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周 亮
作者单位:李 慧 大庆师范学院 周 亮 黑龙江省书画院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纲要》明确了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高校全部课程当中。高校书法课程一般分为四类:书法学专业必修课程、美术学(绘画)专业必修课程、师范类专业书法课程以及全校的通识选修课程。
高校书法课程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结合各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寻找课程属性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以“把学生当做‘人’来培养”为核心(源于芬兰的教育理念,国内尤西林教授也在倡导这种教育理念),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育人与育才”为基本理念,以“课堂教学、教师工作室、线上辅导”为实施载体,以“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实施路径,构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思政隐性育人模式。
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打造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思政隐性育人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教师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不同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努力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教师作为施教者,自觉汲取思政养分,关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借助思政教育案例,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能量传递给学生。
教师要精心开发书法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进行思政阐发的内容,找到思政材料与专业知识的内在契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促进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向同行。通过能加有针对性的培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在“全员育人”过程中与时俱进,达到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教师紧紧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即“提升艺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审美情趣,增强爱国情操”,结合书法课程专业特点、聚焦课程思政元素,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审视解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通过《祭侄文稿》动人的章法及文字的讲授,颂扬颜季明父子英勇壮烈的报国精神)、道德修养、文化自信(例如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地位,走向世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制度自信(例如唐代的相关制度为善书者留下了可以入仕的路径,这是制度自信的体现)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书法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加工和利用。此外,课程思政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送万福进万家”活动,撰写春联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高文化服务力,使社会实践成为实践育人载体,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实现育人“知行合一”。
通过师生互动、课程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教师要不断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将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于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此外,还要促进课堂内外联动,通过恰如其分地浸入思政内容,实现课上课下无缝衔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书法课程作为书法学、美术学、绘画专业以及师范类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为育人的主渠道”,更好地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书法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供给,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人文素养、法治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方面,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的思政元素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拓展和开发,把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自然渗入到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知识点一:探究中国书法的特点,深刻认识书法的民族性特点,感受中国文化。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培养爱国情怀。知识点二:通过笔、墨、纸、砚的使用和性能感受书写的魅力和笔墨的表现力,借助课堂示范和学生实践,让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知识点三:经典解读苏东坡与《黄州寒食帖》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鼓励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克服艰难,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在毕业创作课程中,将体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诗句和地域文化要素,作为习作或创作的命题之一纳入书法篆刻训练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教育等,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在课堂教学以外,大庆师范学院鼓励教师于2013 年成立多个教师工作室,书法教学团队通过以“传统书艺技法研究实训室”为代表的多个校内“教师工作室”和实训室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课内课外、优势互补,增进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团队教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对学生开展专业实践训练,搭建了师生直接交流互动的学习平台,建立了教师与学生更亲近的师徒关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书法教学团队已初步构建完成了以强化技能为目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结合课上训练,辅导学生多人成功申报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辅导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文学院学生多人考取书法硕士研究生。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工作室、线上辅导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法篆刻理论,结合理论创作出一幅幅蕴含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书法篆刻作品,书法篆刻教学成果也经常在学校图书馆展馆展出,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将这种育人模式渗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优秀学生代表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展览等,培养多名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级大学生书法展、省高校师生书画作品展并获奖,学生取得的成绩对学弟学妹们起到了很好的表率引领作用。毕业生在省内外高校——渤海大学、黑河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等院校就职。
课程团队在不断的发展,2020 年团队参与的项目顺利入选教育部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并成为体育美育浸润计划黑龙江地区体育类、美术类对口支持高校,对口支持学校是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中学、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古恰中心学校,指导对口学校开展好体育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团队师生开发面向中小学生的书法篆刻专项课程,并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项课程中,全面推进对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课程团队参与获批省教育厅的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将隐性育人元素融入到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