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秦岭情怀

2021-12-02 21:24王建辉
金秋 2021年7期
关键词:兵站社教凤县

※文/王建辉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调动工作,不论是去条件优越的城市还是去偏远的山区,只要一接到上级命令,他二话不说即刻就去赴任。

1966年,我们家从北京迁来西安,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到原总后西安办事处所属的一个部队担任政委。这一年的3月,“社教”运动开始后,西安办事处随即抽调了120名排以上干部组成“社教”工作团,由副政委阎子庆和我父亲带队前往位于秦岭深处的宝鸡凤县,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社教”。当时我5岁,上面还有3个哥哥1个姐姐,虽然家里还有许多生活上的事需要刚上任不久的父亲来料理,但父亲只对母亲说了一句话:“我要随队去宝鸡凤县了,家就交给你了。”一到凤县,按照事先的分组,大家都下到了公社、大队与当地群众一起开展“社教”工作。父亲是一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除了参加“社教”工作,还为当地的群众、学生作了多场革命传统报告,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宝鸡地委根据“军地结合”的工作需要,任命父亲担任了凤县县委副书记(挂职)。

1977年8月,全军后勤系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合。根据总部的命令,兰州军区组建了4个后勤分部,父亲被任命为第27分部政委。当时的第27分部是由原总后宝鸡基地兵站和安康基地兵站合并后组建而成的,而新组建的分部地址就位于宝鸡兵站所在的秦岭山中,于是父亲再一次投入了秦岭的怀抱。

当时,我们家还在西安,但父亲一接到命令就和母亲商量,要把家搬到宝鸡去。当时我有点失落,心想宝鸡哪有西安好啊。而老兵出身的母亲早已习惯了这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军人生活,她默默地收拾起家里的东西,很快我们家就搬到了宝鸡。

远离乡镇的“黄牛铺”是当年新建分部的所在地。当时从安康兵站抽调的人听说新建单位在秦岭山上,许多人都不愿意来,而原宝鸡兵站的个别人却想借此机会离开秦岭。面对这一情况,父亲干脆就住在山上的营区里,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都走进干部宿舍,与基层干部谈心,稳定大家的思想情绪。他还与食堂的同志商量,想办法搞好伙食,让大家吃得满意。父亲在秦岭山中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宝鸡的我们很长时间都见不上父亲一面。那时我们在宝鸡的房子没有暖气,冬天靠生炉子取暖,而取暖用的煤都是母亲和我到煤店买了拉回来再和成煤饼晒干后才能使用。不过,也是因为父亲很少下山回宝鸡的家,他的一言一行都给指战员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1978年春节,是27分部组建后的第一个春节。春节来临前夕,父亲驱车专程赴安康、西安和宝鸡等地,代表新建部队看望慰问了原部队的离退休老同志,不少老同志握着父亲的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部队还没忘记我们这些人……”但在父亲结束慰问返回部队时,秦岭山上突降大雪,父亲他们在山上被困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雪小了才得以回到营区。

在秦岭山上,尽管条件艰苦,但父亲和同志们一起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1979年末,父亲所在的部队完成了在秦岭的工作后,再一次西迁前往甘肃武山。

猜你喜欢
兵站社教凤县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电视社教节目的发展困境及突破
抗美援朝初期的安阳兵站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惠安盐路与周边市场网络的形成
凤县花椒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
兵站:抗战中的“补给脐带”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难忘的进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