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自身魅力吸引学生

2021-12-02 14:41山东省威海市经济开发区皇冠中学段淑红
青年心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举制历史课堂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开发区皇冠中学 段淑红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学生专业性学习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爱国情感。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那么,该怎么样摆脱枯燥的课堂,让学生能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学习,让教师以历史自身魅力吸引学生,也成为当前广大一线历史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以下,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该如何以历史自身魅力吸引学生。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打造轻松氛围

在应试教育的时代,课堂的氛围主要还是围绕在如何掌握知识点、如何提高分数上面。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带给学生们很大的压力,也会使得课堂产生一种枯燥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的单向输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成为一种单纯的“机械性”的重复式循环,进而会使学生们产生一些压抑感与烦躁心态。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不在于理解,更多地成了一种“背诵为主,理解为辅”的状态。而在新课标的要求标准下,改变这种状态,将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成为当前历史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材中,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从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讲述隋朝与唐朝的内容。除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外,第一单元相对重要的是“科举制”。对于“科举制”,学生要了解的主要是“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逐步完善过程”以及“科举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作用和对中外的深远影响”。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可以通过“点兵点将”的游戏方式对学生进行预习结果的随机抽查,看他们是否了解科举制的背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了解“九品中正制”。教师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真才实学但家庭贫寒的学子,另外一部分是没有真才实学但是由地方官员以及高门权贵的推荐的学子,展开一场班内的辩论赛,探讨这种选官方式的利弊,了解何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讨论隋文帝选拔官吏时所进行的分科考试内容,包括选用的科目所包含的目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于国家、民族、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课程的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出科举制度下学子金榜题名的喜悦,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当然,也不能忽略“科举制度”走向极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也尽量生动地给学生们讲述《范进中举》的悲剧,让学生们对这段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以上所提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通过不同方式去学习历史知识,通过感兴趣的方式了解科举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文学艺术领域以及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让学生们揣摩更多的可能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文化,能够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学会巩固总结。

二、增强师生互动性,进行有效沟通

《礼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若是想要让学生打牢基础,掌握知识,融会贯通,便需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历史的魅力不可能仅仅凭借学生翻翻教材就能体会到,而需要一个“引路人”从旁指导。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文化“输出”,更多的是要倾听学生们的“输出”,了解学生们对不同历史阶段、历史事件的理解。这个倾听的过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有效沟通。单方面的倾听也是不可取的,双方都要行动,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学生对老师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答并提出建议。

举个例子,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本单元中相对重要的一课就是“灿烂的宋元文化”。而对于宋元文化,教师的讲解应更切中于实例的了解。要让学生们能够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了解宋朝就已经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背诵并大致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色以及相关的代表性人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对于学生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给予解答,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例如,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赏析《清明上河图》,根据张择端对京都城中生活的描绘细节——酒肆、摊贩、瓦子、勾栏等场所来分析当时的时代特色,从艺人卖艺为生、广告旗子随风飘扬等细节中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经济和繁荣的城市文化。除此以外,学生们还可以组成小组讨论,对教师进行提问发言:这种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与当时的社会中哪些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们共同总结:与当时的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阶层壮大等因素有关系。教师理解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古灵精怪”的问题,当然,这也对教师有着极高的素养要求,除了学识以外,也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以上所提到的教学案例中,以互动性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与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很好地传授知识,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亲切感。让学生们在沟通交流中体会历史的厚重感与积淀感,感受历史独一无二的特色魅力,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欲望。

三、倡导沉浸式教学,增进切身感受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课的教具与设备也发生了更新换代,电脑、投影仪与手写板等成为上课常用的设备。在这些设备的加持下,上课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往日纸质化教学方式,较多地去使用PPT或投影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更新便利了教师的教学,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这些设备只是用来投映教材“照本宣科”,那便有些“大材小用”了。教师要学会有效利用这些科技手段,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给学生们提供一些轻松的课堂,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加深直观印象,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比如说,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在这一单元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十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现如今的中国作为走在世界改革开放前列的国家,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到的都是国家积极的开放政策,交通发达,文化开明,所以对当时的“闭关锁国”政策不能很深刻地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视频、纪录片等,如《大国崛起》、中国故事纪录片等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在教师讲解第十八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康熙大帝》来引导学生们掌握明清时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措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光荣事迹以及当时的灿烂文化成就。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不是对历史知识进行精细的学习,而是通过对纪录片的观看,感知历史内容,陶冶情操,对历史事件描绘一个大概的轮廓,加深记忆。沉浸式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深度学习的好方式,为了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切身感受,教师可以尝试多利用这一方式使学生贴近历史史实。

以上所提到的教学案例中,沉浸式教学是一种创新式教学方式,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化教学手段,还给学生增添了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当然,光靠观看影片来学习也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图表、PPT、文献材料、文学作品、口述采访等一系列方式来加深感受。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整合材料以及整体掌握的能力。

四、结语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能使得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历史是有趣且厚重的。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无论是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尽量尝试新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同时,创新形式,创新理念,构建新形势的互动性课堂,让知识变成有弹性、有黏性的“流动液体”。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新的构建,不要让历史知识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考试,局限于课堂,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培养学生们发现历史痕迹的能力,了解历史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考试与生活之中,让学生们觉得身边的历史文化元素无处不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历史的魅力不在试卷上、不在枯燥记忆的背诵中,而是在高效、有趣、开放的课堂里。若是想以历史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自我体悟、感受与了解,最终使得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控基本的判断力。

猜你喜欢
科举制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古代的考试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科举”
新历史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