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洁,赵文斌,杨金仙,干文韬,王 斌,蒋小红,李国熊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自2020年5月1日起,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新冠肺炎防控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对医疗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初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将KTQ(cooperation for transparency and quality in health care)质量认证体系标准的PDCA管理方法应用于疫情防控,并取得初步成效[1]。现作阶段性总结,以期为其他医疗单位提供参考。
受疫情影响,一方面,医院门诊就诊及出院人次下降。2020年1—4月,医院门急诊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分别减少26.74%、59.48%、47.94%、35.09%;出院人次分别减少15.19%、45.61%、34.16%、22.32%,其中2—3月对门诊及出院人次影响最大。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医院运行成本剧增;部分医务人员投身于“防疫抗疫”一线工作,导致医疗服务压力增加。医疗服务量和指标完成率明显下滑,给医院经济运行、资金周转带来巨大压力[2-3]。
2.1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 医院坚持“一盘棋”思想,贯彻“总体战”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职责目标任务明确。建立和健全新冠肺炎应急制度和流程,完善制度流程预案10余项,开展院感防护全覆盖培训64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快速启动,统筹安排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与科学作息。排查全院的风险点,实行院感防控监督员巡查机制,对问题实行闭环管理。医院基于组织支持感理论,及时开展组织心理支持,有效减低医护人员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医务人员用科学、理性、友爱的态度面对疫情[4],在此基础上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迅速完成了对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发热门诊的改建。
2.2 医院整体流程再造 医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门诊预约就诊率、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倡导病人非必要不来院、诊室实施“一医一患”管理,利用“最多跑一次”“舒心就医”等平台简化预约和结算流程。2020年1—4季度的预约就诊率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3.81%、2.68%、2.59%和0.60%。2020年2—4季度的就诊及时率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0.50%、2.02%、3.50%,呈逐步上升趋势。病区执行非必要不陪护政策,实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规范病房管理,使住院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护理服务、享有更舒适的治疗环境。
2.3 多举措推进复工复产 根据疫情变化,2020年3月份医院及时修订财务预算,按实际情况调整医疗收入规模及收入结构,加强成本管控,在保障医务人员薪酬的前提下对预算考核指标做相应调整。针对民众就医观念和习惯的改变[5],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线上医疗问诊、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相融合的服务,加快“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2020年,共开展35场互联网问诊直播,其中“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等10场次的问诊通过《学习强国钱塘慕课》栏目播放。除此之外,医院还通过建设紧密医联体的工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区域内医院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升,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扩充医疗资源。
2.4 夯实医疗质量 结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DRG付费改革,推行医疗质量三色码,加强病案首页、手术并发症与低风险死亡率的管理。经过干预管理,2020年的平均住院日较同期下降0.03日,病例综合指数(case-mix index,CMI)较同期增加0.01。新冠肺炎的多种传播途径[6]、人群的普遍易感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疫情反弹风险[7],将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疫情期间,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的依从性与正确率提高,2020年,手卫生依从率比2019年提高了8%。
当前,国内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全球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十分严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持续化。新冠肺炎疫情给医院带来巨大冲击,医院就诊患者数量下降,防控成本和运营成本上升[8],疫情对医疗机构既是危机,同时也是改革契机[9]。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在疫情期间多措并举,改变管理模式,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开源节流的同时,优化信息系统功能,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夯实医疗质量,倡导技术创新;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以应对疫情对医院的冲击。
虽然医院采用科学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对医院的影响,但在硬件、软件、人才、物资储备等能力建设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力度,补齐公立医院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如增设公立医院床位、购置缺少的医疗器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