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 459000)
当前,资源滥采滥用情况严重,导致现有资源锐减,在人口快速膨胀、生态环境破坏越发严重的压力下,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可持续性发展是指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科学、合理、有限度的开发绿色资源,并对环境、资源不断改善和优化,从而达到既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又不破坏环境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实现可持续性长期发展(谢春国,2015)。其中,包装物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转型十分迫切。当前市场经济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商品的包装成为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部分产品过度包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数据显示,不少产品的外包装使用量大、消耗资源过度,且生命周期短,不能被充分回收,甚至一些塑料包装物因没有及时回收处理,在自然资源中难以被降解,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危害。另一方面,不少产品的包装在设计上没有融入生态、绿色的理念,包装设计过度现象普遍存在。绿色包装是一种全新的包装理念,即满足环保、安全的要求,又具备安全、经济、适度和废弃物可回收与再利用的特点(刘林等,2016)。推行绿色包装理念以来,不少企业在包装物上积极转型,特别是在高档消费品上整改较大。本文以饲料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进一步探究绿色饲料包装在可持续性发展背景下的转型方向,并根据当前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为我国饲料包装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1.1 环保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对绿色饲料包装的最重要要求之一是环保要求。由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因此要求饲料产品的包装要遵循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马运琴等,2016)。满足环保要求要从包装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及回收方面入手。原材料提升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占比,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如饲料产品包装不应过度采用塑料包装,而应使用降解性更好的纸质、木浆纸包装。在加工工艺方面,许多学者提出对饲料包装进行优化设计,以此减少包装加工工艺中边角料的浪费。在回收环节也要注意环保要求,对绿色饲料包装难以做到100%的回收,因此需要提升回收效率,对无法回收的包装也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 安全要求安全要求是绿色饲料包装的基础,由于饲料产品直接供牲畜食用,因此,饲料产品的包装安全性十分重要。在材料方面,饲料产品要减少有毒油墨、添加剂和粘合剂的使用,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制作工艺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排放工业废水,进入自然界后可能会产生污染,目前已推出绿色油墨、电镀烫金工艺等(刘宜霖和李光安,2017)。在原材料研发方面,目前壳聚糖类材料、新型聚乳酸塑料等安全、稳定,无毒无害,可以作为很好的绿色包装原材料。此外,回收来的包装物要进一步消毒,再利用,并对包装物的安全性进行检验,以满足安全性能的需求。
1.3 经济要求经济要求是绿色饲料包装得以有效应用和推广关键。目前许多饲料企业不愿意采用绿色包装是因为这类包装的成本过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且消费者对绿色包装的购买意愿也不够强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反而会降低饲料产品的性价比。因此,加强绿色包装的成本控制十分必要,低成本的原材料、高效率的加工工艺及低成本的回收机制能有效降低饲料包装产品的成本,进而激励饲料企业主动转向绿色包装。在前期研发和物流回收体系建设阶段,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加速绿色包装材料、技术及包装回收网络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传统观念下,很多人认为饲料企业面对的客户群体不重视产品包装,饲料企业不需设计,设计投入只会增加成本,但统一的标识、好看的包装不仅可以带给用户一个良好的购买体验,更是企业树立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对产品包装的良好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推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2.1 绿色饲料包装技术有待提升绿色包装理念的提出成为包装行业转型的标准,更安全、环保的饲料产品包装被生产出来,不少企业加大对绿色包装产品的研发,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原材料来替代原有的难回收、难降解的原材料。如草纤维、木制品和纸制品在原材料的占比增加(王莉娟,2017)。但由于技术和原材料的研发不够,在原材料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塑料、粘性剂等复合材料,会产生对大气、水体、土壤有污染的物质,影响饲料产品包装的绿色发展,且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绿色包装生产工艺成本更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应用。此外,由于我国饲料企业规模偏小,且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缺乏先进的绿色包装加工工艺,部分小规模的饲料企业在生产时只有少量采用绿色包装,甚至不愿意选择绿色包装。
2.2 绿色饲料包装回收体系不健全绿色包装物的回收体系由收集、分类、处理、再利用等环节构成,且饲料产品的销售很广,回收难度大。特别是销售给散养、家庭式畜牧企业、养殖企业,难以做到对这些企业的包装物回收。且回收绿色包装物后,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分拣,人力成本较高,对饲料包装物的再加工环节也需要消耗成本,导致绿色包装物的回收成本过高。当前,对饲料行业的绿色包装现状分析得出,我国绿色饲料包装回收体系还不够健全。虽然我国针对绿色饲料包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就对包装这类固态废物回收利用进行了规定(宋晓丹,2020),但仅有小部分规模较大、企业综合实力较强的饲料企业能做到包装物回收,许多小型饲料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无法建立包装物回收体系,目前饲料行业的绿色包装回收率仍处于很低水平。
