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体英,刘 锡,陈 玲,罗平恒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清镇 551400)
中医农业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用中草药生产“两药、两料”,结合生物相生相克机理,以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1],是中医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是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方向之一。
中医博大精深,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早在1909年《四千年农夫》里就有记载[1]。在化肥和农药的大力推广下,中医农业悄然无声地发展着,直到2016年10月,中医农业理念创立;2018年3月,中医农业(中药农业)产品团体标准发布;2018年7月7日,国际中医农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2019年,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同时在安徽、河南、山西、上海、浙江、青岛等建设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中医农业逐步在该领域投入研究和应用。
通过对“已入选世界相关文化名录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世界各国中医药立法情况”“中医药国际标准”“中药国际化”“各国中医诊所、中医师”的统计了解,国外对中医药学的研究较多,对“中医农业”的关注起步于2019年10月20日,“乡村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院士论坛”在北京市平谷区挂甲峪举行,两大国际组织携手,成立了“全球中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据调查,全国约380×104家农业经营主体,有条件做中医农业相关工作的有33%,创造条件做的有33%[2]。目前,中医农业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如:柳娜等研究中医农业思想在岷归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必要性,提高甘肃岷归产量,助力甘肃岷归产业发展;朱孔志等研究禾奇正中药肥在不同水稻品种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禾奇正中药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各项农艺性状,水稻的产量明显增加,各种常见病发病指数显著降低;况国高研究中医农业技术在小麦上的增产降害效果,应用中医农业原理种植出的小麦抗虫、抑菌、籽粒没有农残、重金属残留低干欧盟标准;章力建关于《运用中医农业思维提升蜂产业生产水平的思考》,使养峰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刘晓莉在《黑龙江省“中医农业”发展的潜力》一文中,建议立项发展黑龙江省水稻业“中医农业”,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水稻业发展,中医农业研究与推广工作日见成效。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在中医农业应用方面继承了良好的传统研究,如李任军博士研究2种中草药新制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疗效试验、中草药注射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疗效研究、中药对鸡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对放养肉鸡免疫促长作用实验研究、补益类中药对动物肠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黄芪多糖上调肠道黏膜免疫分子基因表达对口蹄疫特异性抗体生成的促进作用;李兴美老师研究白刺花对羊瘤胃液中NH-N和尿素氮浓度的影响;乔艳龙老师研究青蒿及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散养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紫花首蓿和黑麦草混合青贮饲料在黔北麻羊瘤胃体外发酵的产气量及有机物消化率、苗药添加剂对织金白鹅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李莉老师研究长叶车前浸提液对一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等,为今后学院用中医农业理念促进高水平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不仅能医治人类的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原理和方法对所有动物乃至所有植物都有促进健康生长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质量[3]。中医农业理念可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高水平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以生态农业技术专业为核心,以食品营养与检测、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专业组成的跨界组群,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加工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乡居民为对象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无论是种植、养殖、加工链、服务,均体现生态、健康、绿色、环保的建设主题。中医农业与生态农业—脉相传[2],与高水平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一脉相承,中医农业是学院实现高水平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中医理念融入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后继的一系列发展将印证其建设主题。
以学院百宜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平台,借助行业专家指导,以农艺工程系(园林、茶学)、畜牧水产系、食品药品系科研型教师为研发团队,运用中医农业理念研发校办企业系列产品,促使原有产品优化升级,从而提高校办企业产品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有效提升校办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水平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健康有序发展。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具有良好的平台进行“理疗性作物”栽培创新研究,以农艺工程系、食品药品系、经济管理系等组成的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团队,可研究运用中草药植物的正向化感作用,促进周围植物(受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如利用绒花树的浓郁香味对促进豌豆和蚕豆的生长;运用中草药植物的负向化感作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周围有害微生物和以植物为食的昆虫进行驱赶,实现减少施用或不施用农药的生态种植模式。研究成功后可在校外进行推广,同时校内可进行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作物品质随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生长调节剂、病虫害、收获期的变化而不同,可进行作物品质的栽培调控研究,如研究中医理念下作物的虫、菌防治技术,通过施用中药肥、中草药农用药物等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朱元龙在《中草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将魔芋磨成粉,制成中药保鲜剂,将草莓放入该魔芋制剂水溶液中漫泡数分钟,放1周果实不霉烂,存放3周后不发霉[5]。通过研究中医理念下农产品的防虫、防腐技术,研发中药保鲜剂等产品,促进学院特色学科建设。
在上述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产品技术的推广,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促进教材改革,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用教材与课程设置符合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高水平建设的要求,促进教师思维转变、改革教法等。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已深得人们的青睐,可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农业理念建立生态食材生产基地,专门对外供应食材。同时申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运用中医农业理念生产绿色农产品。
上述研究成果,与政府、企业密切合作,大力进行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社会服务的良好态势,同时促进学院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各项建设内容的深度发展。
学院可整合各方资源、争取各路资金、创造各种条件,力争建立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中医农业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创立自己的中医农业理念品牌,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带动地方经济特色、绿色、高效发展。
中医农业千年来一直悄无声息地发挥着它的作用,未来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替代农业在业界崛起。经过分析,中医农业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之间一脉相承,是学院提升校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三教”改革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实现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运用中医理念建设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有望实现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的高水平发展,值得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