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萌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江苏 苏州 215334)
在当代社会,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和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思维基础与理论支撑.在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教学做合一”理念恰恰契合了核心素养的养成途径,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逐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应当将“教学做合一”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与突破.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理念的核心是“做”,事情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做”是联结“学”和“教”的关键纽带.
以做促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地位,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自然地学习,深刻地领悟.“做”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视为“做”,在做中主动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创造力.
以学导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教法方式体现,学生的创造力也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教法激发.“教”不仅指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知识传授的方法.教师应当围绕“学”法来“教”,从学生自主探究的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以学导教,以合理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做合而为一.教、学、做原本是针对不同角色的独立概念,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做是目标,学是方法,教是途径,凭借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以教学为途径,以培养学生“做”的能力为目标,创新形式,实现教学做合一,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的本质与思想,从根本上解放思想,促进创造力的形成.
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小学数学教学在强调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综合分析、运算判断能力等.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将“做”贯穿始终,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学习分析、学会应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应当基于核心素养,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引,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开展教学实践.
数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以数字为依托,展示数学的科学理论.传统的数学课堂着重于理论的讲解,显得乏味,尤其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概念过于抽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良好的学习热情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以“激趣”为目标,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创建趣味性的课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理论的学习,将学做贯穿课堂,并以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纯粹的数字加减运算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约束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数学意识.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以丰富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理论的学习,在趣味性的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做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色彩丰富的动画故事,将数学知识蕴含在动画故事中,并将动画故事进行适当的暂停,在暂停时预留时间使学生思考动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后再揭晓故事中的答案.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教学数学理论,不仅去除了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还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以数学意识进行实践探索,为教学做的开展创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存在于广袤的生活世界中,而教学内容只是生活内容的精粹提炼.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着眼于课堂并拓展于生活,以丰富的生活素材充实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升学做的动力,保持学习探究的热情,还能够让课堂生活化,而教师在教授学习方法的同时能够以丰富的教材内容为支撑,将教法融入生活素材,更好地指引学生如何学、如何做.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拓宽思路、拓宽视野,广泛充实纳入新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做提供基础条件,为教学做合一提供素材支撑,为学生增进运算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为例,基础的图形教具简单、不够全面,而在生活中蕴含丰富的图形元素,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常规的教具外,还可以引入丰富的生活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路标、交通标识,也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卫星地图等各种图案,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寻找各色各样的图形元素.拓展后的教学内容不仅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而且还能够结合生活,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理论,在切身相关的生活素材中寻找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做提供充足的动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从学生抽象思维开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因此,创设实际性问题成为培养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做的重要途径.实际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联系数学理论,将数学抽象思维与实际问题相融合.实际性的问题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抽象思维的重要媒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将问题抽象化,并在解决问题后进行思维的凝练,继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创设实际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中做,提升学做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学中,有一节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身体上的’尺’”,以身体为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基础测量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身体尺”为主题,通过创设实际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如“以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一测教室的长和宽.”这样新颖的实际问题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去想方设法地用身体测量教室.学生有可能使用自己的脚步长来测量,也可能使用自己的脚长来测量,让学生以实际性的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逐步掌握生活中的简易测量方法,从而在具象的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在学中做,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和主体形象的具体场景.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体验,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理论,在情境中利用理论推理,完善逻辑思维.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有助于学生增进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教的方法应当根据学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善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做的机会,开启做中学,以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以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民币,并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巧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多样的生活情境,以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做中学的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情境实践环节,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钱币兑换组、超市售卖组、购物组等,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以模拟购物和兑换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人民币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学生通过模拟货币兑换,能够对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还能够加深其对购物时价格与支付金额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边做边学,以做促学,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做合一”理念是以“做”为中心的,而自主探究则是“做”的重要形式.它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感官的协调,主动去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以做为途径,而教学则以学做为目标,如此促进教学做合一,才能够让各方协同作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实现教学做合一,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
以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这样的问题如果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则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抛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并给出探索的结果.例如教师给出几个图形或剪纸形状,由学生分组探究,并得出它们是什么图形、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设计探究方法,自主开展探究过程,自主实施探究总结,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而教师在做的过程中教,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做合一”理念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方向,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动力源泉.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化“教学做合一”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以做为精髓,创新教学方法,让数学学科焕发新的活力,指引数学教学有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