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怡
亮亮、小天、小曹分别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看到他们,我不由想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讲述的一个关于土豆的故事:小时候,家里把冬天吃的土豆贮存在地下室的一个箱子里,距离地下室那个小小的窗户有好几英尺,生长条件相当差。可是那些土豆竟然发芽了,苍白而病弱的芽居然长到了两三英尺长,并尽可能地伸向窗户透进光线的方向。罗杰斯深深地感慨道:它们以其唯一可行的方式奋斗着、趋向成长,在它们那里,那是生命要实现自己的拼死挣扎。
9岁的亮亮因为害怕自己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而陷入惊恐和不安中,变得异常依恋父母、回避人群、情绪反复崩溃,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但亮亮愿意与咨询师合作,进行心理评估、绘画交流,克服恐惧画出新冠病毒,完成家庭作业,分享自我保护策略,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复原力。奶奶的重男轻女、母亲的动辄打骂、父亲的情感疏离以及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令13岁的小天不堪重负,她的情绪反复崩溃,有时会用划伤自己来缓解痛苦。但小天在咨询时主动、坦诚,愿意与咨询师合作,进行咨询访谈、家长会谈,探索自我照顾的策略,改进数学学习的方法,重新找回了快乐的自己。生父的打骂、生母的责怪与“玩笑”、重组家庭的经济压力,令高一的小曹变得过度警觉、脾气暴躁。在咨询师创设的安全型依恋关系里,小曹慢慢放松下来,与咨询师一起反思自我,探讨人际交往的策略,积累新的人际交往经验,安全感和自我确定感也得到了提升。
观察三个案例我们发现,咨询师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整合式心理咨询的方式:第一个案例整合了绘画治疗与来访者中心疗法,聚焦消除恐惧、发展自我保护能力;第二个案例整合了认知行为疗法与来访者中心疗法,聚焦自我照顾与改进数学学习;第三个案例整合了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流派的理论与技术,聚焦重建安全型依恋与发展人际交往技能。其中,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贯穿始终。
罗杰斯一直强调,来访者内在有着成长的潜能或资源,心理咨询要对来访者有充分的信任,以来访者为中心,相信每个来访者都是趋向自我实现的。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增加心理安全感,积极探索自我,找回真实自我的潜能,从而成为真正的自己。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核心是“重建自我”,导致改变的条件是咨询师这个“人”,通过同感理解、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等,与来访者建立起真实关系。在一篇讨论助长条件的文章中,罗杰斯提出要使建设性的人格改变得以发生,需存在以下一些条件且持续一段时间:(1)两个人有心理上的接触;(2)来访者处于一种不协和状态,脆弱或焦虑不安;(3)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是一致的或整合的;(4)咨询师体验到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积极关注;(5)咨询师体验到对来访者的内在参考系的同感性理解,并力图把这种体验传达给来访者;(6)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同感理解和无条件积极关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传达给来访者。
这三个案例体现出咨询师们持续地为来访者创设这样的条件。在亮亮的案例中,咨询师真诚、温和地邀请亮亮画画,并说明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讨论中肯定了亮亮关心妹妹的行为,共情了亮亮觉得委屈的部分。在倾听到亮亮主动远离小伙伴的真实心声后,咨询师及时给予反馈与支持,做到了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把同感性理解传达给了亮亮。在小天的案例中,小天愿意敞开心扉谈论成长中的“黑历史”,一定是体会到了被咨询师接纳、尊重、理解、信任甚至心疼着的感觉,这是小天走向自我重建的重要转折。在小曹的案例中,咨询师创设了真诚温暖的氛围,跟随小曹的节奏倾听、理解,及时给予专业的反馈。
富有成效的心理咨询工作,还体现在与来访者一起聚焦目标、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上。看到亮亮存在认知偏误、脆弱退行、缺乏应对后,咨询师将绘画主题引向“杀死新冠病毒的方法”和“自我保护”,使亮亮能够通过绘画创作来纠正错误认知,重建积极的认知。面对小天的养育处境和学习困难,咨询师聚焦于负面情绪汹涌而来时如何照顾自己、如何改进数学学习方法的议题,和小天一起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在咨询师的启发下,小天找到远离危险物品、自我对话、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并且回忆起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自我力量渐渐复苏。小曹的咨询师敏锐地感受到小曹长期处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里,惊恐、焦虑扭曲了小曹的人际知觉,缺乏适宜的人际交往经验更令小曹不知如何是好。咨询师一方面帮助小曹在此时此地的互动中获得矫正性的情感体验,发展出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真切感知;另一方面,通过修通、反思、示范等,帮助小曹找到一些改善人际交往的方法。这些应对策略和积极的自我关注,构成了小曹发展出健康的自我、趋向自我实现的重要基石。
总之,以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为基础,整合其他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越来越成为现代心理咨询工作的常态。这要求咨询师处于相对整合的状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能灵活运用各项心理工作技能,与来访者一起探索成长的道路,帮助来访者“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