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四点”实践论

2021-12-02 11:16沈进城陆立才武德庆
江苏教育 2021年81期
关键词:岗位职业专业

沈进城 陆立才 武德庆

“十三五”期间,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实施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江苏省进一步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建成了350个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职专业群和一批五年制高职专业群。[1]结合盐城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盐城生物工程分院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化、农业经济核算信息化的建设及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于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盐城生物工程分院积极探索组群路径,将农业经济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三个专业统整组合,于2017年建成五年制高职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专业群(以下简称“农经管专业群”)。

农经管专业群始终突出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理清建设思路和定位,不断推进专业集群建设与发展水平,全面加强平台课程、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专业群辐射效应。不论是在专业群组群创建阶段,还是在推进专业群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都紧扣组群逻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师资团队推进建设,形成建设农经管专业群的“四点”实践。

一、立足点:遵循专业群发展的内在逻辑

农经管专业群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龙头,以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专业为双翼的组群架构,既能体现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又能凸显专业建设的价值、理念及资源特色,是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立足点”。

一是“为农”价值取向。群内专业在农业类职业学校的“乡村振兴、兴农强农”使命中承担重要责任。对于农经管专业群的学生而言,需要具备“一懂两爱”的为农情怀,全力实现农业强市跨越征程中的“有我”价值。农经管专业群面向农、林、牧、渔等产业,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上的经济管理业务;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关注包括农业企业等主体在内的财税业务;电子商务助力农产品营销、农旅融合、农业服务等。二是产教融合理念。产业发展是专业群建设的外驱力,是专业组群的逻辑起点。[2]专业群对接地区优势产业,发挥农业大市资源优势,围绕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优质瓜果、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等重点行业领域,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角逐长三角地区中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不论产业链条延展的广度、深度,还是产业运行的产前预算与决策、产中运营与管理、产后销售与核算环节,都将衍生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财经商贸岗位需要。因此,农经管专业群应秉持产教融合的理念,不论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还是在招生就业、教科研方面,均须勇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做学教合一教改实验等项目,在为地区农业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三是资源共建共享。专业集群的前提和基础就在于资源共建共享。首先是课程融通。专业群课程设置由“平台课、核心课、方向课”三部分组成,课程资源由“平台+模块”构成。如此一来,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既能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又能确保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实现不同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其次是师资协同。专业教师是专业群的关键资源,学校应实行“五轮驱动”培养与“校企互聘”相结合,积极促进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考核的协同,开展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的衔接,做到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的有效优化。最后是实训共享。实训资源布局面向群内所有专业,设施设备通用、项目适选、教师互助,让实训教学支持专业群发展。

现代化农经管专业群建设应始终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面向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依托农业经济管理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农业经济管理、财经商贸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现代农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二、突破点:继续深化三阶能力递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盐城生物工程分院农经管专业经过不断探索与积淀,归纳了三阶能力递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面向不同的学业抉择,五年制高职学生将“以职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目标”三方面有机联结,构成“以基础能力为根本、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体、以综合发展能力为导向”的素质体系和相辅相成的能力体系(即三阶能力递进)。“三位一体”是指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课堂座位”解决学生“怎么做”(经验)的问题,唤醒学生对专业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职业知识的能力;利用“实训工位”解决学生“怎样做好”(策略)的问题,挖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潜力,展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作品,锻造学生专业技能特长;利用“职业岗位”解决学生“面向社会”(实践)的问题,指导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寻求适合的岗位。[3]

在农经管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继续深化三阶能力递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充分利用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能力及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的界定,结合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以及专转本(专升本)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证等内容的教学大纲,滚动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更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一是面向职场。与传统模式相比,将职业教育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转变为“面向职场、对接产业”,从而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生产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的弊端。二是实践育人。与传统内容相比,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刻的工作体验和生活体验,有助于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职业。三是效率更高。与传统方式相比,现代化专业群用于能力训练的时间更多,训练内容更完整,更加贴近生产,使学生在同样的时段内掌握更多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技能,从而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的可能性更高。

三、发力点:探索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的实践

在专业群建设中,课程是核心,课程结构是专业群建设最主要的“发力点”。在课程结构的搭建中,必须把握工作岗位、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4]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工作岗位群和国家职业资格的相关标准规定,又要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迁移能力。

