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 王冬楠
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是新课程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以人为本”教育观的一种方式,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与教师的辛苦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探究,将实践教学法有效地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基于学生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根据实际教学环境有计划性地进行。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将师生关系转化为朋友关系,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敢于主动发言、创新,在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又缓解了严肃的师生关系,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开展有意义的课堂实践活动。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先观察相关物体,并讲一讲自己观察物体的顺序。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对同一物体的观察顺序和所观察到的内容也不相同,当学生得到一定结论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完善和总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学生在亲自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后,加上教师的讲解,获取知识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如果教师一上来就进行知识讲解,会让学生在心底产生一种抗拒,而且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也会降低。所以,先让学生在自己认知水平内进行实践探究,会使他们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建设,然后通过亲自实践产生一定的认知刺激,进而在后续的课堂中更加容易接受新知。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对知识学习和理解的独特方式。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堂反应,教师要及时接收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用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表现欲望与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可以导入一些动作性活动。而对于安静内向的学生,他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课堂活动也不是很积极,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
比如,在学习《互联网的普及》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中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情况,需要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此次活动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安静内向学生的状态,努力调动此类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走出课堂,打开心扉,比如让相对内向安静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组内学生到农村去调研,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担任活动纪律的维护者。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状态进行分工合作,会让学生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频率。
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是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勇于发现,启发学生创新思考。引导学生从数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看到数学家为了推动数学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数学家为了探究数学真理,不畏艰辛、不怕质疑、努力钻研的科学精神,而这些精神的传递也将影响着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努力探究,通过实践感知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圆周率”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讲解与本节课相关的“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的故事,短短两分钟的知识背景讲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领会到大数学家为了攻克数学难题反复思考、反复演算、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以听故事的方式学习,利用课下时间搜集其他与数学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是能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数学知识,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能扩大知识面,提升认知水平。通过人文精神的融入,可以初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实践探究的意识,获得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探究,从学生真实的学情状态出发,积极打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能力、数学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