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曹凯 通讯员 曾小琴
成都市是国内第四大人口城市,也是西部中心城市,省部级大型三甲医院众多,三级医院数量更是不胜枚举。新都区人民医院位于成都北部地区,作为一家区县三级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医院周边15公里范围内,就有4家三甲医院。西北边7公里处是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公里处是成都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西南边8公里范围内还有2家三甲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和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新都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古翔儒2021年7月底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医院必须持续追逐差异化发展,“滴水穿石铸品牌,润物无声细治理”,才能站稳脚跟。
自2008年以来,古翔儒开始担任医院的“一把手”,破解医院硬件差、人才短、专科弱、等级低等主要问题,在中心城市区县医院差异化发展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战略观和方法论。
2007年前后,恰逢全民医保持续扩面,新医改从酝酿到落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随着就医需求的释放,医院服务量逐渐增加,医院发展步入快车道。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下,古翔儒和管理层推动新都区人民医院进入转型发展“提速期”。
“当时,大部分医院本位观严重,服务理念滞后,科室命名比较模糊,按照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外二科方式命名,让患者摸不着头脑”。古翔儒认为,“更大的问题是,医院科室之间专业细分也不强,甚至收治患者也没有太多区分,同一科室内不同疾病患者混杂在一起”。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影响患者就医体验,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医院专业化和专科化的发展。上任伊始,古翔儒就提出转变观念,夯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科室按照器官、疾病分类重新命名。这不单单是方便患者在医院找到医生,更是鼓励医生探索“专科+专病”服务模式,着力建立学科建设长效机制。
经过调研,医院将一部分患者量较大的专业独立建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独立建科之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医院的拳头科室。
“根据医生和患者反馈,我们还将一部分科室更名,比如将五官科更名为眼科、耳鼻咽喉科,让患者看病更方便。”
在持续推动医院专科发展的同时,古翔儒和管理层在关键机遇期聚焦三级综合医评审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将医院扩建迁建提上议事日程。
新都区人民医院1927年建院,是四川省建院最早的县级医院之一。医院的主体当时还在南街院区,七十多年的老院区,占地面积仅23亩,建筑面积不到2.3万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7层住院楼,到2007年前后明显已经不够用。医院历任管理班子一直想及时改扩建,但始终没能顺利落地。
“要为医院搭好发展舞台的话,硬件是基础。” 古翔儒直言,“医疗用房严重不足,谈不上患者体验,也谈不上员工满意,更谈不上学科发展”。
经过多方努力,新都区人民医院新建规划终于在2009年敲定,在城市新区新建医院,作为未来发展的主体,这为医院长远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新院区建设耗时数年,医院发展不能坐等,必须抓住关键机遇期快速推进业务发展。古翔儒立马提出,行政办公用房全部腾出来,优先满足临床一线需求,让患者尽早获得治疗。
杰出业绩奖
Outsanding Award
不谋全局者,
不足以谋一域。
以“三个三”为导向,
立足“三大定位”,
打造国家现代医院
管理制度基层典范!
制度融合、主题融合,
扬长避短、优配资源,
他借势、借力,
谋医院大发展!
2014年6月,新院区全面对外开诊,建筑面积将近8万平方米;医院的老院区同时也保存着,形成“一院两区”发展格局。“医院的规模体量一下扩大三四倍,已经达到三级医院的标准,医院的医疗服务环境大大改善”。古翔儒表示,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发展也要更上新台阶,“好马必须配好鞍”。
“大部分县域龙头医院远离中心城市,凭借人才、技术优势就能在县域内维持较好的门诊量和住院量。我们医院处在中心城市,所处环境跟他们很不一样。”古翔儒指出,对于新都区人民医院来说,“门急诊服务量就是医院的晴雨表。没有门急诊量就没有住院量。”
面对周围林立的优质医院,古翔儒深刻的认识到医院要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学科是根,运营是本,文化是魂”的理念,深挖内部潜力。他提出借鉴华西医院管理经验进行“本土化”移植,设置医院运营管理部,在县域公立医院中率先建立并推行“学科+运营”目标责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率效益。
医院搬迁完成之后,管理层通过详细调研论证,提出调整医院接诊时间的建议。当时,医院的接诊时间还分冬夏时,上午8:00到12:00,夏季下午14:30到18:00;冬季下午14:00到17:30。成都市区众多医院,甚至国内很多医院,当时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来安排接诊的。
为了配合接诊时间调整,医院拿出一整套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也跟中层干部和员工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下来,医院上午接诊时间不变,下午无论冬夏13:30开诊,跟其他医院错时开诊,吸引更多患者。
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推进了很多类似创新,甚至医院的空间布局、标识系统都充分考虑患者就医的便利。“患者都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因为生病才来医院就医。停车方不方便,引路标识清不清楚,要处处为他们着想。”
同时,新都区人民医院也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多种方式,引入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优质资源,聘任专家教授担任医院“学科主任”,实施“在位+在线”帮扶,补足医院发展短板,服务周边患者。医院还坚持通过参与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以改革促发展。
正是“滴水穿石”的坚持,医院门急诊量保持逐年上升态势,从2014年30多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92万人次,“稳居区域第一”,住院量和手术量也持续攀升。
新医院,新气象。2017年,新都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21年4月,医院再升一级,跻身“三甲”行列,在新技术应用、医疗价格、人才建设等方面为自身发展争取到新的政策支持。
当前,医院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高质量发展,正在打造医师规培基地,新建教学楼将在“十四五”期间落成。
尽管已经晋升“三甲”,古翔儒知道,医院自身实力跟同城省部级三甲医院还有差距。医院的“十四五”规划,依然提出“坚持强化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功能定位,深化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定位,细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展定位”,沿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强医院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