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淮芳教授治疗郁证经验

2021-12-02 22:01姚淮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情志处方气血

陈 鹏,姚淮芳

(1.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31)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失眠,或易怒喜哭,或伴胸胁满闷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1]。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以及癔症[2]等在临床症状及起病诱因上与郁证相似,故归属于郁证范畴。现代社会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3],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在20世纪90年代不到1%,而 2014年已上升至3.02%[4]。抗抑郁药,尤其是SSRIs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大脑兴奋性。然而,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肝肾功能异常者不宜长期服用,不仅会加重肝肾功能损害,还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增加复发风险[5]。中医论治郁证经验丰富,优势明显,相较于抗抑郁药,中医治疗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等特点[6]。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个体针对性更强[7]。姚教授认为郁证患者往往有诸多不适主诉,临床表现多样,需详询病史,完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不适[8]。现将姚教授对郁证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浅析如下。

1 郁证的病因病机

姚教授认为,郁证主要病位在肝与心。心藏神,为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心肝两脏相互为用。而郁证多起于情志内伤,患者素体亏虚,又忧虑恼怒,所欲不遂,精神张弛无度,长此以往,脏腑阴阳失衡,气血失调。郁证始于肝失疏泄,故以气滞表现多见。气郁则气机升降失调,继而在此基础上发生湿聚、食积、痰凝、化火、瘀滞,相互间杂,互为影响。郁证总属虚实两端,初起以气、血、湿、痰、火、食滞为主,多属实证,日久火郁伤阴或损伤脾胃,以致心肾阴虚或心脾两虚,转为虚证,或见虚实相兼。

2 姚教授治疗郁证的理法方药

姚教授认为疏肝解郁、健脾养心、调和气血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正如《景岳全书·郁证》中云:“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姚教授从虚实两端入手,实证以调理六郁为主,方用越鞠丸加减,气郁重者,加用柴胡、香橼、佛手、绿萼梅等;血郁重者,加用郁金、丹参、合欢皮、降香等;痰郁重者,加用陈皮、半夏、旋覆花、苦杏仁、瓜蒌等;火郁重者,加用丹皮、黄连、知母、川楝子等;食郁重者,加用炒麦芽、焦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等;湿郁重者,加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砂仁、茯苓等。郁证以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尤当分多少治之。虚证以健脾养心为主,方用归脾汤、甘麦大枣汤加减等。对于证属虚实夹杂者,往往在气郁的同时合并气血亏虚,虚实同治,补虚泄实,予以逍遥散加减方辨证治疗,调和气血,根据虚实偏重加减用药。与此同时,姚教授还重视患者情志的调畅,认为应当顺应五脏喜恶之性,心气宜补,肝气宜疏,脾气宜健,肺气宜润,肾气宜固。

3 典型病例

病例1:徐某,女,68岁,2019年1月23日初诊。情绪不宁1年余,加重1月余。患者1年前因家庭不和睦开始出现心情抑郁、情绪不宁症状,未予重视,后症状持续,1月余前开始出现胸部满闷不舒,延及胁肋,急躁易烦,口渴咽干,纳食差,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黄。查体:精神尚可,呼吸深长,舌红苔略黄,脉弦数。辨病为郁证之肝郁化火证,嘱其畅调情志,予以越鞠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建曲15 g、炒苍术10 g、川芎6 g、炒栀子12 g、香附10 g、炒酸枣仁20 g、知母10 g、茯神15 g、丹参15 g、百合15 g、生甘草6 g、郁金10 g。每日1剂,水煎服,两次分服,7剂。

二诊(2019年1月30日):病史同前。情志状况较前改善,胸胁部满闷不适感减轻,睡眠时间及深度较前有所增加,纳食仍欠佳,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略黄,脉弦略数。处方:原方加柏子仁 10 g、山药15 g、白芍 15 g,用法同前,14剂。

