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劳动教育的启智功能探究*

2021-12-02 10:00健程
江苏教育 2021年85期
关键词:智育皮层发育

王 健程 岭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由此,劳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内容。当前,劳动教育的健体、育德、审美功能已经得到充分证明,但是启智功能还有待深度揭示。

分析发现,劳动教育的启智功能尚未得到深入探究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工具。相对于健体(身体变化)、育德(行为变化)、审美(精神变化)这些外显层面的效能,启智功能的变化比较隐蔽,主要表现在神经结构和思维品质的变化上。对此,常规的探究手段往往难以有成效,尤其无法洞察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机制。如此就形成了劳动教育研究的一大障碍。但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日渐成熟为解决这一障碍提供了可能。认知神经科学可以帮助人们厘清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在人脑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细微变化,由此可以援引为劳动教育的研究工具。鉴于此,本研究以认知神经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劳动教育的启智功能进行探究,以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可以为大脑可塑提供丰富的刺激,提升思维力

大脑具有可塑性,其可塑性的物理表现主要是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修剪(形成、消失、增强、减弱)和新神经元的生成。在人的一生中,大脑在不断地学习,突触修剪和神经元生成也在不断地发生,但最关键的是两个时期。一是儿童期。婴儿从出生到8个月大,是大脑神经元突触生长最快的时期。自此之后,突触会发生修剪机制,得到刺激的接触点会被保留并得到强化,未经刺激的突触会逐渐消失。但丰富环境与单调环境的差别会造成突触修剪的差异,这也是造成儿童智商高低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儿童期是个体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丰富的外界环境能够使大脑建立起较多的突触联结。二是青春期。人类进入青春期后,大脑可塑性又一次爆发,各脑区发展的速度参差不齐:与情绪驱动相关的边缘系统发育迅速,而与合理判断和冲动控制相关的前额叶则发育较缓。如此发展错位会造成青春期的学生喜欢追求刺激,爱冒险,喜欢探索新环境,喜欢寻求外界联系和交友互动,如果受到压制则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如上所述,处于童年期和青春期的个体,其大脑发育需要新鲜环境的多元刺激,需要多元场域的实践锻炼。但是德智体美等教育的活动场域往往局限于校园之内,尤其是智育活动。而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拓宽教育的场域——拓宽到家庭、社区、工厂、田野、山林;而且增加了文化滋养——融入了生态文化、传统文化、协作文化、效率文化、节俭文化等;促进了身体参与和身体协同——五感协同、手脑并用、手脚并用等。如此良好的环境刺激、文化滋养和身体锻炼,能够更好地促进大脑可塑、大脑发育,培养思维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拓宽课堂边界,可以将教学活动延伸至校内劳动园地及校外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宽阔的认知空间、鲜活的认知刺激以及手脑并用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认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思维力,在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劳动教育有助于强化大脑的体感皮层,提升记忆力

记忆是智力的关键要素,工作记忆是记忆形成的基础阶段。后顶叶皮层是大脑的初级体感皮层,在工作记忆的容量表征、精度表征和皮层间交互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记忆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1]大脑皮层具有可塑性,体感皮层也不例外。体感皮层如何可塑,由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德的“幻想小人”理论可知,加强与之紧密相连的肢体锻炼是不二选择。对于教育来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性的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能够促进体感皮层全面发育、协同发育和优质发育,相比“静止的”智育活动,能够更好更快地提升大脑的感知性。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指出,“知觉训练应该到自然环境中去,而不是在人造的实验性环境,譬如体育场、体育馆之中”。[2]并且与体育锻炼相比,劳动教育的场所更多元,锻炼双手和嘴唇(合作交流)的机会更多。

基于上述分析,劳动教育是塑造体感皮层的最佳手段,能够较好地促进大脑皮层感知,提升记忆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劳动锻炼、具身体验、身体力行的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智劳融合教育”强化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其记忆力,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校的劳动园地成为学生心智发育与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三、劳动教育可以持续完善大脑的镜像系统,提升情感力

