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芳
(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神经发育障碍。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成长,永远需要付出更多精力,这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自身专业成长的阶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视角不仅要面向学生,也要面向其他能够促进智力障碍儿童成长的要素,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育中的两个主体——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贯穿于整个特殊教育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全面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研究发现:师生母子一体化关系的建立,能够让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倾听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师生母子一体化沟通的挑战性非常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心智发育存在障碍,表达方式难以为人所理解,很多时候他们表达出来的意思不是自己实际的想法。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是停留在表面,是不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的。也正是这个原因,面向智力障碍儿童的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才显得更加重要。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扰,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沟通与交往能力更是薄弱。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学生特别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生表现出没有时间观念或冲动、掌握不好社会规则等情形,这实际上都是智力障碍儿童成长空间不足的表现。作为与智力障碍儿童成长时期接触最多的对象,教师是打开他们成长空间的第一人选。师生母子一体化的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听从教师,而不是表面服从。
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需要关注,这个关注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感受,不仅是针对父母,其实也包括教师。在建立师生母子一体化关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才能把握他们的成长脉搏,从而在他们生活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这正是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的体现,也是师生母子一体化关系的建立的基本功能。
教师作为陪伴寄宿学生成长时间最久的对象之一,在智力障碍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是第一关注者。要想让多动症儿童的成长表现出可持续性,基于师生母子一体化关系的沟通几乎是唯一的、最有价值的选择,有效的师生母子一体化关系可以促进多动症儿童行为的改变。
师生母子一体化关系建立后,必须有效沟通。有效的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能对多动症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有效的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强调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多动症学生的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要讲究方法;二是有效的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必须表现出具体的沟通形式。多动症的病症成因是生理上的缺陷,其造成儿童脑部发育过程中自我控制出现问题,亦即“大脑神经传导质不顺”,所以儿童不能专注或专注时间十分短暂,教师的单纯处罚只会让情况恶化。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领路人,可帮助学生调整观念,在师生母子一体化沟通的时候,应注重个别差异,活用选择性关怀或忽略策略。
首先,教师应多对学生表示肯定,少一点否定,在日常的沟通行为中,需要学生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以及注意什么。当学生需要连续完成两件及以上的事情时,教师可以等待学生把第一件事情完成之后,再告诉其要做的第二件事情,这样可以避免疏漏,帮助学生减少错误。
其次,在日常沟通行为中,教师要保持平心静气,声音要注意缓慢低柔。尖锐刺耳的声音和高分贝的声音会让人下意识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行为。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动作或流程图帮助有多动症行为的学生了解事情的步骤和解决途径。
再次,教师应给予多动症学生更多的正面评价,即时激励。常夸奖学生在保持注意力和减少多动行为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学生会因此产生自豪感,之后教师再进行巩固,帮助其多次体验;对学生表现出的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行为也应即时表扬。通过这些行为,让学生意识到没有教师的时候,自己也能进步,知道自己应该要改变的行为。
最后,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是需要具体形式支撑的。行为治疗是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有效方法。当前认同度比较高的师生母子一体化的沟通行为有共同阅读、看电视、聊天等。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师生共同阅读和看电视等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聊天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促进自主思维。针对有多动症的学生,除了以上行为,通过箱庭游戏疗法促进沟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箱庭游戏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类似于一种语言表达游戏,因为游戏中使用的物品,往往是儿童内心世界在游戏中的投射,它可以让儿童在虚拟的空间里表现出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行为物化的演示,疏解自身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满足此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中获得快乐。在箱庭游戏疗法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方式适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学校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各种教育方式逐渐推行。为了让特殊的孩子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接受公平的教育,同时为了给这些孩子提供必要的适合性的教育方式和服务,使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够在结束教育后走进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国家提出了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两种融合教育形式。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更多有需要的家庭。特殊的教育对象对学校内师生之间的关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关系不仅是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议题,也是当前社会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形式上存在于教育制度之中,实质上能够延续到学生毕业之后,乃是一种终身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但影响着个别化教育的过程,还制约和影响着个别化教育的质量和结果。对于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他在一个有支持的,关系良好、亲近的环境和氛围中,表现会完全不同。
对师生母子关系一体化的效果的评价,要倡导基于师生之间关系对彼此成长促进的评价方式,即基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效果的评价。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尤其是既有多动症行为又有一定智力障碍的孩子来说,其行为的改变和认知的建立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这些孩子,教师应给予成长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孩子内在的成长,从而正向促进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