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瘤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2021-12-02 10:27李攀
西藏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胆囊癌内衬平滑肌

李攀

西藏那曲比如县人民医院 西藏拉萨 852300

胆囊腺肌瘤病(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临床上过去曾有多种叫法,如腺瘤、腺肌病、腺肌增生症、囊腺瘤、囊性胆囊炎、腺性增生性胆囊炎、胆囊憩室性瘤、胆囊炎囊肿等,病理上它其实是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1960 年Jutras 等提出统一命名为胆囊腺肌瘤病,目前国际上也普遍采用该名称。目前虽然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但有研究指出认为它存在癌变的可能。本文回顾搜集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确诊的9 例胆囊腺肌瘤病的临床关系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作相关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搜集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在我院就诊手术切除胆囊标本患者38 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病理确诊胆囊腺肌瘤病9 例(23.68%)。其中男性3 名,女性6 名;20 岁~53 岁,全部以急慢性胆囊炎就诊,全部伴有单发或多发性结石。主要是中上腹和/或右上腹不适或钝痛,并伴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中有3 例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和厌油、恶心、呕吐。

1.2 方法

9 例胆囊标本均固定于10%中性甲醛内,依次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完毕后,作4μm 切片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由2 名以上医师观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理结果。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38 例急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切片,确诊胆囊腺肌瘤病9 例(23.68%)。

2.2 病理类型

基底性4 例,弥漫性2 例(其中伴淋巴滤泡形成1 例),节段型3 例(伴淋巴滤泡形成1 例)。

3 讨论

3.1 病理学与病因学

胆囊腺肌瘤病(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以腺上皮形成腺管,即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 sinuses,R-As),其长入平滑肌层,有时可以穿透平滑肌深达浆膜层。其窦隙内衬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窦周围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但腺上皮及间叶组织成份均无异型性[1]。

3.2 胆囊腺肌瘤病的诊断问题

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因其特殊的超声表现特征,所以国内外公认超声影像学检查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最终的确认方法。

GBA 的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局部或大部增厚;R-A窦内因常有胆固醇结晶或微小结石积聚,呈现多个斑点状强回声灶伴“彗星尾征”。其中:弥漫型,胆囊壁普遍增厚模糊;节段型,胆囊壁局部增厚并局限性狭窄,似双腔胆囊;基底型,最常见,且可见典型的R-A窦[2]。

3.3 关于胆囊腺肌瘤病的是否恶变以及临床处理问题

R-A 窦的组织学特点为:窦隙内衬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窦周围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但腺上皮及间叶组织成份均无异型性。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GBA 是一种获得性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无恶变的可能。但是国外很多研究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1986 年Kawarada 报道了1 例起源于R-A 窦内衬上皮细胞的胆囊癌,1987年Paraf 报道了2 例起源于R-A 窦内衬上皮细胞的胆囊癌。Ootani 等在3197 例胆囊切除标本中检出294 例GBA 患者,其中188 例节段型GBA 中有12 例被确诊合并胆囊癌,因此提出节段型GBA 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之一[3]。还有研究指出,GBA的恶变率还与年龄有关,其年龄越大,恶变率越高,尤其是老年患者[4]。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本病虽属良生病变,一旦确诊该病,且合并胆囊炎症、结石等明显临床症状的,应立即行手术切除胆囊。若超声证实有囊壁不规则增厚或底部有不规则结节等,外科医师还应考虑胆囊癌的可能,必要时可做术中冰冻病理,决定手术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胆囊癌内衬平滑肌
大蒜素抑制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可剥开的纸盒包装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内衬管切割工艺浅析
ALOX15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瘦素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ROS表达的影响
ANO1抑制剂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
创新纸箱结构提高包装效率和仓储空间利用率
蓝色零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