成,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广谱杀菌剂。方法1 是每0.067 hm2每次用芸乐收1袋,在定植期使用1次,防治效果75.7%;方法2是每0.067 hm2每次用芸乐收1袋,在定植期、幼果期各使用1 次,防治效果83.3%;方法3 是每0.067 hm2每次用芸乐收1袋,在定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转色期各使用1次,防治效果91.0%。农户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自己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预防,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并能够减轻炭疽病的危害。一旦病害发生,打多少农药已形成减产。④规避施药误区。由于辣椒苗后期生长旺盛遮蔽了地面,很多农户在施药时不能够喷到垄间植株下部,而辣椒炭疽病是由田垄间向上传播,若喷施不到位,则难以达到理想的药效。飞防能翻起叶片,但也要注意垄间的重点喷施。
辣椒炭疽病的发生本质是辣椒在不适宜温湿度生长环境中自身抗性降低,而有些病菌在此环境条件下又极易分裂生长的生态链物种竞争。辣椒种植中逐步形成以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以科学的化学调控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比如采用高垄栽培、地膜覆盖、抗病品种、生物农药、黄板诱杀等措施,以提高植株抗性、切断传染源的生态防治是治标又治本的首选防治方法,配合预防为主的农药兼治方针,可明显提高辣椒产量和优质率,从而提高种植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