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聪伟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139)
辩答就是辩论与回答,这是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演变而来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提问方式不同,这一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为核心的。在这一模式下,教师的主导角色进一步被弱化,学生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问题展开辩论,最终得出最接近教材内容的答案,从根本上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教师经常将“辩答式教学”与“问题教学法”混淆,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组织讨论。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依旧跟随教师的步伐,对既定的正确答案展开讨论,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传统的“问题教学法”注重学生单独思考,而“辩答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思维碰撞。一旦教师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使辩答名不副实,严重制约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在组织学生辩答时过多参与,容易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影响他们的自主发挥,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辩答的最终目标自然无法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自然遥遥无期。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相关的教学原则。教师需要辨析问题教学与辩答教学的差异,进而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展开有效引导。
事实上,辩答教学包含“自学”“自究”“自评”“自能”四个环节,对应“预习”“情境导入”“活动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高”五个步骤。
辩答环节的安排与上述四个环节息息相关。教师从“预习”着手,提前布置辩答任务,让学生做相应的准备。教师在导入环节整合学生的观点,按照不同观点分成不同的辩论方。随后,学生为探究活动做准备。在探究环节中,各辩论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部阐述自己的观点,选出小组代表与其他辩论小组开展交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辩答,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中“比较大小”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用不同方法比较大小”的预习任务,观察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一预习环节中,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用“画图法”或“通分法”比较大小,另一部分学生则会选择用“化小数法”或其他方法比较大小。这便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比较方法分成不同的辩论小组,并引导他们先在组内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统一意见之后,由教师进一步给出不同的数字,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继续探究,比较数字的大小。各小组成员在组内交流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采用某一种方法比较大小。这时候,大家就能在辩论中发现:“仅凭单一的方法比较大小并不是明智之举,应该根据不同数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准确度更高。”
在辩答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方法的运用,分析最为合适的应用范围和利弊所在,不仅进行了思维的发散训练,还获得了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并迅速做到灵活应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辩答式教学”的核心是“辩”。教师若要真正发挥“辩答式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传授学生正确、科学的辩论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告诉学生如何辩论、围绕什么主题讨论、为什么要辩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维护课堂纪律,避免因辩论而造成秩序混乱。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解“将圆柱体截开,求表面积变化”的相关习题时发现,学生之间想法不同。以“有一个圆柱形的铁块,底面半径是40 厘米,高90 厘米。现在把它截成了6份,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一题为例,采用何种计算方法,学生们持有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可以将持相同意见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引导他们以选出代表的方式表达小组成员的共同观点,要求他们讨论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因此,围绕学生产生的分歧设计辩题,鼓励他们抓住对方的思维漏洞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大范围上帮助学生规划辩论范围,并没有告诉他们到底哪一种计算方式是正确的,这也是辩答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错误方”在讨论中自主发现问题,在“正确方”的激励下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进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无论是在哪种模式下,教师都不能完全退出课堂,而应在合适的范围内把控课堂节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对他们的行为偏差给予一定指导,帮助他们走出认知误区。拿“辩答式教学”来说,“辩”是过程,“答”是结果。在“辩”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过多参与。然而,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有限的,他们很难根据自身的认知来高度概括“答案”。此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
在“答”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整合在“辩”的过程中得出的答案。同时,“辩答”不仅是得出答案的过程,更是评价与反馈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梳理答案来评价他们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进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帮助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先完善自己的辩答能力。一方面,教师需要细致梳理教材,熟练掌握文本内容,以便在学生给出答案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加以指导,为“答”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对话内容的把控,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提高师生交流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辩”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是开发智力、激活思维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对教学方法予以重视,以新的态度、新的方式打造新的课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明确一个问题,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将课堂交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进行思考、展开探究,以此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所以选择“辩答式教学”模式是十分明智的。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导,让课堂在辩论与回答的穿插中活跃起来,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提供空间,进而让学生在辩论中实现对知识的最佳把握。
参与文献
[1]黄少英.让辩答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9(20):93-94.
[2]张纯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5-16.
[3]温玉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68.
[4]孙玉桥.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