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蒲麻学区大寨子小学 许星海
现阶段,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各位小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大多数教师都不知道如何入手,难以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教学突破口。那么现在教师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许多教师都过分注重课堂上的“讲”,把自己看作教学中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存在着学生被动的学习、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意识的问题。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习惯于运用“题海战术”开展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现阶段,一些小学阶段的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思想观念陈旧,他们认为小学数学成绩的提升是在教师严格的要求之下不断逼出来的。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只有开展“题海战术”,才能促使学生在错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一步步把成绩提上去。这些传统观念影响着学生教学成绩的提升,要想改变这些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在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其次,数学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看看同样的一节课他们是如何讲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再次,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外培训或者网络培训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最后,教师要善于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设计,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教学成绩。
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中找到乐趣。比如,在讲解“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做一个实验,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课堂要求,在等高、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和圆锥内灌沙子,让他们尝试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一些探究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会发现:三个圆锥里面的沙子刚好可以灌满一个圆柱体。当有学生提出这个探究结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去证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如若这个结论被证明是成立的,教师就可抓住这个契机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提出问题:“谁能用计算的方法证明这个问题?”此时,学生会放下手中的实验仪器开始思考和计算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并对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自主完成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探究,即结果为:底面积×高×1/3 V锥=1/3sh。此外,在课程尾声,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重新演示一遍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小学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要求教师在课前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找到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尝试独立探索和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降低他们对知识的遗忘率,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帮助学生解决好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面对一些新型的数学问题就会不加思索地使用自认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恰恰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和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无法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样的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比如在讲解“植树”这一节课的时候,包含这样一个问题:“在植树节这一天,小明和全班同学去公园植树,一棵树和另一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三米,小明一共种了十棵树,请问从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有多少米?”大多数同学都很快地列出算式:3×10=30(米),但实际上这个算法是错误的。为了这个问题讲解清楚,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手,问他们有几个手指,同学们回答:“有五个。”,紧接着问:“一个手指和另一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总有几段?”学生回答道:“总共有四段。”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终找到问题根源,认识到以上正确算式应该为:9×3=27(米)。以此类推,教师还可以把这类型的试题与其他的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让他们举一反三,最后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教师能有效让学生理解不同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成就感,避免盲目下结论,学会在遇到问题时通过研究和思考去解决问题。像类似的生活问题还有许多,如路程问题、比例尺问题、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挑选一些具有特色的生活事例来对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探讨,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方式有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但是提升小学数学成绩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