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设计教育发展的思考

2021-12-02 11:4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科产教学科

1.前言

从历史进程来看,学科的分化与分离,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和新科技的进步,很多复杂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协同解决,于是经典学科间的界限逐渐交叉融合,形成了很多新的交叉学科,推动很多创新成果的获得,交叉、跨界成为科学研究突破性的重要方法。因此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概念就被各国不断提及。2017年,美国拉希姆学院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主张对传统文科进行交叉、融合与重组,提供更多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以推动创新思想、培养创新人才。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前后,我国开始使用“新文科”这一概念并提出建设与发展的初步措施。2019年4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全面推进“四新”建设,“新文科”正式开始实施。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启动的新阶段。

2.“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的发展

当前,对于“新文科”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关于“新文科”内涵的讨论也在持续深入。综合来看,“新文科”的核心就是推进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突破传统文科的单纯“学科导向”思维模式,以学科重组、协同共享、融合创新来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融合是在保持各自学科优势基础之上,确保文科培养的本质不变,以学科交叉为契机,践行“新文科”质量为要的发展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人才。

设计学科作为“新文科”的重要一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凝聚文化共识,推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新增备案和审核结果统计,2013年至2019年7年间,艺术门类新增备案和审核专业共1655个。其中,设计学专业共661个,占艺术门类的40%。这其中还不包括可授艺术学学位的风景园林、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与设计学紧密相关的专业。

面对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机遇,作为艺术院校,必须站在更高层面对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既立足当下,直面现实问题,为时代变革提供支撑服务;又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强化创新引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推进课程建设、创新平台等方面的探索,助力设计学科的建设,从而推动新文科的创新发展。

3.艺术院校设计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

设计学作为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自学科创立之日起,学科交叉的属性就很鲜明。在当下新技术革命与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背景下,设计已不仅是产品的美学设计和创造,更是对生产性能、工艺技术、营销模式与服务品质、用户体验、安全、健康和环保等社会公共需求的集成创新和系统优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和驱动力。传统的设计学科和专业现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艺术与科技发展对设计学科的要求,在新文科交叉融合日益普遍化的背景下,要准确及时地回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变化,艺术院校设计学科发展既面临设计学科发展的整体挑战,也面临着艺术院校发展自身的短板。

3.1 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困境

整体来看,在当前设计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套路化、专业建设同一化、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教学环境封闭化、产教融合松散化、评价机制僵化等问题依然严峻。设计学正被不断细化为各门具体专业和相关专业方向,设计的共性问题被忽视,不同领域的设计方向缺少有效合作的平台。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与管理体制,使得我国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学内容同质化的倾向十分严重。

在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深度不够,企业与艺术院校利益结合点缺失,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合作融资渠道不畅,合作资金不足;校企参与深度不够,合作效果表面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合作信息不畅。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不够,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科技前沿的支撑力不足。

3.2 艺术院校设计教育面临的特殊困境

艺术院校学科具有单一性,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定向性,科学研究更强调对行业、产业的应用性;社会服务上更突出与行业产业的对应性。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中,与综合院校、理工院校相比,新工科等能提供的支撑度较低,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难度更大。综合院校或理工类院校,立足“艺科融合”“艺工结合”的理念,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比如,在“艺工结合”方面,拥有设计学专业的综合性高校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通过整合校内学科资源,积极搭建设计专业和工科专业之间“艺工结合”的跨学科联合教学平台,大力推动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专业建设,主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取得积极成效。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艺术院校的学科相对较为单一,难以实现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在设计学科的相关专业领域,例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等,“艺科融合”“艺工结合”相对较弱,很多浮于表面,为融合而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标准建构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改变。

