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教有道 长篇读有效

2021-12-02 15:30
江苏教育 2021年78期
关键词:小标题英雄课文

陈 峰

所谓“长文”,就是指篇幅较长、文字较多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有着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有助于学生深入感知文本,从中获得阅读乐趣。但在长文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零敲碎打、前读后忘,甚至心生畏惧、未读先怯。统编教材基于当下小学生的阅读实际问题,赋予长文阅读教学更为迫切的任务: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小英雄雨来》是四下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节选”长文。与《小英雄雨来》相比,古典名著在文学形式、思想内涵、故事背景等诸多方面看似更复杂,但本质上都是“故事”。本文试以五下“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水浒传》作为“高级台阶”的参照例子,来论证“长文”教学相关策略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一、“断章取义”,分阶段把握内容

1.课内长文中“小标题”的分步提炼。

《小英雄雨来》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从文章内容感知入手,将文章读短,是本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中年段已进行过归纳叙事文主要内容的相应训练,归纳课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抓住故事的要素进行归纳,二是整合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但本文共计三千余字,数十个自然段,而且人物众多,时间和地点跨度较大,情节也较为复杂,以上两种方法操作起来均有一定困难。学会有意识地通过若干“小标题”来把握整体内容,在长文阅读中更为有效。

作为第一篇“节选”长文,编者在课后习题第二题中提供了第一部分“小标题”的例子——游泳本领高。学生可以以此为例,结合章节内容进行自主归纳,将一篇长文分解为几篇五六百字的小文章,分别进行归纳,这就有效降低了概括长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在这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后面两篇略读课文,也都注重有层次地训练学生利用小标题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感知。整个单元的训练贯穿于一个完整的任务群中,即李海林先生在《言语教学论》中所指出的“在某一个特定的‘台阶’上,作短暂的停留,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操练”。

2.古典名著中“章回目录”的价值利用。

章回体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最主要的叙述体式。每一章每一回的标题,文字简练,语言整齐,出场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在回目上都有体现,读者一览便知大意。这是作者提炼好的“小标题”。读者如果具备较强的“小标题”意识,就可以通过浏览章回目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整本书的梗概,从而把厚厚的书读薄。

以《水浒传》百回本为例,通览目录,我们可以将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回至第七十一回,写的是“各路英雄,逼上梁山”;第二部分是第七十二回至第八十二回,写的是“梁山聚义,对抗官兵”;第三部分是第八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的是“接受招安,奉命征讨”。三部分还可以进一步浓缩为三个字:“生”“义”“忠”。洋洋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通过这样逐层逐级的提炼,就可以读得极为清楚。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训练。《小英雄雨来》的小标题训练,从本质上讲,就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这种将“长”文读“短”的意识。

二、“拨草寻蛇”,找关联理清文脉

1.寻找课内长文的叙述线索。

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讲的就是文章情节的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小英雄雨来》课后练习第三题为“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就关注了前后呼应的阅读训练。

关于“还乡河”的描写自然不是单纯写景。文章开头写到了“还乡河”,结尾雨来“牺牲”时也写到了“还乡河”,这两处都重点描写了“芦苇”,而这个村就叫“芦花村”。将这些“散点”式的文字放在一起集中思考,方能明白作者的用意:为雨来“死里逃生”埋下伏笔。这样的叙述方式,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制造了悬念,也增添了阅读乐趣。

课文中此类技法多处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全,但要引导学生多加关注。只要发现一处,想透一处,就是一次阅读的“顿悟”。当这样的发现通过有效训练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自觉时,学生便能够置身于“解码”的兴奋中,阅读便会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行为,成为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行为。

2.探究课外长篇的情节关联。

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总结出的“草蛇灰线”法,就是长篇小说典型的叙事方式,这种方式广为后人认可并大量沿用。如在“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回中,林冲将要遇害前,鲁智深突然现身搭救。这样的情节看似巧合,其实作者在之前已经做足了铺垫。从第二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事中,可以看出鲁智深对待素不相识的路人尚能挺身而出,不难推断他对于意气相投却横遭劫难的兄弟,自然会处处用心。如此前后对应阅读,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然合乎逻辑。以此来看《水浒传》中的各路英雄,虽然出场有先后,笔墨有轻重,但会读书的读者会剥除不同事由、不同出身等外在表象,从中读出最终的文脉走向——接受招安。

将如此众多的人物情节安排得紧凑连贯、合乎情理,需要作者在整体构思上进行精心布局。作为读者,也要时刻关注这些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描写,否则随着阅读的深入,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云里雾里、不知所终。经典的魅力,当然也会大打折扣。

三、“管中窥豹”,抓细节品读人物

1.不同角度对“英雄”的集中塑造。

“窥一斑而见全豹”,阅读长文时,要在阅读细节方面进行必要的取舍,选择核心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来品读。从本册单元编排来看,接下来的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而本单元的人物细读,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小英雄雨来》课后练习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这一问题就是指向人物品读的。文中正面描写雨来的地方有很多,最值得细读的是第四部分中他和鬼子周旋的内容,因为这段内容最惊险,也最能体现出雨来的机智和勇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抓住文中雨来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的描写,边圈划边作简要批注,并在自主阅读和集体交流中,逐步建立起对雨来英雄形象的认知。除此之外,关于鬼子军官的言行描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

2.相似情节对“英雄”的不同刻画

金圣叹说:“水浒所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可谓‘千人千面’!”这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光品一品书中的打斗情节,就足以看出施耐庵在人物塑造上的匠心独运。“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一横、一退、一扫”,打出的是谦虚内敛、宽容忍让的风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鼻子一拳、眼眶一拳、太阳穴一拳”,打出的是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态度;“武松景阳冈打虎”中的“一闪、一棒、一按、只顾打”,打出的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的气概。同一个“打”字,不同的“打法”,各显英雄本色。这些经典情节,学生有的能在课文中陆续读到,或者能在各类影视作品中看到,但当学生在同一本书中作集中对比阅读时,他们便具备了关注局部细节品悟人物的意识,收获必然是不同的。

优秀的细节刻画中往往蕴含着人物的性格气质,人物的性格又会决定其接下来的命运走向。因此,通过细节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度解读故事,进而读出故事的深刻性、思想性。

本文所举并非孤例,综观教材中的此类长文,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可见,“长文”要教之有效,就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教在同类型文章的共通处、可迁移处。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走向“方法立意”,培养更多的“策略型学习者”,就要把课内的长文教学作为起点,授之以可行策略,帮助学生真正迈向“整本书”的阅读。

猜你喜欢
小标题英雄课文
英雄犬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端午节的来历
重走英雄路
背课文
小标题作文格式
绛红英雄谱
小标题作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