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猪产业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群同向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1-12-02 05:41:03陈亚强
猪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猪人才职业

陈亚强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万州 404155)

我国养猪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养猪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逐渐并入了发展快车道,迈入了从传统养猪生产向现代生猪产业转型发展的阶段。生猪产业现已成为保障民生、助农兴农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生猪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生猪产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生产质量大幅提升,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龙头企业带动明显,现代化要素逐渐凸显,全产业链逐渐完备,生猪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广阔。虽然在2018年,我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并逐渐蔓延到全国多个省市,对生猪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冲击,但随着生猪产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与产业的再布局,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5.27亿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生猪出栏量占比达57%,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 161万头,恢复到了2017年年末存栏量的92%以上。可以说,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在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转变,生产方式也朝着环境友好型转变。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民生保障的发展要素,也是联结点,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在培养技术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中,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资源支持着产业的高速发展。可以说,现代生猪产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培养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专业群建设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所以,在目前现代生猪产业发展、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背景下,如何使高职教育农牧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就显得重要而且迫切。

1 生猪产业与专业群同向发展的内涵

1.1 专业群的内涵

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专业群是农牧类专业围绕现代生猪产业链发展而形成的专业集群,群中的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具有可融通的课程体系,重点是能够反映出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的人才需求。专业群的架构应该以服务生猪产业为导向,通过实时科学的人才结构分析,构建与生猪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对接岗位专业群,不仅要体现出产业特色,同时还要体现出区域特色。

1.2 同向发展的内涵

同向发展的内涵实质上就是产教融合,具体措施就是校企合作。专业群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产业的实践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与企业、行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了解生猪产业布局,明确生猪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与专业群发展需求,确定专业群建设目标,使专业群建设路向与产业发展同向;另一方面,专业群要以生猪产业链中的岗位群为依据,充分考量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和标准,适时调整专业群内专业组成,使专业群的架构与行业、企业发展同向,以便更好地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2 生猪产业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趋向

专业群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产物,基于生猪产业的农牧专业群是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的体现。农牧专业群就应该立足三农、面向未来、着眼长远。

2.1 发展理念国际化

我国养猪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全球化发展理念,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之路。同样,我国养猪产业的职业教育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逐渐从以前的输入型向输出型转变。所以,不管是在产业发展上,还是在专业群的建设上,都应该坚持国际化、全球化理念,秉持开放共赢的态度,既要遵循国际公认的发展秩序,找准我国的产业优势和专业特点,同时也要建立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自信,提升专业群向国外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特色模式的能力。

2.2 发展模式现代化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生猪产业发展插上了“智慧”翅膀。同时,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信息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标志,下沉到专业群,信息化应是不断提高专业群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各种社会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当中,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3 发展模式终身化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所以职业教育就应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发展,需要体现办学的可持续性,应该不断完善办学模式和教育方式,以终身树人的态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4 发展路径特色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畜产品已开始追求生态与品质,畜产品所赋予的现代意义,尤其是其中的生态意义,已开始有大于畜产品本身的价值的倾向,这极大地影响了生猪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生猪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径。基于这种产业发展特色,农牧专业群建设更要突出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

3 生猪产业高职专业群建设的策略

3.1 根据生猪产业结构动态调整专业内容

根据生猪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合理调整专业群专业内容,以生猪产业链特色形成专业群特色,形成与生猪产业的产前(如饲料、兽药等)、产中(如养殖、疫病防治等)、产后(如屠宰加工、检验检疫等)全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群,并与产业结构变化动态调整专业群内部专业内容。

3.2 拓宽学生培养路径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单一的技术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多元、复合、综合素养高的技术人才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职业教育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培养目标、拓宽培养路径。要避免再以单一的理论知识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要以多元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估。此外,为了迎合培养路径,还应大力实施以岗位知识技能为重要参考的模块化教学,同时可以考虑进行专业大类招生,在专业下再设置专业亚类的具体方向,强化专业群专业亚类间的融合渗透,强化课程资源的互融互通。

3.3 开展国际化合作

伴随我国生猪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专业群应与企业一道开发国际化合作项目,对接国际化标准,大力引入和整合国际化教学资源,开展国际化的师资互聘、学生互派,开展留学生教育,多种渠道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拓宽路子。

3.4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技能培养等均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应改变传统专业教研室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专业限制,对专业教师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同时还要与企业合作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工作,完善专业群教师假期实践锻炼制度,引进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专家工匠,持续性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3.5 建构专业群发展平台

专业群发展平台是专业群资源的汇集和整合的平台,只有依靠不同维度的平台才能更立体地将企业资源、社会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这些不仅包括教学素材、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还包括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要按照生猪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科研、教学、育人等多个维度建构平台,比如职教联盟、研究中心等,再以平台为抓手,以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猪人才职业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