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华君
一
新年新始,写苏帮菜。虽说是土著,但苏帮菜你懂的,就像一只深渊里的眼睛,既深不可测更高深莫测。唉,好吃不好写的苏帮菜。
大寒季,冰冻三尺,喝一碗藏书羊肉汤,眼前忽忽飘过早春里苏州人的第一汤腌笃鲜,红肉,绿莴苣,黄笋,白百叶,用时间熬煎用精神想象的一锅汤,就这么风云流转自然切换,季节流动,岁月更替,苏帮菜你早已是苏州人腮边的一粒朱砂痣,风尘扑落,依然明媚。
曾经繁华,花团锦簇的苏州,怀袖雅物,可以是折扇,可以是手炉,也可以是一管毛笔——纯美江南,古典情怀,唯有一桌风雅的菜肴才能与之相匹配。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苏菜,其特点是:时令性强,原料鲜活,浓油赤酱,精工细作。
江南盛宴,浮生若梦。
二
说到苏帮菜,有两个人必须提到。一是陆文夫先生,二是华永根先生。
陆文夫先生因其小说《美食家》而闻名全国,他是将苏帮菜推向全国的不二人选。因为疫情,只能电话采访苏州市餐饮协会名誉会长华永根先生。华先生讲了有关苏帮菜的几个方面,得益匪浅。他说,苏帮菜灵魂是“时令”二字,不时不食。讲究季节性,到啥季节吃啥食物,不能乱套。苏州因是稻米之乡,苏人喜吃糯性食品,十二个月对应要吃十二种糕团;得益于太湖,苏州人嗜鱼成性,无鱼不欢,十二个月对应要吃十二种鱼;一年四季四块肉:春天酱汁肉,夏天荷叶粉蒸肉,秋天樱桃肉或焖肉,冬天酱肉;还有紧跟时令的春之宴、夏之宴、秋之宴和冬之宴。至于民间流传“菜花甲鱼”和“蚊子甲鱼”的说法也与时令密切相关。
看一帖《荷花宴》,赏心悦目:芸娘荷花茶,餐前甜品五彩绿豆汤;荷韵(冷盆)冰糖莲心,醉鲤片;荷风(热炒)酒酿蒸白鱼,荷塘小炒;荷曲(点心)双色凉糕;荷香(主食)三虾两面黄;荷雅(水果)荸荠(沉瓜浮李)。
苏式滋味,汤鲜,色艳,味香,火候缓慢,作料精细,形象地再现苏州文化性格:崇文,柔和,智巧,秀慧,素雅。
来有踪去有影,苏菜形成都是有出典的,马虎不得。华先生说,比方一只简单的虾仁菜实则不简单,春天碧螺虾仁;夏天清风三虾即虾籽虾脑虾肉,所谓清风是一张新鲜荷叶;秋天是蟹粉虾仁或虾蟹二鲜;冬天则是鸡头米炒虾仁。
名堂蛮多,花样百出,这还只是苏帮菜小小的一个侧面。
说到厨师与食客的关系,华先生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他说,老祖宗传下来的,食客是导演,厨师是演员。老吃客关照厨师说,今朝我来吃倷,倷有点啥新鲜物事拨我吃?陆文夫先生也说,吃饭吃菜是吃厨师。中国菜肴,狠就狠在一百个厨师能做出一百条鱼的一百种味道。食客与厨师既是朋友更是合作伙伴,亦师亦友。文化食客吃遍各地,见多识广,常常说我在某某地方吃到一只菜,蛮奇怪蛮好吃。厨师在灶头琢磨细做,听话听音,有趣的灵魂一拍即合,产生化学或心理反应,这便是苏菜的高光时刻。
据说苏帮菜的最高境界是只点厨师不点菜,一般吃客做不到的。光光一块酱方,第一天腌,第二天卤,第三天炖,最后还要上笼蒸,这是一道功夫菜,而“功夫”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时间”二字。苏帮菜讲究“焐”和“笃”,“焐”“笃”考量的是时间和人的耐心。时间里的光阴,时间里的成长。简单不简朴,拼足时间、智慧和耐力。
情深处,华先生说起与陆文夫先生的友谊和一些趣事。
陆文夫先生的厨师朋友很多,经常在一起吃饭,吃茶,说话,这也是他写《美食家》的基础。陆先生曾任苏州市烹饪协会顾问,每年开年会时总会发言,说上几句。他在一年里吃过的菜,到过的地方,看过的景致,感受等等都会在会议上与老朋友们说一说。比如,有一次陆先生去法国吃大餐,菜是真格多,一道道走马灯似地上菜,结果呢,陆先生笑说:吃的全是盆子家什,不舒服。内行吃厨师,外行吃盆子。陆先生认为菜要吃出鲜味,吃出体贴,吃出文化。