4.设计学学科发展的路径探索

4.1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专业内涵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其学科交叉的属性自学科创立之日起就已确定。“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跨学科融合机制,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将跨学科建设落到实处。文科教育尤其是设计学科,学术性与思想性胜于科学理性,新工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积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并为设计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应用平台。设计学要充分吸收新工科建设的经验,发挥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特色,将科学理性与艺术创新相融合,在创新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础上,利用各个学科的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塑造与表达,增强中国设计影响力与自信力。在学科设置上,设计学要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等自然科学发展成果为依托,实现设计与科学,创意与技术的融合。从工业设计的大体例到医科类服饰及用具的设计改良,再到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设计学作为新文科的重要一支与“三新”发展密不可分。“设计+”模式是探索设计与其他学科交流融合的必要方式,设计作为集艺术与科技于一身的学科,需要探索更多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可能,培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设计类新学科方向。

对艺术院校而言,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的发展,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绝大多数民众的民生急需,研究中国现实问题,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科体系。要进一步强化设计学科自身的交叉属性,在推动与新文科各学科门类的融合创新的同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设计学专业深入融合,实现从围绕设计学科单科发展到构建艺艺跨界、艺文兼顾、艺工融合、艺管相契的多层次、小综合学科专业发展体系转变。以学科建设引导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发展,将现有学科领域与新兴学科充分融合,拓展新的学科领域和新的学科方向,形成新的增长点,将学科建设最新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资源。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学科资源,将相关学科布局在同一校区,打造学科集群优势,增强巩固原有专业优势。学科布局的调整既要加强相关学科之间交流协作,又要高效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以设计学科集群模式布局,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深化学科之间交流融合,进而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4.2 优化育人模式,提高课程质量

设计学科育人模式上,围绕“培养什么样的设计师”的核心问题,探索促进专产对接、产教融合的“设计共创协同育人模式”,建立成果导向的培养框架,构建跨专业交叉课程群选课模式,推动工程教育内容、人文社科教育内容、艺术教育内容、创业教育内容等多元融合,形成相生共长、协调发展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实施“卓越设计人才养成计划”,实现从普及性实践能力培养到普及与提升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精英”培养观念转变,既要培养拔尖的创意型设计人才,也要培养优秀的“大国工匠”;实现从围绕单一设计人才培养到围绕分类化多层次设计人才培养的转变。

课程是教育最基础最关键的环境,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守正传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根脉,以传统艺术,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知识与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文化思想深度;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知识跨界、场域扩展、课程复合、场景共情的课程培养体系,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新课程,在课程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实践与融合创新的能力。在设计教育的基础层,突出知识本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挖掘学生潜力,释放学生活力;在设计应用层,突出学习本位,通过实施知识链选课、导师组跨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化、多元化学习;在能力提升层,突出能力本位,提升学生社会胜任力,实现学生角色转换和顺利融入社会;在成果导向层,通过虚题实做或实题实做,提高学生社会胜任力、团队合作力、领导力、设计执行力等能力。

4.3 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可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处于国家战略地位,成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举措。艺术院校设计学科的发展,要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强化产城融合意识,充分调动各种创新资源,建设集聚创新要素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吸引合作地市、知名企业、研究机构、投融资机构加入,构建协同创新、融合创新的新生态、新优势,加大与所在地方的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专产对接等方面交流,积极制定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制度,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8年以“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服务业实践基地”正式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2020年10月10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创小镇举行,标志着校地合作正式落地,专产对接、产教融合发展迈进一个全新的阶段。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产业是推动青岛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青岛正全力打造“世界电影之都”“国际时尚之都”。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青岛基地紧扣青岛及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打造三大学科专业群,实现设计学科与电影产业、海洋产业、时尚产业高度融合发展。青岛基地依托青岛电影产业资源优势,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设置电影产业学院,进行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实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与电影产业深入融合。青岛基地设置船舶工业设计学院,以企业为主体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利用企业海洋产业技术与科技优势,实现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学校青岛基地设置时尚设计专业,为青岛国际时尚城市建设培养高层次的创意设计人才,对实现青岛艺术之城的目标发挥促进作用,满足区域发展对文化与时尚的需要。

根据建设规划,项目将持续深化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找准产业聚焦,培养应用型创新与实践人才。在济南建设“市校融合发展项目基地”,实现人机交互、混合现实等关键技术开发,开展文创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定制化设计服务。在淄博建设“陶琉产业融合创新项目基地”,推动陶琉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升级,加强新材料场景应用研究,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创新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文科产教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