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职贫困生家访实践与思考

2021-12-02 03:45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家庭

蔡 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1]目前高职院校校内经济资助基本解决了贫困生生活、学习底线消费所需,但校内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如何、贫困生是否获得了相应等级的资助、如何架设起学校和贫困生家庭之间的育人交流通道等问题,均需高职院校开展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家访调研、慰问等工作进行验证和改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必然受到了一定影响,入户家访调研、慰问等工作由于日常防控等要求,如何创新形式、拓展渠道,更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值得学生工作部门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和实践。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家访工作常规操作模式

(一)整体统筹,确定受访学生名单

卓有成效的家访,与前期科学地确定受访学生名单是密不可分的。家访前,各学校一般会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联合各二级单位进行前期受访学生的名单确认,经与学生及其家长确认适合受访后汇总名单。

家访的对象一般应以两类人员为主。一是特困生。原则上应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学生、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及其子女、领取生活困难补助金对象及其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民警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走访对象。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疑的学生。目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基本都是在新生入校后进行,对于未持低保证、低收入证、福利证等证件的学生,只收取其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不论是一线的辅导员还是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教师,很难仅仅通过此表格内填写的信息完成对这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判,并进行客观地家庭贫困等级确认。因此,在确定家访名单时,也应将此类学生纳入,以便验证前期的困难生认定工作的有效度。

(二)提前联系受访者,科学规划家访路线

受访的学生父母如果务农,或在当地就业,家访前与其父母确定家访具体时间一般不会存在阻碍;如果受访学生父母赴外地打工,家访前应提前沟通,避免出现“跑冤枉路”的情况。

在确认可家访后,家访小组可对整体家访路线展开总体规划:每日行程、家访户数和整体行程安排等均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计划,高效利用人员经费完成家访外调工作。

(三)合理计划家访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

贫困生家访,首要目标是获得学生所在家庭的经济情况,包括家庭实际人口数、就业门类、大概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是否遇到重大突发致贫致困状况等,将现场获得的这些情况与贫困生认定时本人提供的家庭经济状况材料进行比对,可对学生入学后贫困生认定的精准度有更为明晰的判断。

因国内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从而导致各地民政部门对贫困家庭等级的认定和补贴力度差距较大。学院对贫困生的认定如何把握尺度,如何针对不同困难等级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资助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资助工作的一大难点。以2020年各地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为例(每人补贴额):北京市低保标准为城市1 100元/月,农村13 200元/年;上海市低保标准为城市1 170元/月,农村14 040元/年;广东省低保标准为城市871.6元/月,农村8 300元/年;江苏省低保标准为城市729元/月,农村8 606元/年;甘肃省标准为577元/月。从上面列出的低保补贴标准不难看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低保补贴较高,一个正常的三口之家每月补贴额超过3 000元,其家庭实际收入甚至可以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般家庭相当,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适当调整发达地区一般性低保户的资助额度,适当调高欠发达地区低保户的资助额度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进行贫困生入户走访时,可适当了解当地收入、消费水平,对于合理判断学生家庭困难等级和资助额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家访的意义

(一)获取学生及家庭对资助工作的反馈意见

严谨严肃的家访工作绝不应停留在入户聊天的阶段,家访前可制作“家访记录表”,要求参与家访的教师务必做到“一户一表”,认真填写“家访慰问记录表”,留存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避免家访走形式、走过场。在了解学生家庭困难的同时,家访入户人员还有一些其他的任务,即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听取并记录学生家庭对资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校内资助工作目前已成为常态化的事务性工作,但往往缺少资助后的效果评估。受助者和受助家庭对资助工作开展后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是最具发言权的,家访入户人员应积极听取学生家庭的意见和建议,对后期工作改进做足准备,让资助工作真正充满活力。

(二)调整学生资助工作者的工作状态,提升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资助的主体工作是常规、事务性工作,但长时间从事这些工作很容易使学生资助工作者丧失工作热情,缺乏稳定的情绪支撑,从而陷入一种职业倦怠感中而无法自愈。目前的贫困生家访工作,一方面让整日应对日常学生琐事的学生资助工作者走出校园,远赴外地,产生一种对熟悉环境的疏离和一种对未知环境的好奇,从感官和情绪上无疑对教师调节身心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历了各种交通工具、体会了路途艰辛的教师们在亲赴一个个贫困生残破、简陋的家中,倾听了各种不幸的家庭遭遇后,心灵上的震撼和共情是在校内查阅学生填写的表格时无法比拟的,工作中久违的使命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以我们2018年暑期家访其中一户的经历为例:在到达距离北京1 800公里的海拉尔市后,我们乘坐绿皮火车到达牙克石市,接着乘出租车经过约50公里坑洼的林场老路抵达乌尓旗汗镇,又经过一段约2公里的土路步行才到达学生家,殊为不易。我们看到学生家所在的当地水灾房,家中情景是久处都市的我们难以想象的简陋,其母患有尿毒症,父亲早年去世,家中的拮据、困顿和不幸,远非一张学生填写的贫困生认定表所能体现。同行的辅导员拿出了自己几百元现金塞到了孩子母亲手里,内心的同情不言而喻;而作为学院资助工作的专职人员更是坚定了做好这份关乎学生福祉工作的信念。参与学院家访的教师大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也必有着趋同的感受,这就是走出校园做资助的重要收获,是无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