(一)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结构设计思路

课程结构应当对接产业链的需求,体现能力本位而不是学科(知识)本位的走向。传统专业的教学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的,采取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将完整知识体系融入“碎片化”的职业体验。专业群的课程结构是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组合,每一组课程对接一个工作岗位;由若干个学习领域或教学模块组成,内容源于企业的工作领域。每个学习领域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参考课时、教学内容,要求教师以行为导向的方式授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在领域内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测其工作任务。[5]这种课程结构既体现了应用属性,又能突出“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平台+模块”进行专业群课程结构的设计,以“平台”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以“模块”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达成不同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农经管专业群课程结构围绕培养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经济核算三大职业岗位群为依托,开展职业岗位群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所需的专业能力及专业优势,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兼顾学生就业和升学的双重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群选修课程”互相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结构。

(二)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

“宽基础”是以专业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为基础,以岗位所需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目标,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后劲,为学生应对岗位迁移或继续深造学习打基础。课程结构强调通用知识、通用能力的学习与训练,系统设计了以贯彻德育为主线,兼顾学生就业和升学双重目标的平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基础能力。“活模块”是以专业群对应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特殊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取得1+X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为辅助,着眼于强化学生的从业能力。盐城生物工程分院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设计了模块课程,有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选择。专业群共有专业必修课程20门,其中群平台课程8门;专业方向课程12门,包括农业经济管理方向、电子商务方向、财务管理方向课程各4门;群专业平台课门数占总专业课门数66.7%以上;群选修课程共6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5门;群选修课占全部选修课门数的54.5%。

四、支撑点:教师团队“五轮驱动”机制与“四个一”行动计划的实践

教师团队是农经管专业群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除了要不断优化教师成长的驱动因素,还要实施产教融合“四个一”行动计划,即“专业群对接一批骨干龙头农业企业,专业群负责人结识一批农业企业家,专业教师走进农业生产一线,专业群学生掌握至少一项岗位核心技能”。

(一)“五轮驱动”促进教师成长机制

教师团队“五轮驱动”培养机制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的重要成果之一。教师团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内容、方法、平台、载体好比“五个轮子”驱动成长。第一个轮子:树立一个理念,即职教现代化理念。第二个轮子:制定两个建设规划,即专业团队建设规划与教师成长规划。第三个轮子:围绕三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即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其他教师。第四个轮子:依托四个平台建设,即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第五个轮子:通过五个载体的运作,有利于推动产教研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专业课两课评比、技能比赛、实训基地建设等的发展。[6]真正贯彻落实“五轮驱动”培养机制需要加快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进一步形成专业教学团队文化,凝聚为职教事业奋斗的共识;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能量,构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学习型的团队机制;需要专业教师扑下身子、静下心来,形成严谨的教学作风机制;需要专业教师发扬团队协作、互助学习的精神,形成勇于担当、敢于出成果的机制;需要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动态的培养机制;需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条件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二)“四个一”行动计划本质是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专业群对接一批农业企业,以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不是将原有专业实训基地简单组合,而要有效对接专业群学生的就业岗位标准、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标准,成立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并制定了专业群教、培、考、咨询一体的农经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盐城生物工程分院于2016年建成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农业经济管理实训基地,2018年建成江苏省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实训基地。

专业群负责人结识一批农业企业家,专业教师走进农业生产一线,可以加强专业群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第一资源,专业群负责人是优秀教师团队的领头人,是制定具体专业群建设规划的主要负责人和执行者,直接影响专业群建设水平。专业群负责人结识一批农业企业家,通过聘请企业家为专业群兼职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市场属性和经营管理特征,用企业家的经营思路谋求专业群的发展。专业教师是专业群课程教学任务的责任人,专业教师走进一个村镇或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定期(平均每年不少于30天)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掌握生产岗位工作过程,并主动参与企业基地项目研究、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实施项目的课程教学,满足用户真实需求和项目真实需要。将职业资格标准和实践的业绩纳入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使教师真教、学生真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提高专业群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专业群学生掌握一项岗位核心技能,增强自身的就业、升学、创业能力。现代化专业群“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群内各专业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链所提供的岗位群可能是并列岗位,也可能是上下游岗位。专业群学生应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需求,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两项以上企业岗位技能,才能满足就业与岗位迁移的需求。

此外,校企合作互聘教师也是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方式。“四个一”行动计划让教师“走出去”,专业教师结识企业家、走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线,做到教育教学始终与社会经济不脱节;同时,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企业师傅走进课堂、实训室,指导教师、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创业大赛,并参与教科研活动,尝试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

猜你喜欢
岗位职业专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部分专业介绍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