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业教育思想的时机探究

2021-12-02 14:39韩继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时机普通高中高中语文

王 颖,韩继明,王 乙

(1.松原市长岭县第二中学,吉林松原131500;2.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吉林松原131500;3.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纵观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99年以前,此阶段中我国还没有正式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创业类课程仅见于部分高校的MBA课程体系当中,而职业教育也并未把创业教育归入其中;第二阶段是在1999年至2014年,这一时期中,随着我国产业转型问题的深入,人们对“创新”不断提高重视,部分高校开设了培养创新精神的通识课,创新创业教育也随之进入到了高校职业规划的课程体系当中,创业教育体系初见端倪;第三阶段是在2014年至2019年,这一阶段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影响下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期,具体表现在全国普通高校不断加重创新创业类课程比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得以不断完善和深化,创业教育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本研究在厘清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创业教育的下一阶段发展将进入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假设。本研究将以把创业教育思想融入到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为主题,探讨其融入的时机,以期推动语文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进而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相融合的宏观时机

所谓“时机”,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时宜;机会”,通俗地讲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而语文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础,把创业教育思想融入到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首先需要营造出有利的宏观时机。

(一)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相融合的政策时机

关于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教育部选择9所大学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引导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创业教育在高校领域中逐渐普及。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更是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步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同时,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的标志性事件还有很多。经过整理可以发现,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及政策的倡导和推动,创业教育已经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得到普及,各普通高校在政策支持、组织建设、教学研究、实践服务等方面均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得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产生广泛影响,逐渐使创业教育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走向“广谱教育”。另外,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一直自成体系,甚至其发展早于普通高校,2015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成立更是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联合发展。

纵观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教育发起于学生需求,发展于政策推动,其普及和不断深化改革的方向是由上至下的:一方面从教育阶段来讲,从职业教育到专业教育,从成人教育到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从上至下渗透的;另一方面,从创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到创业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推动,其发展路径也是从上至下推动的。因此,普通高中教学兼容创业教育思想的一个有利时机仍是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以及推动,其中,语文教学融入创业教育思想正是学科教学的一次伟大创新,也是创业教育深入发展的一次有力契机。

(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相融合的社会时机

在我国,人们对“创业”的认知一直不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对创业风险的认识,不可否认,创业是一项艰巨、困难而且风险极大的实践活动,其成功率极低,据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统计,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这也就导致对风险管理认识不清晰的普通大众对创业总是敬而远之;二是创业本身属性带来的影响,创业的驱动需要机会、资源和团队三个要素,机会是有市场价值的有利条件,资源是创业运行的有效保障,同时创业本身更需要的是创业者具备积极创业的意识以及多种素质和能力,这些对一个未进入社会甚至是未成年的学生来讲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就存在着类似的认知误区:把“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混为一谈;把“创业”与“做生意”划等号。因此,社会上对创业教育展开与否的观点一直是两极分化的。

相较于“创业”而言,社会上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和接受程度要高很多,虽然创新与创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与创业不同,与之对应的是社会对“创新”一词的普遍认可。从国家层面上看,受到国家大力宣传“创新”的影响,“创新”的地位不断地攀升,从制度要创新、技术要创新,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可见一斑;从教育的层面上看,不仅教育本身的改革需要创新,而且教育的目标要有创新的元素,即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要把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教育的各环节、各阶段,使得创新教育的精神融合到学科当中。但是创新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创新教育的成果又如何评价与量化,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恰恰深化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而这里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广谱式”的创业教育,既要“全覆盖、分阶段(其中包括高中教育阶段)”,又要以锤炼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这一方面诠释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回答了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误区,同时也符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而高中语文是一科兼容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包含的文化和精神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为创业教育精神的融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引领社会舆论,加强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乃至认同,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和创业教育融合的社会基础,把握住社会时机成为二者融合成功的关键。

“创新、创业、创造”构成了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业教育的向下渗透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其中,积极倡导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引导社会舆论,实现社会对创业教育的广泛认可构成了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相融合的宏观时机。当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通高中的战略选择和目标定位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挑战,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改革也为语文教育与创业教育思想的融合提供了中观时机。

