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中长子女异常心理行为的成因分析与辅导对策

2021-12-02 07:14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刘新惠
青年心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健康家庭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 刘新惠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些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的2—10 岁长子女表现出易躁易怒、封闭自我、敏感嫉妒等行为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让长子女获得安全感与自信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心理措施巧妙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2019 年,《二孩时代,长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本课题研究对象专指年龄2—10 岁的长子女)课题组结合福安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在福安市区域内开展了400 多场活动,个案咨询1000 多例;进行了《多子女家庭环境变化对长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子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3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2957 份。结合调查研究,总结分析问题,探寻有效的教育途径,促进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一、多子女家庭中长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和成因

根据调查结论,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女常存在如下问题:缺乏安全感,具体表现为行为叛逆,用哭闹或故意做错事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退化行为,具体表现为故意要求父母喂饭,甚至提出要吃母乳、要父母陪伴睡觉等需求;缺乏自信心,具体表现为言语不多,不爱交朋友,封闭自己;变得自私自我,具体表现为占有欲强,敏感易嫉妒,不愿意与同伴分享物品等。

归其原因有四:一是家庭结构模式变化,过去是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对父母(爸爸、妈妈)围绕着一个孩子转,过度的关注和照顾让不少孩子形成依赖的性格,很难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二是家庭养育方式的影响。“80 后”的父母多数是独生子女,自身在原生家庭中缺少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结婚生子后把关注点都放在大孩身上。有了二孩后,忽略长子女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难免让长子女产生母爱父爱被剥夺感。三是亲戚朋友错误的逗孩子方式。不少人总喜欢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你爸爸妈妈有了二宝,他们不要你啦!”这种方式往往会误导孩子。四是学校对长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情绪调试等,多子女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无论是学校层面、班主任还是心理健康教师对此关注均较少。在我国《家庭教育社会学》等相关论著中也极少涉及。

二、维护长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家庭方面

沟通是最好的桥梁。在弟弟或者妹妹还没有出生前,父母要尽可能地为大孩创造良好的同伴关系,如多与身边的小朋友接触,学会分享玩具和零食,在共同的游戏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在孕前告知,让长子女参与妈妈整个孕期的过程:如怀孕期间,妈妈可邀请长子女一起做胎教,让孩子了解生命的来源;当弟弟或妹妹出生时,父母要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还可以邀请长子女参与照顾弟弟或者妹妹,与长子女讲述他们与弟弟妹妹一般年龄时的趣事,让其知道爸爸妈妈以前也是这样关爱自己的。引导长子女认识到有弟弟或妹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相伴成长,一起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

关爱是最好的行囊。父母的爱能唤醒孩子内心爱的回应,牢记给长子女设立专属的亲子时光,拥抱身边的长子女,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一“忌”总让大孩让老二。据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89.65%的多子女家庭,在消除两个孩子之间的争端,让他们更好地相处、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时都说过这句话:“你是老大,你应该让着弟弟/妹妹”。但这样容易让老大心生怨恨,强化弟弟妹妹“我小我有理”的心态。二“忌”当着小的孩子面训斥大孩。很多妈妈往往“每次觉得照顾小的筋疲力尽时,再看到老大闹腾,还要求要抱,就会忍不住训斥他。可看到老大伤心的样子,事后也很后悔,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其实,孩子要的爱并不是父母绝对平均分配,而是给每一个孩子创造独处的亲密时光,如陪长子女看一场电影、一起读绘本、一起玩游戏、一起做个小实验等。当存储在“亲子银行”中的亲密时光足够时,也容易赢得孩子的宽容和谅解。三“忌”比较两个孩子。正面管教体系创始人简·尼尔森认为:“不要将一个孩子与其兄弟姐妹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任何人比较。这对孩子是不尊重的,并且是令人沮丧的。”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3.36%的长子女都认为自己就是在与兄弟姊妹的比较中长大的,并表示每次对比都很“扎心”。“你不乖,还是弟弟听话。”“为什么你就不能像弟弟那样好讨人喜欢呢?”经常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且会激化两个孩子之间的内部矛盾。

(二)学校方面

首先,要以父母课堂为抓手,家校协同干预。家庭是育人的主阵地,面对本校81.76%的父母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大部分家庭不具备完善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所以学校教育在其中要起到引领与辅助作用,只有家校整合干预、相互沟通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为此,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如: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以福安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和福安市心理学会为依托,为已经二胎和准备三胎的家长开设了“智慧父母”公益课堂,每个学期8 节课,以讲座和父母读书沙龙相结合的形式,教给家长基本的心理干预知识,帮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预防大宝出现消极心理,提升多子女父母的育儿素养。如邀请闽东医院妇产科主任开展讲座“二胎,你做好准备了吗?”,福安市心理学会教师开设“认识与践行爱的力量”“多子女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独一代’养育‘二胎’的喜与忧”讲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开设“兄弟姐妹:在互动中成长”“家有二宝,血浓于水的亲情”“三孩时代,请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读书沙龙等活动;结合常规家访、电话通信、网络平台等渠道追踪干预效果,并定期与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要以心理课堂为主轴,释放孩子的天性。我们学校开发了“家有二宝,老大不忧伤”“做情绪的主人”“调整心态,把握成功”等课程以及开展有关二孩或多孩的绘本阅读,如《妈妈的魔法肚子》《你们都是我的最爱》《跟屁虫》《爱是我们在一起》《三孩来了》《当哥哥真好》《姐妹》《嘘,弟弟在睡觉》等,帮助更多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模拟游戏让学生把情绪“演”出来。学生通过扮演多子女家庭中的某一个角色,把心理冲突、烦恼、困惑演绎出来,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处理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父母照顾家庭的辛苦。如当学生自编自演《我两面三刀的弟弟》情境表演,讨论环节后,学生的共识是“弟弟淘气机灵,其实弟弟还是挺可爱的,没有那么讨厌,跟自己小时候有点相似之处,妈妈真的好辛苦”。孩子们还根据这个素材,浓缩自家的长辈及弟弟、妹妹的特点编写成了校园心理剧。

最后,以心理咨询室为阵地,开展心理预防教育。当课堂中发现一些学生出现心理或行为的反常后,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应以心理咨询室为阵地,让学生通过谈心,把情绪“说”出来,引导他们学会表达情绪、管理情绪、释放情绪、舒缓不良情绪的方法。不管学生说什么,教师都要耐心倾听,接纳学生的任何情绪即可,不评议也不否定。积极倾听共情,接纳学生的消极情绪,从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上纠正长子女消极的思想行为。当学生复杂及混乱的情绪和思想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时,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沙盘游戏为来访的长子女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因为游戏是学生熟悉的语言系统,沙盘游戏疗法是集认知、情感表达、感觉整合、心理动机于一体的综合临床心理学方法,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宣泄无意识世界中的情感和创伤记忆的机会。学生通过在沙盘内用各种模型、玩具摆弄心灵故事,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这种接触与表达,可促进激活、恢复、转化、治愈、新生的力量,对来访长子女心理健康的维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人格发展和心性成长都有促进作用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当然,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的沙盘作品表述和分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还可以给班主任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帮助长子女建立与内在的自我连接,走出心理困境,带着更好的心情回归到学习和生活中。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