(三)打造学院和受助学生家庭沟通交流的平台

对一名学生进行成功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学校拥有教育的主导地位,需要积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家庭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其内在育人潜力;社会则应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对贫困生家访时,教师做的不只是和家长闲聊家常,更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家长详细讲解国家和学院的资助政策,让家长安心;同时,积极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找准现有工作中的盲点,借助学生家庭的声音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形成家校联动的合力,助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

三、目前高职院校家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访队伍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家访工作整体上是好的,但部分教师对家访工作的严肃性理解不足,主观地认为家访就是走形式走过场式地完成任务,即使走进贫困生家庭,也没有珍惜这种宝贵的入户了解困难学生、家庭疾苦的机会,背离了原本十分严肃的家访工作的初衷,浪费了宝贵的家访人员经费。

(二)家访覆盖面不足

不论是学校所在地还是外地的贫困生家访,都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受助学生,这一方面是因为资助工作经费、人员和时间所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疆域广阔,从效率和实际操作层面来说也不可能做到对所有贫困生都进行家访。从贫困生认定层面来说,对特困学生和认定存疑学生的家访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的家访基本连这两类都难以做到全覆盖。

(三)家访目标定位不明

贫困生家访的目的、目标是什么?只是为了入户后对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蜻蜓点水”式的了解?与学生及其家人进行短暂的交流?如果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恐怕很难对得起家访人员的资金和时间的付出。

(四)资金保障不足

家访工作看似简单,但整体行程费用和对学生家庭适当的慰问经费合计后往往也是校内资助一笔不能忽视的数目。高职院校目前校内的资助经费因各校重视程度和拨款方式等原因,数额差距明显,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如何高效开展家访,特别是异地家访,值得学生资助工作者深入思考。

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贫困生家访工作的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后,我国各地普遍强化了疫情防控措施,在国内疫情形势向好的同时,国内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等都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需要走出校园、走进学生家庭的贫困生家访工作目前就因防疫而暂停,但贫困生的各项工作不能因此中断。2021年暑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对贫困生家访的模式进行了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应对举措。

(一)2021年暑期家访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暑假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除了云南等个别地区出现中高风险区,其他地区基本均为低风险。虽然如此,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可控、不可预知情况,学院暂停了假期的出京家访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假期视频家访慰问工作。暑假前学院学生工作部将暑期视频家访慰问工作方案通过校内企业微信下发各系部、分院,详细说明此项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找准家访对象,视频连线后根据“家访慰问表”与家长、学生进行高效沟通和交流,并购买慰问品快递到学生家。截至2021年8月,共有7个系部、分院进行了网络家访,视频连线慰问约50户,家长总体满意率在90%以上。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贫困生家访应对举措

1.建立规范的贫困生家访工作机制,将贫困生家访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1)今后贫困生家访工作将成为校内资助工作的有效补充,是高职院校成熟的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学院已将贫困生慰问写入了“贫困生慰问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明确了此项工作,同时也从资金上提供了足够的保障,使其成为学院“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抓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2)强化资助政策培训,提升家访人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家访入户时间可能短则半小时,长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资助政策、学生在校表现和家常式的交流穿插进行,与家长、学生高效完成交流,这需要入户的教师具有极高的政策掌握水平、社交能力和情商,平时应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多交流心得。

(3)确保资料客观和存档完整。过去贫困生家访工作被人所诟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徒有访而无档”——即家访工作的存档资料不够规范,甚至没有相应的记录,这使原本过程艰辛、令人感动的家访工作在旁人看来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在现有条件下,家访时只要征得被访者同意,利用手机、相机等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留下清晰的影像、图片资料,勤动笔记录,一套完整的、有说服力的家访档案就能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4)做实总结宣传活动。家访的结束并不是这项工作的结束。作为一项全校性的工作,各二级单位应对自己的前期所有工作进行细致、严谨的总结,学院学生工作部作为牵头单位,应在各二级单位报送的家访档案材料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扬、表彰,提升学生工作部教师在这项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创新家访形式,做科学、高效的贫困生家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进入中高风险地区家访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即使报上级和当地主管部门同意后入户,一旦学校所在地或受访地出现确诊病例,家访人员势必被长时间隔离,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疫情未得到全盘控制的情况下,网络连线、视频家访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家访形式。视频连线前,尽量通过电话和网络等方式联系学生所在街道、乡镇、行政村的工作人员进行前期核实,再结合视频图像信息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综合研判。确认工作可能相对复杂,但由于省去了大量的路途奔波时间,网络连线、视频家访的模式依然不失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种值得推广和不断完善的家访新形式。即使进行视频家访,学生工作部的教师也应主动作为,提前列好家访交流提纲,避免漫无边际的闲聊,切实提升家访效率。

3.为家访赋能,为受助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即使网络连线、视频家访成为主要的家访形式,也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思考如何为家访赋能,如何在网络连线中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学生实习、就业准备等情况,为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提出切合当地实际和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建议,让家访摆脱简单的政策宣讲和学生在校表现汇报的传统路子,真正为贫困学子成长助力。

贫困生家访是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实践在家校融合和扩大资助政策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建立健全贫困生家访工作机制,采取新的、有效的家访形式,赋能家访,必将使这项工作焕发新的活力,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家庭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家庭“煮”夫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恋练有词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