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挑战性任务的特征理解与实践建构
——以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2021-12-02 10:3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要素经验素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李 莺

一说到挑战性任务,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增加任务的难度或容量,其实不然。单纯增加难度或容量,任务设计过多过大,任务的目标指向过高,课堂经常会出现“来不及,收不拢,够不到”的现象。究竟什么是挑战性学习任务?我们从哪些特征指向来理解、建构挑战性任务?本文结合实践做了一些思考。

一、经验的完整性

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学习者经验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获得学习经验,主动反思,不断提升,在累积叠加、关联上升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素养。但综观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很多时候呈现的却是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老师从第一段分析到最后一段,整节课老师都在不停地“告诉”,而没有学生自己的“获取”,老师讲得很累,学生还是不会。有的课堂,看似很热闹,老师一个问题下去,小手如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接力”拼凑成一个看似完美答案,实际上学生却始终处于一种个体学习不完整状态。这样的课堂学习,节奏单一,无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与思维的主动构建,遇到复杂问题不能主动解决,更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困境溯源,教师对接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欠缺,需要我们寻找能够引领教师进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与实施的突破口。“挑战性学习任务”就是其中的突破口之一——以对接语文核心素养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反思小结,从而形成对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素养形成过程中的完整经验。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围绕“改变”这个主题,重点落实“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的语文要素,安排了四篇童话:《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课后练习中,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复述课文。因此,这一单元的挑战性任务,就是“找提示——复述故事”。从第一篇初步感知,到第二篇课后思维图的提示,第三篇模仿迁移,第四篇练习反馈,最后学习园地的综合性提升巩固,单元脉络清晰。围绕这样的任务,学生在“学习找提示—复述故事—反思学到的本领”——“验证并继续学习找提示—复述故事—反思学到的本领”这样的任务流程中,不断实践、反思、积累、提升,最终学会“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获得相对完整的体验,形成“复述”的素养。“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这一个经验是一个整体,其中带着它自身的个性化的性质以及自我满足。这是一个经验。”这样的经验叠加,才是学习的有效内化和建构。

二、要素的综合性

有人说:素养看不到,摸不着,因为它是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素养是综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素养被分解成许多语文要素,落实到不同的年段,聚沙成塔。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次只涉及到一个要素。“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从经验的完整性来讲,学习需要聚焦,任务要集中,才能保证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经验的完整;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讲,母语学习综合性极强,任务广,包罗万象,指向综合性的提升。挑战性任务能很好地解决二者的矛盾。

语文挑战性学习任务,是指向单元学习目标、贯穿于单元学习始终的“大任务”。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学生通过完成此项学习任务,将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理解诸方面得到素养的提升。挑战性任务超越单一的识记、记忆等层面,是根据单元学习设计的、在最近发展区内设立的、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的、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该任务的完成,必将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超越。挑战性任务以学生语文学习“实情”为起点,寻找起点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之间的合理区间,实现“跳一跳,摘果子”。基于单元要素设计并实施的挑战性任务,伴随着单元学习全过程,并通过序列化、递进式的分解,单篇叠加,实现单元素养目标。语文单元学习的过程,就是逐步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要素统领每个单元,以课后练习作为每篇教材的教学线索,清晰明朗。只要抓住每个单元的要素,以及每篇教材围绕单元要素之下的重点,学习目标就清晰无比,不会杂乱无章;同时,在要素的引领下,不断深入,从语文单元整体出发,由该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统领,在一个个具体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递进实施,实现单篇叠加下的单元完整教学,以挑战性任务改变零敲碎打的学习,帮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实现语文素养的统整性提升,促进教学转型,对接并实现语文素养目标的落地。

在上面例举的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实践过程中,围绕“给提示复述”这个学习任务,我发现,二年级孩子复述故事的难点在于记不住文本的情节,尤其是人物的完整性和先后顺序,以及人物语言表述上的些微差别,这也是这个单元讲故事“给提示”的意义所在。这个提示,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这既是讲好故事的前提,也是掌握文本结构的过程。所以这个任务在突出“复述”这个要素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结构构成,为三年级习作起步做准备。“给提示进行复述”的挑战性任务中,还包含着“使用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不同人物的出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先后顺序与故事结构的关系”等要素。由此可见,挑战性任务,是综合运用语文要素的;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就是语文素养统整提升的过程。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语言建构的过程中必然有思维的发展提升,同时这也是审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因此,学习的过程必然是综合的,完整的,指向完整学习经验的,而不是片面,单一的。

三、思维的高阶性

挑战的意义,在于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催生丰富的学习信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素养的提升。因此,挑战性任务应该是有思维价值的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形成素养。

二年级下第七单元的复述任务设计,很多老师都会借助表演来完成,演一演,练一练。评判标准通常关注故事讲述的声音质量和肢体表现度:遇到老牛,声音低沉;遇到小鸟,双臂舞动。这样的学习,对于表现力强的学生来说,手到擒来,演得自然生动;表现力弱的学生则草草了事,淹没在没有激情的群演中。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地回忆知识,记忆文字,然后本色参与,缺少有效提升。这是因为将学习定位在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层级,没有指向分析、综合、评价或创造等高阶思维。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提升,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品味语言文字,真正感受故事的生动性和文字的精准度。《青蛙卖泥塘》的故事中,青蛙眼里的“烂泥塘”,对于老牛来说只是一个“水坑坑”,“打打滚倒是挺舒服”;野鸭爱游泳,觉得泥塘里“水太少了”;小鸟觉得缺点树,蝴蝶觉得缺点花……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基于自身出发的。讲故事只是最后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只有准确挖掘“讲故事”任务背后的学习价值和意义,故事才能真正讲好。前面提到,二年级孩子复述故事的难点在于记不住文本的情节,他们还没有掌握文本的结构,要借助具有挑战性的复述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结构构成,为三年级习作起步做准备。而从童话故事本身来说,人物的变化本身就是推动情节变化的一条最佳线索。

由此,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这一单元学习任务的落脚点在两条线,一条是关于“提示”,一条是“讲故事”。

任务一:学习课文,借助插图,根据角色变化找关键词,画思维图理清故事线索;

任务二:借助思维图提示讲故事,关注动物的特点,把动物说的话做的事讲具体讲生动。

任务一是试着将故事读薄,通过抓关键词,提炼主要信息;任务二是将故事读厚,通过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等,学习将故事讲具体生动。当然,围绕这样的任务目标,需要有更具体的评价标准,合理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评价任务和支持工具,帮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评价,指向高阶思维的发展。

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一蹴而就的语文素养,也没有完全单列的能力点。素养往往需要在前后联系、综合运用中实现迁移,不断螺旋上升,最终形成。合理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给予学习者丰富的学习空间,寻求多方案解决问题。在学习主体的积极投入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让同学成为同学,交流分享,形成更完整的学习经验,提升思维能力,获得素养的真正提升,实现学习过程的挑战意义。

猜你喜欢
要素经验素养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