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小学 马文玉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方向,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课本剧编演能力培养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课本剧编演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促进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课本剧编演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课本剧编演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教师作为课本剧编演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需要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有助于教师提升艺术修养。戏剧包含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课本剧是戏剧的一种形式,同样包含这些内容,培养小学生课本剧编演能力,需要教师了解不同的艺术,不断提高自身审美鉴赏能力。最后,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课本剧编演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剧渗透传统文化、强化审美培养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方面,学生们普遍比较喜欢课本剧编演,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课本剧编演是一项有趣的语文活动。可见,组织课本剧编演有助于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实现快乐学习。
另一方面,课本剧编演能力培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抒发提出了较高要求,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丰富其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对品格塑造、人格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课本剧编演能力培养具有直接影响。教师不仅要丰富课本剧编演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提升课本剧活动组织能力以及专业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合理选择课本剧编演内容。例如五年级第二单元的《将相和》、第三单元的《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文章适合改编成课本剧。但是学生基础知识十分薄弱,因此,教师最好提供完善的剧本,并在角色选择、人物语言、肢体动作等各个方面进行专业性指导,这样能够降低编演难度,让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戏剧专业知识,能够指导学生从文本中体现戏剧元素,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编演。例如学习五年级第六单元中的《慈母情深》时,教师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同时体会母亲的慈爱和善良。因此,进行排练过程中,小演员们注重通过语言表达情感,但是在表情、动作方面不到位。对此,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意见,而是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哪些台词可以增加肢体动作,什么样的动作更能体现出“母亲”的慈爱和善良,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结合实践经验来看,专业的指导对提升学生编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础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加强戏剧知识教学,适度进行剧本编写训练,提升学生剧本编写能力。写作时,学生需要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而后基于主题编写语言、动作,使得剧本合理化。
例如,编写《草船借箭》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旁白交代故事开端,并将剧本分为“军帐商议”“草船借箭”“如期交箭”三幕进行编写,清楚地写出故事的发展、高潮与结局,使得剧本更具逻辑性、完整性。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理解、接受能力,教师应将专业性较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促进学生建构戏剧写作知识体系,为日后学习剧本编写奠定扎实基础。
实践是经验积累的主要途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因此,培养课本剧编演能力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其在实践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例如,教师组织以“成语故事”为主题的课本剧比赛,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编演。其中一个小组编演的课本剧为《拔苗助长》。这一小组共8人,其中两名同学负责编写剧本,三名同学负责制作道具,一名同学负责整理、分配台词,还有两名同学负责动作排练。在角色分配上,学生们为了公平起见,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了“农夫”“儿子”“太阳”“禾苗”四个角色,其中“禾苗”由5个人扮演。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遇到问题积极找老师寻求帮助,最终呈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评价重成绩、轻能力,重视结果、轻过程。培养课本剧编演能力,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统一,并且应注重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实施评价时关注评价内容,尽可能进行全面的评价,但是忽略了评价语言的应用。结合实践来看,课本剧编演评价既要做到及时反馈,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肯定与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编演自信。例如在排练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够勇敢,说台词的声音非常小,对此,教师可以进行专门的指导训练,并在训练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坚持训练,不断提升其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课本剧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一项趣味十足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后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学生课本剧编演能力培养,加强相关教学研究,通过不断优化课本剧编演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