陆先生反对大吃大喝,他说吃菜是尝味道,点到即止;不是狼吞虎咽,更不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陆先生认为,家常菜是最好的菜,肉是肉,鱼是鱼,他反感做菜反反复复,失去本来滋味。华先生认为陆先生对苏帮菜是有贡献的,一是他的《美食家》无形中把苏帮菜推向全国;二是他第一个提倡去饭店吃年夜饭。1983 年大年夜,陆先生在“得月楼”摆下两桌酒席,这是人们在饭店吃年夜饭的雏形,如今这一习俗已在全国铺开,成为一种时尚;1998 年,得月楼在苏州首推外卖半成品年夜饭。而如今各大饭店年夜饭一桌难求,基本上刚刚入梅就要打电话预订年夜饭哉,年将近时,宾朋满座,车马盈门。
在华永根先生眼里,陆先生虽是知名作家,却一点架子没有,苏州烹饪协会出书,如《苏州菜谱》《吃在苏州》等等,基本都请他写序。陆先生坐在一把藤椅上,缓缓地说: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欢喜写这种文字,长短不能嫌啊。
想到与苏州与菜肴相关的两个场景。病重的陆先生,在相城,走楼梯一步一喘,转眼他用小匙慢腾腾吃清炒虾仁时,我们唯有敬重;文瑜临终前一周,在沈衙弄,我们三个老友欢腾开吃生煎馒头,汤汁淋漓。生死嚯嚯而过,恍若昨天。
美食家或与生俱来或空穴来风,你骨子里的东西滋养着你的胃,你的胃滋养着你的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时间里的苏菜。
一路跋涉的嘴巴们终于尘埃落定,低吟浅唱。手艺人变身为守艺人,传承苏派文化一路芬芳。
三
我朋友清风,也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吃货,且武断地只吃苏帮菜,理由是苏帮菜清爽。他说老法头的苏帮菜几乎不放“窝头”的,清炒虾仁,清炒鳝糊,清炒肉丝,清炒蹄筋,吃它的原味,质本洁来还洁去,用不着“窝头”陪衬。三件子五件子,一件比一件高级,全是荤菜,不放素菜。说穿了,这和苏州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着内在的、丝丝缕缕的联系。而知名苏帮菜又与文人墨客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裙带关系,并渐渐成为传说。张季鹰与莼菜鲈鱼羹,陆龟蒙与甫里鸭羹,倪云林与云林鹅和芙蓉蟹斗。
清风讲了两只传统菜秘诀,蛮神奇。糟钵头,鲜虾,门腔,毛豆,肚子,猪尾,底下铺一层精华所在黄豆芽。糟卤里,滴一点点花椒油,这是秘诀;虾籽酱油,熬虾籽酱油须放虾籽,冰糖,白酒,秘诀是滴几滴红乳腐卤。
有人认为,江南饮食的灵魂是温存与软糯,近似于江南人性格。苏帮菜它就是这座城市的神韵吧,一碗风姿绰约的太湖莼菜银鱼汤,端的是小家碧玉的柔曼与嗲气,现的是大家闺秀的灵动和宝气。
四
苏州美食培养出一大批忠实的“馋痨坯”,他们前赴后继,所向披靡,散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灿若星辰。陆文夫先生说“苏州菜有它一套完整的结构”,冷盘,热炒,甜食,大菜,点心,最后一只大汤做总结报告。
“吃煞太监弄”这个金句,外地人觉得好奇,苏州人自有自晓得。会吃能吃好吃的苏州人,人人肚皮里一本账:新聚丰清炒虾仁,胥城一碗面,松鹤楼松鼠鳜鱼,得月楼西瓜童子鸡,义昌福白什盘,石家饭店鲃肺汤,从前都是有说法和讲究的。记得老苏州菜馆的毕师傅,厨艺了得,手法独特,江湖传说之一。我们跟着他从城里吃到城外,从老苏州再吃到木渎镇,其中舌尖滋味和快意人生,想起来蛮激动。