2.3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绿色包装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仅靠单一或某几个饲料企业难以推动行业、技术的发展,因此,绿色饲料包装行业的发展需要有政策支持。我国针对绿色包装物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规定,但回收率的目标相比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对包装物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对各类包装物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企业、相关部门在执行时存在困难。其次,我国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行完善的绿色包装饲料回收制度,对回收的体系、物流网络、分类分拣技术缺乏指导和监管,导致饲料企业重复研发、重复建设回收体系,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此外,我国对绿色包装的回收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完善,关于绿色包装的回收涉及的部门较多,既有环保部门、工商部门,也有发改委等有关机构,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不明晰,监管口径不一致,造成监管混乱的情况(闫萧宇,2020)。
因此,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下,对绿色饲料包装不能仅停留在某一环节的绿色、环保,需要从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回收体系等方面加强监管,从而实现绿色饲料包装行业的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目的。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
3.1 加强绿色包装及材料研发饲料企业要做到加强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更要形成研究合力,避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企业要加强绿色包装技术的工艺、设备研发,并研发新兴、低能耗、环保的原材料,特别是对大型、综合实力较强的饲料企业而言,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带头作用,形成产业联盟的形式共同对相关技术、原材料进行研究,必要时可以与高等院校、研究所共同研究。政府部门也应给予政策支持(戴宏民等,2016),如技术指导、减免相关税收、提供实验场地等,以帮助饲料企业更好的进行研究。其次,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小型饲料企业应积极推进绿色包装技术及材料研发进度,加入大型饲料企业的研究行列中,给予资金、物力、财务支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相关技术研发的成本。第三,不断加强产品包装设计,饲料企业要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表现手法,定期更新产品包装,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3.2 健全绿色饲料包装回收体系进一步健全绿色饲料包装回收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自动化设备建设及与各个部门、行业之间的联动,形成回收体系。在绿色饲料包装回收体系的前端是饲料产品消费者,可以与消费者建立定期回收、定点回收机制,邀请消费者对使用完毕后的绿色饲料包装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和折扣优惠,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小型畜牧养殖场和散养户,要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其次,在包装分拣环节,除了在源头上进行分类外,也可以使用自动化分拣设备、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等提升设备分拣效率,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有效降低回收成本。在运输环节,对绿色饲料包装回收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在运输中转较多的地段设置物流中转站,从而节省运输费用,提升运输效率。在再加工阶段,对绿色包装进行清洁、消毒和再加工,使其满足安全性能、环保性能的需要。各部门和行业(如运输行业、快递行业、人工智能行业等)也可以参与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建设中,以提升饲料行业技术水平(周谋等,2017)。
3.3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形成规范性、科学性的法规、制度指导,帮助饲料企业更好的执行绿色包装的生产、回收。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对国外已建立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的饲料行业发展现状、物流体系和已有的法律规范,制定出适合我国绿色饲料包装的规范,对分类的依据、有关部门的职能进行合理划分,从而落实各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制度之间的互补,并对相互矛盾的部分予以修正,避免对饲料企业产生误导。政府也应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饲料企业进一步了解绿色包装回收制度和标准,以更好的推行相关政策(傅钰,2019)。
综上所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下饲料企业开始使用绿色包装,可回收、可降解的原材料在包装物占比逐渐增多,但由于技术、生产工艺、原材料的限制,仍然会造成污染。再加上目前关于绿色饲料包装物的回收体系尚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饲料行业的绿色包装发展。因此,未来绿色饲料包装的发展重点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合作,研发出高效、低成本的绿色包装生产技术和原材料;建立健全的绿色饲料包装回收体系,形成各部门联动机制;最后,还要充分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