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吴永兴 菅志宇 苏 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巩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果,继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201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为我国中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设成了相对贯通、衔接、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其中“衔接”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主要体现为我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衔接,可以说没有衔接就无所谓体系,衔接不畅则体系不完善。为更好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本文在总结阐释强化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重要性等内容的基础上,从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层次与目标、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配套教材编写和评价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并尝试提出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同属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范畴,二者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层次上的高低和培养水平上的高低,虽然二者在表面上看是相互区别的,但是从深层次上来说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二者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衔接的条件与基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与教学的科学、有效衔接,一方面可以为中等职业教育及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避免将职业教育变成“断头教育”,以及推动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总之,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是建设我国“连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确切来说,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等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地依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要求,迫切需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配合来提升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即培养更高技术水平、技能水平的职业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实践表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所需人才的最主要与最有效的渠道。
如前所述,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主要与最有效的渠道,同时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条件之一。中高职课程与教学是中高职教育活动最主要的载体,他们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及专业素养为目标,以使学生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只有进一步强化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增强中高职课程与教学的连续性、有效性,发挥中高职教育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功能优势,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成相对复杂,涉及主体范围相对较广,这也决定了其“分层管理、多头管理”的特殊管理体制。而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要想实现中高职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衔接,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这种分层管理、多头管理现状,有必要进一步理顺管理部门、中职教育主体、高职教育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功能与责任,特别是要打通中高职二者在课程与教学衔接工作管理方面的界限,尝试逐步建立相对统一协调、统筹管理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明确与合理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层次及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实现中高职课程与教学有效衔接的前提、基础与条件。虽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和目标上有着很多的相似、共通之处,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的人才是中等层次的,培养目标也以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为主;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的则是高层次人才,以人才的职业性、专业性、创新性为培养目标。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对于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改革来说,课程建设是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特别是统一中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统一中高职课程标准是解决当前我国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工作中专业课程重复、教学内容重复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中高职课程与教学有效衔接乃至相互融合的基础。首先,我国各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特别是各学校,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从顶层设计角度制定一个关于中高职课程与教学的总体目标,然后以制定的总体目标为依据,来制定针对不同中高职专业及课程的分类标准,最后依据制定的分类课程标准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教材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在配套教材编写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衔接”特点,相关课程教材仍然采用的是传统学科体系,是传统学科体系基础上的“表面衔接”,严重影响了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工作效果。因此,有必要主动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从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工作需要、目标出发,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教材的编写,有必要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及所制定的分类课程标准来规划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配套教材编写工作。
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科学、有效实施,离不开评价的诊断、反馈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要评价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内容、结果,还要评价课程与教学衔接的过程,即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工作过程的监控,以便获得更多的评价材料和依据;同时要注意采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及尽可能保证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其中。简言之,就是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评价工作的科学、有效。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观念的中等层次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特点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二者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相互联系,即二者在人才培养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协同性、一致性,为二者的相互衔接奠定了基础。大力推动与强化中高职教育衔接,特别是中高职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衔接,对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