闲来无事,翻看华永根先生微信,大厨师眼里藏有小趣味,他写冬天苏州人欢喜吃的三种青菜:小棠菜,糯性味甜;香青菜,清香鲜美;塌棵菜,深绿微苦。重点是旺火,重油,少盐,煸炒。叶绿素满满,地道苏州味。
小眉姆妈说,苏帮菜就是家常菜,呒啥道理格。从小眉外婆到小眉姆妈再到小眉,祖孙三代烧的也就是一只只家常菜,好吃到飞。烂糊肉丝,蟹粉炒蛋,咸菜豆瓣酥,香干水芹,白切肚子,香糟青鱼段,百叶结烧肉,酱煨蛋,有一碗好菜作底,长长日子,宠辱不惊。
面浇头也是苏帮菜一种。常常在店堂里看到一个老者,一盅五加皮,温一温,丢几粒话梅或陈皮,门前几只小碟子油氽爆鱼,青椒肚片,鱼香肉丝,炒素什锦,神定气闲,慢悠悠喝掉一整个上午。
家常菜往往出自家庭主妇之手,承载着她们春夏秋冬缜密的心思,青团子,酒酿饼,灰汤粽,焐熟藕,赤豆糊,腊八粥,甜兮兮的生活是一种救赎,愿你岁月安好,不烦不躁。
五
因为喜爱所以担忧,问起华永根先生,在强烈的外来人口外来菜系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苏帮菜未来会呈现一种颓势吗?不过真心话,酸菜鱼,麻辣火锅,地锅鸡,煎饼贴小鱼,拉面,毛血旺,大煎干丝,深井烧鹅,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各色菜系锣鼓喧天,粉墨登场,它们齐齐搅动味蕾时,那种突如其来的美妙不可言说,百花齐放才会春色满园呢。
华先生笃定地说,苏州是一个开放城市,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由于苏州的谦和与包容,各种菜系在此舞台上共同演绎,此起彼伏,苏州饮食市场才如此丰富,花色繁多。属于饮食行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范畴。说到苏帮菜会不会消亡,华先生更是侃侃而谈,自信满满:苏帮菜是苏州的财富,更是苏式文化的重要部分,有识之士正在慢慢挖掘、传承、创新其精华,而灵感来源之一就是从外来菜系中学习精髓,汲取养分。如此这般,苏菜才能源远流长,不断进步。
关于这个话题,姑苏区餐饮业商会负责人也非常认同华先生的说法,他说,许多老字号的根基本上在姑苏区,最近姑苏区出现两家发展势头较好的连锁企业,小园楼和姚家味。八家小园楼四家姚家味,它们走平民化苏帮菜线路:价格下来,服务更好。大量外地游客和本地人涌入店堂,吃着从前阳春白雪的苏帮菜炒虾仁、蹄筋、松鼠鳜鱼、三件子等等。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弘扬苏帮菜他们选择不走高端线路,一心亲民,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新梅华,始终将“江南文化”融入苏州人餐桌,走的也是亲民线路。
苏帮菜,她让喜爱的吃客味蕾时时惊艳时时怒放。一座城市需要这样的创意,一座有特色的城市更需要有这种创意思想的人群。
你看,蘸番茄酱吃薯条和不蘸番茄酱吃薯条的人还在掐架,苏帮菜和外地菜有时亲热有时拌嘴如一对真实意义上的恩爱夫妻。亲爱的你懂我和你根本不了解我,也是作为这个固执世界温柔的一部分,切实地存在着。这些经常能够改造时空的执念,在我们诞生之前已经存在,并且会在我们消亡后继续固执地存在。
有时候惊鸿一瞥的小事,竟能够鲜衣怒马地驰骋你整个人生,念念不忘。好吧,新春纳福鹊登梅,吉日生财猪拱门。冬季里的菜肴即将转换为酱汁肉,荠菜豆腐羹,马兰头拌香干,酱爆螺蛳,菜花塘鳢鱼……年近,梅开,春来。
静岁月,好滋味。灯光树影,热饭暖汤,都是人间好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