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陈爱午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职业体验中心往往是在原有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拓展而来。原有实训中心定位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能教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已有的中心功能主要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研角度出发, 定位尚存在欠缺,尤其是示范辐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在推进普职融通的大环境下,除了普职联合招收综合高中学生外,在职业院校建立中小学生体验中心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在为区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背景下,体验中心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两方面的功能定位。一个中心即以满足中小学生及社会人员等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为中心,两个定位即体验的规模定位和方向定位。规模就是要注重中心的配套设施设备、师资等是否满足需求,实现不同层次体验者的体验需求。方向就是要以产业为载体,结合专业,把设计、建造职业体验中心与实现体验者的职业感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体验中心设施设备及师资等配备应对应适度的人数规模。根据本区域中学生规模实际,以各阶段每届学生至少到体验中心体验一次的要求,考虑适量社会人员,如企业职工、退伍军人等,来规划设计体验中心规模,同时综合区域内的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可作为有益补充,以满足体验需求。
一是要结合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区域产业发展的链条中主导产业是关键环节。体验中心建设要优先结合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宣传地方特色产业的平台,让体验者对区域发展产生认同感,增强归属感,继而带动就业回流。
二是要结合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及优势。专业链往往是建在区域产业链上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产业链,尤其是地方产业链的支撑,专业的发展容易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是要体现区域分工的特点。小城市作为中心城区的经济副中心或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之间应形成产业的垂直分工态势。因此,体验中心建设与同级区县市之间应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避免重复建设。
四是要产业定位明确。如船舶产业发达的地区可围绕高端船舶制造,机电类产业发达的地区可围绕智能制造,医药类产业发达的地区可围绕大健康产业等建设具有本区域特色的体验中心。
在科学分析全球产业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市为节点的区域范围内,由于各区域的区位条件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则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也不相同。中心的功能定位既要协调整个区域与各县市的发展目标,又要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发展目标,实施差别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中心城区为“内核圈”,该圈层内的体验中心具有距离中心城区近、地缘优势突出的特点。在未来体验中心的布局中,应积极发挥其地缘优势,可以单独新建或选择发展空间大、基础设施好的学校,主动承接中心城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需求。
内核圈层外至距中心城区适当距离的环形区域为“外核圈”,这一区域工业基础往往较好,主导产业特色也较为鲜明,适宜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打造区域特色体验中心,加快完善区域学校整体功能,确定其未来体验的一个或两个主体方向,积极进行现有设施设备的改造与升级,使之成为区域职业体验的主要承载地。
主要指本区域内“核心圈”以外的重点场馆,这类场馆发展特色鲜明,已成为县域体验中心的有益补充,应结合特点分类提升与发展,促进体验学生合理分流,强化其作为区域体验场所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1.创设生活实际案例。源于生活的职业体验项目容易激发体验者的兴趣,且实用性较强,因此体验项目的设计应注意引入贴近生活的案例。以学校智能制造职业体验中心为例,在电气探秘体验项目中可体验双控开关安装,电子世界体验项目中可体验炫彩闹钟装调,魔幻3D 中可体验笔筒打印等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而增强体验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增强职业现场感知。职业现场有别于中小学学习环境,只有在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体验,体验者才能真切感知职业现场,从而促进他们的职业认知。因此职业体验活动的设计要尽量贴近职业现场。在智能制造体验中心的项目设计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设计特定的职业性实践活动,让体验者在真实职业工作情境或专业学习工作环境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如在走进VR 体验项目中,体验者可进行火灾处置、曲轴加工的体验;在智能工厂体验项目中,体验者可进行轴类零件加工等单站点生产体验。
3.强化综合育人功能。体验项目应集科普、生活、学习、娱乐于一体,以适应不同人员的线上线下混合体验需求。因此在体验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教学手段的使用,实现寓教于乐,让体验者在乐中学、乐中做,亲身体验工作的精细化要求,感悟劳动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教育蕴含的工匠精神,在劳动体验中培养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体验的趣味性。
4.提升内在品质功能。体验中心的建设与提升,必然会吸引更多体验者参与,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从而全面提升中心的功能品质。一是完善设施设备,优化体验项目。如在Hello 机器人体验项目中,根据设备投入状况及时优化项目体验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体验者,开展Makeblock机器人拼装与调试、VEX 机器人拼装与对抗体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体验,以不断增强职业体验教育吸引力。二是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优化体验标准和流程。三是丰富中心文化,运用各种载体展示技术发展历史、6S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规程、环境保护知识、工匠精神等,将职业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有效融为一体。
5.深化校企合作功能。中心建设应遵循“校企联合、资源整合、理实结合、产教融合”的建设原则,通过“方案共定”,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中心建设方案,共同实施建设,为体验者提供生产性岗位体验。实施“设备共享”,由学校提供设备,企业提供体验耗材,让体验者制作真实的企业产品。开展“产品共研”,由企业提供拟开发产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针对产品实施技术研发。实施“资源共建”,由企业免费提供虚拟仿真软件,学校提供案例充实到软件资源库,让学生体验智能制造流程,使体验的课程内容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开展“师资共培”,由校企双方相互提供培训,实现共同成长。
6.着力完善保障功能。要不断完善中心的各种保障制度。一要健全工作、人员、设备、设施、安全、环保等管理制度,借助校企合作建构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以确保体验工作顺利实施。二要完善资金保障,确保设施设备、教师授课等各方面待遇。三要配备专兼职职业体验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工和岗位职责,保证中心的良性运行。四要完善职业体验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模拟仿真、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对需要者进行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通过网上评教、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反馈体验教学质量和体验过程中存在问题,为改进体验教学质量提供支撑。五要扩大体验覆盖面,除中小学生外,社会团体和个人亦可享受中小学生同等待遇,确保体验的力度。
城市和区域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区域是一个整体,城市是区域中的一部分,起到区域统帅和灵魂的作用,城市与区域相互依存。中心功能只有注重整体与局部发展的有机联系和整合,才能形成推动区域体验中心整体良性发展的基础。
1.把中心城区体验中心和区县市体验中心融为一体。中心城区体验中心和区县市体验中心发展融合起来,以形成完备的产业结构,实施优势互补。
2.强化区县市中心服务功能,发挥校外实践基地作用。区县市体验中心主要围绕本地域产业结构构建体验内容,而校外实践基地往往设置国防科教、农耕文化、野外生存等体验项目,作为体验项目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