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2-02 18:46孙晓雷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政育人

江 南,孙晓雷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5G 等先进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移动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在大数据背景下,移动教学平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作为信息化工具和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更要尝试打造出一种全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智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场域,解构了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环境,有助于在大数据时代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实现思政课教学的转型升级,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深刻认识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移动教学平台实际应用中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一、移动教学平台的阐释

移动教学平台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的移动式信息化教学系统。移动教学平台具有很多优点,如:使用方便快捷、打破时空限制、教学互动性强、资源及时共享和教学效率高等。移动教学平台种类很多,如:云班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课堂派和智慧树,等等。移动教学平台的优势十分显著,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移动教学平台生成了线上线下互动的全新教学模式,这有利于打破时空的局限性,扩大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利于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全员适时互动,让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更加畅通;有利于充分发挥移动教学平台的存储、汇总和统计功能,便于教师全程时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育教学;有利于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第一时间捕捉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状况,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什么是“全员”?目前,关于全员育人,高校和学界往往认为就是高校所有教职工都具有育人的职责和义务,其实这种认识是狭隘的。高校全员育人不仅仅局限于高校教职工,还应该包括大学生自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那么现在高校又怎样实现全员育人?随着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员育人的实现。以前,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客体,教育教学往往是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而不是师生充分地双向互动的过程,更谈不上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因而也就是一味地灌输教育。其实,“主体和客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相互关系的变化而变化”。[1]如果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静止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始终处于动态的演变中,所以才能不断激发思想的火花、带来情感的触动,也才能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显然,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长期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偶尔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所谓的课堂互动成了点缀,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长期以来,习惯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不少人就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是客体。这种静态的认识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空失去了斑斓的云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对于互动的理解,反过来,正确积极的互动刷新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也是如此,但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很难实现全员互动。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移动教学平台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处于相互转变之中。借助移动教学平台强大的功能,例如:讨论、答疑、头脑风暴和群聊等功能,彻底刷新了传统意义上的互动,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以移动教学平台为依托构建的崭新教学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已经不只是教师对于学生,更多的是学生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是学生对于教师的影响,这也印证了人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可以充分深入地交流对话,在酣畅淋漓的思想交锋中升华境界,在发自肺腑的情感沟通中净化心灵。这种互动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发散的,可能是一对一,可能是一对多,也可能是多对一,或者多对多。正是在充分的互动中,人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正如夏夜的萤火虫,在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照亮了自己,从而营造真正的全员育人氛围。

(二)有利于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

什么是“全过程”?怎样做到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应该是课上课下都要育人。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全过程育人往往很难实现,育人基本上停留于课堂之上。随着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局限,实现了课上课下互通、网上网下互动,使全过程育人真正得以实现。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教学平台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大拓展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时空范围。移动教学平台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在传统的实体课堂与现代的网络课堂之间搭建了一架“云梯”,实现了二者的互联互通。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师生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实时连接,开展教学活动,扩大互动场域,改变互动形态,构建多向度立体交叉的交流模式,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引领、价值的塑造。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由于时空的约束,思政课教师课下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往往极为有限。移动教学平台的应用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之间从容自若、游刃有余,教师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超越传统课堂,更重要的是由原来传统课堂转向视野更为开阔的社会课堂,由过去往往一味地理论传授转为有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国情、解读社会和观察世界,从而真正实现运用理论武装头脑、认识和改造世界。正因为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才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全过程育人,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三)有利于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关于全方位育人,目前学界往往认为是立足于不同载体进行育人,例如:课程育人、资助育人、网络育人、科研育人、心理育人和文化育人,等等。其实,全方位不仅仅是教育者立足点的全方位,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立足点的全方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止于自身的岗位育人,更要看到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怎样做到全方位育人,这是关系到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课题。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全方位地了解和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思想、就业等不同方面状况,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很难全面准确掌握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而随着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利用移动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存储、计算、挖掘、分析等强大功能,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一切行为记录都可以第一时间生成大数据,然后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生成准确的分析报告,基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对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行为全面掌握。例如,根据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一些主题讨论中的发言就可以分析出其思想倾向或情感状态,或师生在移动教学平台中进行单独交流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与困惑。大学生存在的困难可能是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大学生存在的困惑可能是情感方面的、思想认知层面的、社会适应方面的,等等。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帮助,解决各种困难,解答各种困惑,从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一)注重培训与应用的联动

若要使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应用,需要对高校师生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培训要针对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和移动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开展,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师生的培训内容需要有所区分,因为二者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具备的信息素养也不一样,对于教师更要加大培训力度。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主要立足于有效开展思政课信息化教育教学,而不是泛泛地进行一般性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培训不是仅仅让思政课教师简单掌握移动教学平台的一般使用方法,而是基于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重构教育教学新模式,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思政课教学生态。具体有:“互联网+思政课教学”背景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艺术的掌握、大数据的灵活运用、教学反馈的有效利用,等等。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主要在掌握一般信息化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移动教学平台的功能及操作,掌握如何利用平台积极开展学习互动。对于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根据应用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跟踪培训,不断帮助高校师生切实解决各种问题,有效进行教与学。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信息素养培训与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进行思政课教与学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重视功能与方法的耦合

