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分析

2021-12-02 07:14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十初级中学王彩霞
青年心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美术探究教学模式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十初级中学 王彩霞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单纯地指导学生进行画画,或者让学生随意进行绘画练习。这导致美术课堂特别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借鉴课程改革的成果,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美术教学的价值。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注重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材料、工具以及作品创作过程,鼓励学生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美术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审美、触觉以及视觉。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创造精神,鼓励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化自己的生活。虽然美术教学并非升学必考科目,但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陶冶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初中课程改革

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教育厅的相关规定,美术是初中阶段必考的科目之一,美术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术课程能塑造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优化心理培养模式。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美术课程提出新的发展规划,应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感染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和困境

第一,美术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成绩,美术在大家的心中属于副科,所以缺乏对它的重视。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与教师互动的频率较低。第二,专业化的美术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收效较慢。美术学习需要配置各种工具,许多家长对高昂的费用存在抵触心理。第三,学生的美术基础较为薄弱。他们仅仅掌握一些基础的色彩和线条的知识,无法独立完成艺术创作。第四,美术教师也没有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喜好,对学生的兴趣划分不合理。换句话来说,就是许多初中学校虽然都根据教育部门的基本要求设置了不同类别的美术学习课程,比如素描课程、油画课程、彩绘课程、国画课程等,但实际上这些具有明显针对性课程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会下意识地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使得个性化的美术课程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三、课程改革视野下初中美术教学优化策略

(一)采取情境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优化逻辑思维模式,提高认知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丰富授课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树立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原则,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进行探究,并以社会中的热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这样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模式,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美术课程的价值。教师在选取情境时,应该进行科学设计,确保能为教学工作助力。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为校园添色彩”这个单元时,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一些校园中优美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学校的特点和魅力,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一名艺术家,你们会如何装点校园呢?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并勾勒出学校的雏形,感受校园的美丽。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加与学生互动和交流的频率,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带领学生观察事物,体会它的美。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艺术之美。例如:在学习“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水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美。首先,教师让学生描述水的特点,带领学生利用线条感探究水的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优化学生的感受。其次,学生互相分享作品,加强沟通交流,探究每幅作品中表达的想法,进而优化自身的思想意识。在欣赏和借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感受艺术创作的趣味性。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流水的音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改革视野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授学生艺术创作的技巧。绘画是一种技能,能为创造工作助力,但是技能不等同于创造。现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为具有较高的绘画技巧,却缺乏基本的创造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高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度,致力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讲述过多美术专业知识,应让学生用眼睛进行观察,把脑子里想象的事物真实直观地画出来。学生在创造中要提高见微知著的能力,确保能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周末进行踏春活动,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感受春天的气息。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为学生限定具体的绘画范围,而是引导学生利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最后,邀请学生对画面进行描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它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师生进行角色互换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前进,一直重复着模仿和复制工作。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较为注重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的讲解,在授课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频率较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形成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这样能引导学生树立先进的思维模式,增强探索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应用美术技巧。例如:在学习“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这一单元时,学生在课前广泛地收集相关的资料,掌握我国美术艺术的发展历史,明确各个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找到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进行深入探究。在课堂中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和探究的成果,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这时教师再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保障美术教学的效果。

(五)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师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控,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例如: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鼓励的模式,这样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加美术学习的成就感。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教师应该采用批评的模式,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确保其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原则,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大家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充分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探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美术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