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相融合的中观时机

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时机构成了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精神融合的宏观层面的要素,政策的推动与社会的广泛认可构成了创业教育进入普通高中语文课堂的有利条件,但目前看来宏观时机尚未成熟,仍需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一线教学人员们的不断探索与尝试。然而,作为二者融合的组织机构——普通高中,在这融合的过程中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体,尤其在创业教育思想进入一线课堂之前必须要与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与内容相一致,否者二者的融合便是无根之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对普通高中教育提出了新考验,职业教育在普通高中的渗入也给创业教育融入普通高中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各普通高中应抓准时机,找好切入点,促进创业教育思想以恰当的形式进入一线课堂,以促进普通高中的优化改革与创业教育的深化发展。

(一)普通高中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内容为创业教育的融入奠定了基础

严格说来,我国的创业教育源于职业教育。在创业教育进入普通高校之初,其所属部门普遍是在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就业与创业虽有区别,但是联系紧密,甚至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是就业的高端形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随着普通高校与各级职业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普及,使得创业教育源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被广泛认同。同时,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都已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可见普通高中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普通高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普通高中通过讲座、活动或者第二课堂的形式为学生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这种对职业教育内容的融合同时也为创业教育进入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不断发展为创业教育思想的融入提供了条件

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调整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共经历4次调整,其中,我国80年代的普通高中教育目标提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到了90年代,更是把此类目标具体表述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初步的择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这次培养目标的调整把“择业能力”直接写入了文件当中。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普通高中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更是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把“创新”“创业”等字样写进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中,这表明创业教育的思想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共通性的,并不是对立的,这就为创业教育思想融入到普通高中一线课堂提供了必要条件。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不断调整以及与职业教育内容的不断融合为创业教育进入普通高中教学奠定了基础和必要条件,已经形成了有力的中观时机,但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的融合具体体现在“课堂上”的融合,是教与学的融合。因此,二者的融合更需要从教学两大主体的角度来探讨,学生的创业学习需求程度与教师的创业教育认知程度成为了二者融合的微观时机。

三、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相融合的微观时机

教学本身是一个包含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它既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同时还包括媒介和环境两个变量,教学就是通过控制变量使主体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思想的融合最终是要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教学的各个要素与创业教育的切合度就构成了二者融合的微观时机。

语文教学,一向是其他教学的基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多需要语文教学来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品质的熏陶与培养同样也需要语文教学来完成,而且与创业教育目标具备一定的共通性。而作为客观变量的教学媒介和教学环境主要受到时代因素和教学两大主体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学的媒介广泛而多元,教学的环境复杂且变化迅速,都更需要创业教育的融入,去引发学生思考,引领教师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育改革。

(一)普通高中学生对创业教育思想的学习需求不断提升

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的两大出发点。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从少年步入青年的初期过渡阶段,“三观”初步形成,身心逐步成熟。高中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思维水平、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提升。这就使得高中生愿意探索和发现,勇于挑战和创新,但同时又需要引导和帮助,这也为创业教育思想介入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提供了最有利的时机。尤其是在多媒体传播信息的今天,高中生会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无法避免地直面资本、创业、成功等社会热点话题,因此,如何看待创业、看待财富、看待成功,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树立积极客观的金钱观、创业观,如何培养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做好职业规划,都是普通高中一线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承担的责任。尤其是语文教学,作为学科教学的基础,不仅肩负着学生价值观念导向的重担,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文素养,面对着高中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学习需求不断提升,使得创业教育对新时期的高中生来讲已经不再是“超前教育”。

(二)教师创业教育认知及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普通高中一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对学生升学的强大压力,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使学生成才的职业使命,从压力和使命的角度讲,与创业者不相上下。尤其是语文教师,往往要更加注重学生精神和思想的引导,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主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让学生立大志、立长志,养成创新创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才情,培养学生文字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创业教育精神和思想,只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与教学内容融合,通过教学设计进行凝练和提升,使创业教育的思想更加明确地体现出来。这种融合不仅符合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与对人才要求的时代主题。

同时,教师创业精神的培养既符合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国际与国家形式的发展。一方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融合思政要素、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而这些都需要一线教师打破固有模式,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整个宏观环境的发展不断变化也促使教师自身形成创业意识,如在2020年的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课程不得不在线上进行,对一线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未来很有可能在技术更新和发展需要的推动下,教学形式不断更新,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一线教师勇于创新,实现自身的岗位创业。

四、结语

当然,我国的创业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早期的创业教育可以被认为是狭义的创业教育,其目标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技能”,显然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创新2.0”时代的到来,创业教育的目标已经朝着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转变。等到创业教育得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普通高中一线教师对创业教育认识的加深,以及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思想进入普通高中语文课堂将迎来最佳时机。

猜你喜欢
时机普通高中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师生互动4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