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

2021-12-02 17:39:14王红健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猪群猪瘟病猪

王红健

(云南省墨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654800)

在猪的疾病中,猪瘟是危害最大、最受重视的一种。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高的特点。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瘟从典型向非典型转变,甚至出现了隐性型猪瘟,再到现在流行的非洲猪瘟,使临床工作者较难诊断。笔者结合多年直接参与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及从事畜牧兽医科技咨询服务生产实践的探索和经验,从该病的流行新特点、临床症状、发病原因、综合防制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供同行和广大养殖者参考。

1 猪瘟类型

1.1 急性型猪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此病的特征是传播快,毁灭性流行,各年龄段的猪都易感。现阶段此型猪瘟大流行、大爆发的现象比较少。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5~42℃之间,出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拱背、食欲减退、皮肤和结膜发绀、出血,一般病初便秘,粪呈黑红色,硬如算盘子,一般情况下数天内会有死亡的发生。

1.2 温和型猪瘟

是由弱毒株感染引起的一种猪瘟疾病,多由急性转来,其临床症状很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发病后多数病猪不表现猪瘟的临床外观症状,此病的主要特征是潜伏期较长,病程久,仅表现稽留热,有时伴有呼吸或神经症状。仔猪死亡率比较高,成年猪部分能恢复,目前此型为主要流行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但多以腹泻时多,采食量明显下降,病猪消瘦,腹部缩起,步态不稳,肾脏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以针尖大小居多,淋巴结肿胀,水肿或出血,常表现为外周出血,在盲肠、结肠、回肠处黏膜出现特有的纽扣状溃疡。膀胱、咽喉偶见出血点。病程1~2 个月,发育停滞,形成僵猪,失去饲养价值[1]。

1.3 神经型猪瘟

这种病型由一种特异病毒株引起,以神经症状为特征,7~30 龄仔猪多发。临床症状:病猪同样可出现上述症状,并还表现嗜眼磨牙,全身痉挛,体躯强拘,运动障碍,有的感觉过敏,触动后不停转圈,或四肢不停划动,有的后肢瘫痪。

1.4 繁殖障碍型猪瘟

繁殖障碍型猪瘟是猪场多发和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型,妊娠母猪感染猪瘟弱毒株后,母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但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出弱小仔猪数天后死亡。笔者以前在自己管理的猪场中曾经也发生过此类病,可直接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出弱小仔猪。主要临床症状:繁殖障碍型猪瘟的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各种年龄猪只均有发病,但以断奶前后仔猪发病较多。多表现轻热或中热,腹下轻度於血或四肢下部发绀。病变发生于耳,甚至耳壳脱落、厌食、精神沉郁、有的猪不显症状[2]。

2 目前猪瘟流行的原因

2.1 生猪和猪肉产品市场流通频繁

有的地方存在检疫把关不严的情况。首先是由于现在交通四通八达,检疫申报受检率低,生猪及其猪肉产品的频繁调动导致猪瘟的隐性感染猪在广泛流传,猪群中新引进的带毒仔猪常是引起猪瘟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是带毒产品,养猪场的病死猪处理不当,也是造成猪瘟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是免疫密度不高,保护力不高,也易促使猪瘟传播流行。

2.2 疫苗的质量问题

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所制备疫苗菌株的抗原性差,毒力不稳定,生产操作失误,疫苗效价低,保护率差,免疫期短,以上这些因素均能导致免疫失败。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疫苗运输、保管、使用方面不当,也都可能影响到免疫效果。

2.3 免疫的程序问题

各地对猪瘟的防治工作一般都很重视,但有些地方免疫失败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其主要原因除免疫剂量不够,免疫覆盖率偏低以外,免疫程序不尽合理也是一个主要因素[3]。大部分养殖户往往只注重免疫密度的提高,而忽视疫苗的使用方法和未考虑猪本身的因素,免疫过程不当,免疫接种后的猪仍不能抵御相应猪瘟疫病的流行传染,很多猪照样发生疫病,甚至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 其他因素的影响

现在推行的免疫方法是“三不打”政策,即怀孕母猪不打、老弱病残不打、出栏肥猪不打,只有健康猪群方可进行免疫,个别猪注射疫苗后由于各种原因偶有发生过敏现象,现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3 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和消灭猪瘟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目前对猪瘟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从养、防、检、治4 个环节进行综合性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3.1 加强饲养管理

广大养殖者一定要推行自繁自养,从而达到建立无病猪群的标准,育肥猪要做到全进全出,猪舍及周围环境一定要清扫消毒一周后方可引进新猪。特殊情况如确需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则应到无疫病地区引种选购,同时查看对方是否已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完全部疫苗,到达目的地后隔离观察2~3 周以上,确证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饲料也不可从疫区购买;其次做好猪场清洁、消毒灭源工作,场内最好做到每周消毒1 次。同时严格做好猪场管理工作,有条件的最好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非本场工作人员和其他动物进入,做好猪圈的防鼠灭鼠工作,禁止猪吃到鼠或其他动物的尸体;禁止用屠宰物或厨房垃圾、生肉汤水喂猪。最后是要合理搭配饲料,许多人只关心利益而忽略了对猪群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在农村,农户所使用的饲料基本都是单一饲料,由于以上因素造成猪群疾病抵抗力明显降低。所以说广大养殖户一定要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养殖观念,从加强饲养管理方面来为猪群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减少应激,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实施严格防控措施

数十年来,在“预防为主”控制猪瘟的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要有良好的防疫观念,摒弃那种宁可有病时多花钱的观念;一些猪场和部分老百姓只是在发病或邻居的猪发病时才进行防疫,平时猪群正常是从不进行防疫注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彻底改变养殖户的防疫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还要树立起“依法控疫,依法灭疫”观念,建立完善严格的猪瘟疫情上报体系,一旦发现病猪立刻上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另外要做好免疫效果监测,疫苗免疫后可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免疫效果差的采取相应措施,如重新免疫注射疫苗等。

3.3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1)对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应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方面入手。搞好日常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做好饲料监测等工作,畜禽圈舍内常保持干燥、通风,另外不同年龄段的猪还要根据其生长、抗病特点进行科学饲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推行自繁自养,以防止病原的传入。

(2)掌握正确的疫苗注射方法。免疫注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最好是兽医亲自打针,接种时应严格消毒,但消毒药不宜涂抹过多,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猪瘟疫苗不论冻干苗或湿苗,所有猪一律采用骨肉或皮下注射。注射器、针头必须严格进行消毒,每注射一圈猪换一针头,以防止交叉传染。对患病、受伤、怀孕后的暂不接种疫苗。同时注射部位要准确,剂量要足够。疫苗稀释后应放于有冰块的保温箱内,以防止高温、冻结和直射阳光照射的影响,并在2h 内用完。

(3)建立严格的科学预防接种制度。我们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结合猪瘟疫病的流行情况,实行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科学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可使猪只获得特异性抵抗力,以减少或消除猪瘟疫病的发生。还有就是需根据免疫预防的一般原理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同时还应注意免疫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要在具体的实际免疫实施过程中调整、修订,使之更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经济[4]。

(4)注重霉菌毒素所带来的危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特别是在热带地区,饲料原料中时常含有某些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这些霉变饲料中所含的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猪肝脏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体液和细胞的免疫抑制。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

4 结语

猪瘟是猪的常发病、多发病之一。目前猪瘟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有加强平时的预防措施,做好免疫接种,最大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概率,同时实行自繁自养以减少疫病的传入风险。

猜你喜欢
猪群猪瘟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浅谈猪瘟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