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寨中心小学 谢宏彬
我国中小学体质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肥胖率逐年攀升,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为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需以中小学体育课程为载体,将现代体能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逐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升身体素质。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机能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借助适当体能训练加以引导,激发学生运动潜力,提升其身体素质。研究表明,5~12岁的中小学生适宜增强身体柔韧素质,6~13岁的中小学生适宜增强身体灵敏素质,8~12岁的中小学生适宜增强身体平衡素质,8~13岁的中小学生适宜增强身体速度素质,10~20岁的中小学生适宜增强身体耐力素质,12~16岁的中小学生适宜增强身体力量素质,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可以此为依据制定体能训练计划,以体育课堂为平台,运用现代体能训练逐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学段为基础制定周密训练计划,结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展开针对性练习,以此促进中小学生体能素质逐步提升。
体能是保障学生完成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将现代体能训练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在趣味性游戏活动辅助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兼顾学生体能训练技巧、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中蕴含的趣味性与游戏性,并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体能训练习惯,调动其运动积极性,继而起到增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受到网络诱惑而缩短体能训练时间,且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如对自然环境、人际交往、规范意识、竞争合作、困难挫折的适应性等,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逐渐封闭自我,不利于其适应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而体育课程教学多处于室外场景,教师可逐步带领学生融入班集体中,并在体能训练项目中逐渐形成合作与竞争意识,运用现代体能训练项目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规范意识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实现体能训练教学目标基础上,增强中小学生适应能力,为后续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中涉及各类运动技巧,为保障中小学生运动安全性,体育教师应发挥出其课程主导地位,以主导者身份引领学生正确开展现代体能训练,防止学生过度训练而造成身体损伤。因此为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体育教师应逐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及运动技巧,首先,体育教师应具备专业化体能训练知识,掌握体能训练技巧,且充分了解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将教学经验、训练实践、理论知识相结合,将其运用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体育课程体能训练专业化程度;其次,体育教师应具备责任意识,认真负责第开展体能训练活动,为学生身体成长负责,逐步探索有效的体能训练项目,同时展开体能训练教学时,体育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规范化体能训练动作,并指出注意事项;最后,教师应在训练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表现,注意休息间隔,并带领学生补充盐水、碱性食物与葡萄糖,严格记录学生体能训练表现,针对学生表现情况逐步优化训练计划,以此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能训练的安全有效应用。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营造训练氛围,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以此更好地融入体能训练活动,高效完成体能训练任务。在传统化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受到教学方法限制,导致体能训练过程枯燥乏味,且营造出紧张氛围,学生易对体育课程和体能训练产生抵抗、厌恶的情绪。但随着新教改的逐渐深化与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完善,在此情景下,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将现代体能训练运用趣味性手段进行展现,带动学生体能训练积极性,激发学生体能训练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特征进行体能训练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训练信心,转变以往枯燥性体能训练氛围,应用趣味性游戏训练模式,例如,借助合作与竞争激发学生好胜心理,根据学生体能训练情况合理划分小组,运用小组竞争的方式展开体育训练,采用一对一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兼顾小组合作与人员分配,完成增强体能素质的目标,并提升学生人际交往及合作竞争能力,调动学生体育课程训练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两组,设计“老鼠偷米”体能训练活动,学生分别扮演“老鼠”与“猫”,猫需要追逐奔跑捉住偷米的老鼠,而老鼠需将石头作为米搬运至指定地点。教师在训练场地内设置固定“老鼠洞”,老鼠进入洞内后,猫不可捉老鼠,且不可进入老鼠洞范围,创造出“猫捉老鼠”的游戏情景,在追逐奔跑及石头搬运中实现体能训练目标,激发学生体能训练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运动意识。
游戏练习法、负重练习法是中小学体育课程体能训练的重要方式,游戏练习法主要借助趣味性游戏展开体能训练,如上述“老鼠偷米”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融入特定游戏场景中,将枯燥性体能训练转化为趣味性游戏活动。负重练习法则是借助实心球、杠铃、哑铃等负重物展开体育训练,主要为针对身体某个部位进行特殊训练,在器械辅助下增强身体素质。例如,体育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开展负重活动,将一定数量的负重物放置于场地一边,各个小组学生需奔跑至负重物处,抱起负重物返回,轮流运输,在固定时间内运输负重物最多的小组获胜,采用竞赛方式展开负重练习,增强学生体魄。
在传统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体育课程多作为副课存在,导致体育课程不受重视,继而影响了现代体能训练的应用。因此为全面激发出体能训练教育效果借助体育课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习需完善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规定主课不可取代副课,为学生提供良好体能训练平台,此外现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过于重视主课成绩,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不重视,因此为保障体能训练活动顺利进行,应更新教学考核机制,从出勤情况、日常训练成绩、最终考核成绩、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巧等方面制定全面化体育课程考核指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增强学生训练意识。同时,体育教师应根据考核结果了解自身教学效果,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教学计划,构成良性循环,便于更好地开展体能训练活动,增强学生体能素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展开现代体能训练具有较强实践意义,可增强学生体能素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并提升其适应能力。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应突出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确保学生训练安全,营造适宜训练氛围,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并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选择体能训练方式,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产生自主体能训练的意识,全方位提升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