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鹿城镇第十小学 周 琴
2019 年 11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探索设计导向鲜明、形式多样、交织贯通、阶段上升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递进开展分批入队、分段教育、分级激励、推优入团,引导少先队员在追求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接受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在同步颁布的《“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强调:为切实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应当构建人人可行、天天可为、阶梯进步的“红领巾奖章”评价激励体系;应当让奖章激励贯穿队员成长始终;应当将“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如此形势下,如何将“红领巾奖章”和“分批入队”两者有机结合,快速推进“分批入队”的步伐呢?学校积极探索尝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分批入队工作要想稳步扎实推进,首先要研发队前教育课程,夯实队前教育;其次,要适时运用奖章、荣誉、岗位等手段进行激励,激发孩子们向上的积极性。因此,大队辅导员对预备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详细解读《意见》和《办法》文件精神;组织骨干辅导员和一、二年级班主任,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制订《阜南十小入队争章手册(初稿)》(以下简称《争章手册》)。《争章手册》内容包括学生个人简介、大队辅导员寄语、入队六知六会、入队争章考核量化表、好人好事记录、入队申请书、入队感想等。
入队争章考核目标更是详尽细化,比如红星章下设向阳章和立德章;红旗章下设梦想章、团结章、健体章;火炬章下设六知章、六会章、一做章和劳动章。每一章目考核标准和要求都一一细化,比如向阳章:认识党旗、团旗、队旗,认识党徽、团徽、队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是党的总书记;能说出党的名称、党的生日;能记住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寄语。再如六会章:会戴红领巾;会敬队礼;会唱队歌;会背入队誓词;会呼号;会写入队申请书。
《争章手册》把对孩子们的成长要求转化为一个个看得见的行动小目标,转化成可表现、可操作、可观察的能力,方便孩子们自评、考委会他评和辅导员总评。另外,我们还将低段的德育目标与“红领巾奖章”进行整合,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设计出一枚枚特色章,如乐学章、雅行章等,引领学生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时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最后,转发至班级群请家长们提出宝贵意见,及时修改完善,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为争章、评章奠定基础。
学校作为实施“红领巾奖章”的主阵地,首先要利用升旗仪式举行“红领巾奖章”启动仪式,详细解析每个章目的具体含义,明确每个章目的获章标准,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一年级预备辅导员也要在班级上争章启动课,进一步解读每一枚奖章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其次,要开展扎实的队前教育,让学生在少先队活动课上争得相应的奖章。比如“队旗飘飘,伴我成长”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队旗,知道队旗的图案和含义,并补充认识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如果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五面旗帜,就能为自己争得向阳章中的一颗星。另外,为了让队前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我们还邀请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走进教室,为一年级弟弟妹妹宣讲队礼仪:教他们系最美红领巾;敬最标准的队礼;带他们呼号、学唱队歌……孩子们带着一份惊奇、一份熟悉、一种羡慕学习少先队基础知识,效果可能更胜于普通队课。
再次,要将“红领巾奖章”的争章与实践活动和日常教育教学有效融合,在活动中争章,在争章中收获。比如,3月5日“学雷锋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打扫卫生,清除墙壁、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可为学生争得劳动章中的一颗星;10月1日国庆节组织学生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可为学生争得梦想章中的一颗星;秋收季节动员学生到田地里帮爷爷奶奶挖红薯、拔花生、摘南瓜等,体验农耕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快乐,同时还能争得劳动章中的一颗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等又能为自己赢得乐学章和雅行章中的星星。总之,一颗星星就是一个成长的足迹,看得见,摸得到,能时刻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入队规程》中提出:“在适龄儿童完成规定时间和内容的组织教育后,通过自评、互评、他评进行量化评价,将达到学校入队评价指标的少年儿童名单进行公示。”为了科学、规范、公正入队,我们制定了三级评价标准:
第一级“达标”——自评阶段:学生自己对照《争章手册》各项考核目标进行自我评价,活动均已完成才能达标。
第二级“争优”——互评阶段:由考章委员会、家长或高年级优秀队员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达标就奖励一颗星,不达标就继续努力。特别是高年级哥哥姐姐为一年级弟弟妹妹评章,这一形式特别受欢迎,既给予高年级队员锻炼的机会,也重温了队知识,更体会到在少先队组织中进行岗位服务的幸福感,对志愿服务精神形成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也为自己争“志愿章”写下亮丽的一笔。
第三级“入选”——辅导员评:结合自评与互评结果印制基础章、特色章,如果全部达标又完成了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就可参加班级内首批队员竞选,然后根据票数确定首批入队队员名单。这样生动、活泼而又有意思的争章活动,把原来自上而下的队前教育,变成孩子们自我进取的目标追求,使加入少先队组织各项争章要求在孩子们心里牢牢扎根,由此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和组织光荣感。
颁章环节是对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奖章”教育中取得成长、进步的认定和奖励。为了持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一年级各班每两周要评比一次,一般先进行自评,自评达标后才能申请互评,互评合格方能得到相应的星星。月末再对集星情况进行汇总,举行颁章仪式,对集满星的队员进行颁章,并拍摄相关照片上传至班级群,让家长见证孩子们的光荣时刻。对没达到要求的学生鼓励继续努力,争取次月达标。这样当学生看到别的同学《争章手册》上的星星越来越多时,自然会产生奋力追赶的愿望。当后进生羡慕那些表现优秀学生的星星、奖章时,就会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和目标,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只要认真学习、努力进步,那么总会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好学生。虽然有的学生在争章过程中会经历一些挫折,但是挫折对于个人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在榜样的示范下,学生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与榜样的差距,进而不断去完善自己、更好地成长。
通过丰富多彩的争章实践,一部分优秀的孩子脱颖而出,集得所有奖章,此时他们可能会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再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会出现坏习惯反弹的现象,比如随手乱丢垃圾、上课做小动作、不再参与班级活动,等等。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护章,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如果不再合格就取消所对应的奖章,重新争夺。
另外,除了利用《争章手册》激发学生爱章护章,各班还要设置争章荣誉墙、摘星园、开展争章竞赛等,记录孩子们日常的“集星争章”过程,让孩子们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持续增强光荣感。通过这些护章活动,孩子们知道他们所获得的每一枚奖章,都是进步的标志,是少先队组织给予的荣誉纪念。
最后,“六一”前,在本学年获得所有基础章的队员中,结合特色章获章情况、民主评议和队前教育知识考核,选取30%颁授个人一星章,并推荐入队。余下没有入队的队员,继续集星争章,二年级建队日前再进行一次颁章考核。依此类推,在二年级完成所有学生的入队工作。
总之,入队戴红领巾只是一个瞬间,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发展完善,才是真正的成效和收获。学校少工委将以“分批入队”为契机, 把“红领巾奖章”与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入队评价考核体系,创新少先队教育活动方式,切实从源头上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引领孩子们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