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教师将移动教学平台的功能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统一。移动教学平台的功能十分丰富,每种功能都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应用移动教学平台的不同功能。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二者的优化组合,效能最大化,否则,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教师运用讨论法进行答疑解惑时,可以利用云班课“讨论”功能,让学生就普遍存在的困惑展开充分的交流;教师要创设自由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质疑、反驳,将讨论引向深入,然后教师进行归纳、点评、引导和总结,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澄清错误认识,确立正确观念;针对新的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解前,可以利用云班课“问卷”功能进行调查,掌握学生对于新的思想政治理论的了解程度,然后针对存在的薄弱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努力增强理论的解释力、感染力、说服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有深度和难度的思想政治理论,思政课教师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利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功能,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相互启发,在深度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然后教师依托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进行梳理、点评,引导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锻炼和提高理论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深化思想认识的同时,真切感受到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三)实现教学与管理的共振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能力,还取决于课堂管理能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应用移动教学平台,需要思政课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管理的关系,做到二者有机结合,方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学与管理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而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抓好教学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观点极其片面,危害很大。缺少有效管理的课堂,教学水平再高,最终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随着移动教学平台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课堂管理难度无形中也大大增加了。例如,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移动教学平台,必然要使用手机,这就会导致少数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往往趁机用手机刷微信、打游戏、聊天,等等,这种情况就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就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这显然就背离了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初衷。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这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处理好教学与管理二者的关系,就会相互促进,生成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纪律教育,明确应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的具体纪律要求,做到赏罚分明。其次,应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思政课教师要精心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安排要科学,做到环环相扣,每一项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要合理。移动教学平台中发起的教学活动要及时投屏,让每一项教学活动效果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呈现和反馈,从而使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无机可乘。再次,思政课教师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时,要加强课堂检查,以有效督促学生切实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进行思政课学习。

(四)加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优势的彻底否定,而是要促进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因此,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专注于线上,还要兼顾线下,做到线上与线下的统一。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传统思政课教学和网络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关系。思政课教师需要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扬弃”的思想,正确对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继承和发扬其优势,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固然重要,但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仍需发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追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需要教师强大人格魅力的释放,需要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显然,这些都是线上教学无法有效实现的,只有利用线下教学,师生面对面带着深厚的情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此外,高校思政课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也需要实践的检验,这都要求线上与线下必须统一起来。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因此,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还要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现实困难所导致,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更要时时关注和关心大学生的生活状况,而这些是线上教学所无法解决的,必须在线下给予及时帮助和解决。

(五)坚持技术与思想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4]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移动教学平台,思政课教师必须时时把握好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首先,要正确认识二者的地位。移动教学平台作为信息技术的手段,要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不能主次颠倒,不能让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成为仅仅展示信息技术的平台,而应始终明确对大学生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是目的所在。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需要借助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同时,教师要对相关现实问题作出生动透彻的阐述,给予理论层面的积极回应,帮助大学生解除思想深处的困惑,充分彰显思政课的价值与魅力。其次,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移动教学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要加强二者的深层次耦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移动教学平台的正确运用,拓展了教育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加速了思政课课程资源的迭代更新,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校师生应用移动教学平台的反馈建议有利于促进平台技术的不断成熟、功能的日益完善。再次,深刻认识二者作用机制。移动教学平台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并不是只要应用了移动教学平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自然得到提升。移动教学平台的应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移动教学平台的应用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对课程而言,无论是何种技术的引入,它所提供的都只是一种课程改进的可能性和方式。”[5]如何才能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需要重新构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形态,实现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且相互促进。

(六)加速应用与优化的迭代

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处理好实际应用与不断优化的关系。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教学平台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要。“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很快,备受关注,如何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有效解决移动教学平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矛盾,这就对移动教学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好这对矛盾,既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不断完善移动教学平台的功能,并且这对矛盾始终存在,不断推动二者的发展。移动教学平台必须随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不断应用,针对广大师生反映的一系列问题,及时改进完善,要结合高校思政课课程特点、教育教学的特殊要求、师生的使用要求,持续优化功能,要打造具有思政课程特色的移动教学平台。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始终动态发展的过程。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认真思考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只有如此,才能更加自觉地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优势,有效利用好移动教学平台,打造全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种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彰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得到进一步凸显。正是因为具有重要的价值,才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开展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移动教学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不同关系,才能实现二者深度融合与有效互动,才能推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