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葵花,马金钟
(1.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2.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培养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兼备的大学生,农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采取“压缩”基础专业课时,相对“扩充”实践课时的教学措施[1]。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课时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是农业院校大多数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研究表明,利用激发并整理思考为主的思维导图教学法[2],可实现以最少的时间消耗和最大的趣味性去理解所传达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过于乏味的描述性文字教学内容。该文基于多年的可视化教学及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利用思维导图对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教学法基于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通过在教科书和网络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最新研究成果,查找相关的实际案例,并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增加学习信息量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可设置相关的教学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及讨论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动口与动脑能力,达到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3]。
将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认识并掌握前沿科研动态。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利用统计学的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科学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讨论,从而拉近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距离。
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且网络资源较少的课程内容,教师可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讲授,提高学生的理解度。对学生容易掌握且网络资源较丰富的课程内容,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思维导图的作业,学生认真查找资料,构思思维导图的制作,并准备讨论内容。课堂上采取讨论及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查找文献压力和发表见解的压力,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新学习能力和表述能力。同时,教师也会面临专业文献推荐、课程教学内容深化、思维导图制作的示范指导等方面的新挑战。
思维导图教学法以园艺专业为试验,分别在2018 级本科生《蔬菜种子生产学》理论与实验课程、2018 级和2019 级《园艺商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合理的可视化教学。
针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如《园艺商品学》课程的“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园艺商品的质量控制”、“园艺产品电子零售与营销”等内容提前布置学习任务,采取播放网络资源(相关事例或慕课部分内容)。提问和讨论的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后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做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对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蔬菜种子生产原理》理论及《园艺商品学》课程的“市场分析”、“产品开发”、“营销环境”等,教师课前做好各章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先理解整个章节的内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课后要求学生扩充思维导图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查询文献能力。
要求学生查找最近5 年相关的实验内容,制作实验内容及实验实施过程的思维导图,理解该实验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如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实验除安排传统的高浓度蔗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方法之外,还展示了最新研究结果即适当胁迫处理高效诱导试管薯的方法,强调了实验方法的多样性。课后要求调查植株生长的相关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了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接触到了科技前沿,掌握多渠道生产马铃薯块茎技术,提高了综合实践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提升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适应实践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针对思维导图在学习兴趣、学业难度、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进行可视化教学法接触前、后的效果自评。
思维导图教学法使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学习内容,基于掌握教材内容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查找的相关课外知识整合到教材的学习内容,并展现在思维导图中,不仅深化了学习内容且提升了学生的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课中回答问题及讨论,认识到一个问题可从多重角度思考,提高了分析问题和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重新完善思维导图内容的教学环节,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并大大提高了课程学业难度,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联系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了理性思维能力的同时深化了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教学法让学生在掌握课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有目标地在网络中查找所需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学习主动性。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及查找前沿文献等,使学生掌握了阅读学术论文的方法,准确地从文献中获取相关知识点,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及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参与度,达到了训练创新意识与思考能力的自主学习的目的。
园艺专业实验课程具有应用性很强的特点,且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研究成果。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融合于传统的实验中,对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有重要的意义[4]。要求学生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处理,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及思维导图的形式提交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的质疑意识与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为了要让学生自主、自愿地投入有效的学业“增负”教学环境,需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全面投入学习,其前提是必须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法[5]。教师首先应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基础上,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讨论,合理设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确保有效的学业“增负”,教师对学生要求一定量的文献阅读,布置制作思维导图作业来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实验课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并实施,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等。这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当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思维导图教学法是在教师引领下,利用网络资源和教材在课前、课后制作思维导图,通过讨论和提问环节促进师生互动,增加实验内容及撰写论文于一体的“增负”型课程教学法。理论教学具有内容突出,翻转师生教学活动模式的特点;实验教学具有经典实验与前沿实验衔接,体现学业合理增负,增加学业挑战度,提高创新思维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学业增负与提升综合素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