三诊(2019年2月13日):病史同前。情志状况较前明显好转,胸胁部无明显不适,睡眠质量明显改善,饮食量增加,大便通调,舌略红苔薄白,脉弦。处方:上方去丹皮、丹参,余药剂量稍作调整,用法同前,14剂。1月后随访,患者诉心情畅达,情绪稳定,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加强与人交流。

按:肝能通过疏导身体的气、血、津、液,使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愤怒得不到发泄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又会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从而产生病理产物,如瘀、火、痰等[9]。患者情志不畅,致肝气壅滞,故见上述情志变化;气机升降失司,肝络失和,故见胸胁部满闷不适;肝郁日久化火,故见急躁易烦、口渴咽干;木旺乘土,致脾失健运,故饮食不佳;肝火犯胃,胃肠积热,故见大便干结、小便黄。予以越鞠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在行气解郁的同时,不忘补养心血。心藏神,主通明,提高睡眠质量对于改善郁证大有裨益,否则相互影响,陷入恶性循环。舌脉显示火热之象明显,故加丹参、丹皮、百合清热凉血安神。二诊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不更方,故在上一方基础上加用柏子仁、白芍、山药,加强其健脾、和肝、润肠等功效。三诊原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火热之象明显减弱,防其寒凉伤正,故在上一方基础上减去丹皮、丹参,余药剂量稍作调整,诊治取得了明显疗效。

病例2:殷某,女,47岁,2019年3月6日初诊,情绪低落伴焦虑1月余。患者1月余前因长期工作压力开始心情低落,思绪不宁,不能静心,善悲易惊,忧思焦虑,不欲饮食,睡眠欠佳,神倦乏力。查体:神思恍惚,心不在焉,少动懒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弱。辨病为郁证之心神失养证,亦即为《金匮要略》所谓之脏躁,嘱其畅调情志,药用浮小麦 30 g、大枣10 g、炙甘草9 g、炒酸枣仁30 g、茯神10 g、百合10 g、白术15 g、黄芪15 g、木香10 g、当归10 g、远志8 g、香附12 g、生麦芽25 g。每日1剂,水煎服,两次分服,7剂。

二诊(2019年3月13日):病史同前。情志状况有所改善,饮食量增加,口微干,睡眠改善,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微弱。处方:原方加知母6 g,用法同前,7剂。

三诊(2019年3月20日):病史同前。情志状况较前好转,纳寐可,无口干,面色有华,精力较前充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效不更方,处方同前,服14剂。

四诊(2019年4月3日):病史同前。情志状况较前明显改善,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略弦细。处方:上方加合欢皮10 g,余药剂量稍作调整,用法同前,服7剂。患者后期复诊,自诉情志调节较好,情绪稳定,嘱食疗补益心脾,畅调情志,不适随诊。

按:患者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体虚易致气血失和。因情志不遂,致肝郁气结,暗耗阴血,心脾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出现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善悲易惊、忧思焦虑、睡眠欠佳等情志变化;脾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故出现饮食不振、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表现。患者虚象明显,故以补益心脾、调和气血为治疗大法,初诊予以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全方偏于温补,健脾益气药较多,恐其“气有余便化火”,加用香附、生麦芽疏肝解郁,又兼理气之功,并用小量甘寒药百合佐制,使全方补而不滞。二诊上述症状有所好转,口微干,故于原方基础上加用少量知母清热润燥。三诊见上述症状均有所改善,效不更方,守方继服。四诊情志状况明显好转,余无明显不适,故仅加用合欢皮,余药稍作调整以巩固疗效。

4 结语

郁证病因病机复杂,证型较多,但临床分型大同小异,如王忠祥[10]将抑郁症分为以下7种类型: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痰气郁结型、心神失养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心肾阴虚型。姚教授治疗郁证运用八纲辨证首辨虚实,虚证宜补,拟用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方;实证宜泄,拟用越鞠丸加减方;虚实夹杂者,宜虚实兼治,拟用逍遥散加减方。结合伴随症状,辨证施治,因人制宜,灵活加减,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情志处方气血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人间处方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