镜像神经元与模仿学习、情境学习、互动学习、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心理机制有关。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劳动教育是塑造镜像系统的最佳途径,在多种功能机制的培养上都具有明显优势:(1)模仿机制。劳动教育能够直接将镜像系统产生的神经兴奋传递到运动系统,表现为实践劳动;神经兴奋的直接传递能够强化镜像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如此互动交流能够强化模仿机制的效能。(2)心智解读机制。劳动教育中对人心智的解读是在场的、具体的、实时的,并且是与场景交融在一起的、具身化的。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其对对象的目标、意图和价值理解得更细致、更全面(包括眼神、表情、肢体表现等)。[3](3)移情共情机制。一是对他人的移情、共情,同学间相互协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很容易移情、共情;二是对生产劳动的移情、共情,学生具身参与、身体力行、挥洒汗水,更能体味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容易对劳动和劳动者产生同理心和共情感。(4)艺术鉴赏机制。劳动过程中的情境刺激是真实的,能使个体产生更有深度的感觉和知觉;劳动需要身心投入和汗水付出,能使个体产生更有深度的情感和体会;劳动中对收获的憧憬和对未来的追求,能使个体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基于上述分析,劳动教育是培养模仿机制、心智解读机制、移情共情机制和艺术鉴赏机制的最佳手段,进而培养个体的情感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悟劳动的艰辛、感悟劳动的美德、建构劳动的知识,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情感,学会理解他人、互相帮助,实现在劳动中育人育心、成长成才。

四、劳动教育有益于锻炼大脑的控制系统,提升决策力

人脑中的前额叶是进化最晚、发育最缓的部位,却是最重要的部位。对个体而言,为促进前额叶的正常发育,来自教育的复杂多元的高阶培养不可或缺,包括:目标导向、行动计划、选择行动、信息选择、信息整合、认知监控、专注保持、任务转换、情境关联、冲突检验等。[4]由此才能使前额叶真正承担起认知操控作用。但是,智育主导的教育活动并没有为之提供足够的条件,如此就造成了前额叶发育缓慢,也造成了许多学生智力发育上的平庸。

当然,把前额叶发育缓慢、许多人智力平庸完全归罪于智育活动也有失公允,因为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智育的“懒惰”,而在于其他教育特别是劳动教育的历史缺席、协同不力。换言之,若劳动教育给以有力配合,大脑的前额叶就能得到很好的塑造与培育。劳动教育在大脑控制系统的培养上具有先天优势:(1)目标制定和行动计划。相对于智育活动抽象的知识、符号化的内容,劳动教育的内容更具体、鲜活、系统。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和行动实践也更具指向性,易于学生掌握丰富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2)行动选择和信息整合。智育学习往往囿于文本材料,知识是固定的、方法是前设的,如此并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整合和行动选择。而劳动教育的场景是复杂的、体验是具身的、所需知识是多维的、方法是多元的。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场景和交互协作,不仅能够获得具身的体验,还逐步生成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的整体教育架构。(3)认知监控和专注保持。学校劳动教育通常是集体行动,有利于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制,又有利于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指导的机制。而后者使得劳动教育在认知监控和专注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相互监督、相互指导能够使个体在进行劳动教育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感知和认知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正向的控制和调节。(4)情境关联和冲突检验。劳动教育大多是情景化的,相对于智育活动中人造的情景,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劳动教育中的认知冲突可以随时在活动中得到检验。

基于上述分析,劳动教育可以很好地锻炼大脑的控制系统,进而提升个体的决策力。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科学实验、教育场景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实践。如此能够让学生通过主体参与、深度思考、合作学习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决策力。

猜你喜欢
智育皮层发育
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研究进展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D2DR影响运动疲劳后皮层信息输出的作用机制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APP、BACE蛋白表达的影响
为何不能回忆气味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