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珊
(南宁市武鸣区双桥中心卫生院,广西 南宁,530104)
创伤急救患者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大部分患者可能并发严重的低氧血症,并出现多种并发症,使得临床急救处理较为困难,救治不当甚至会出现死亡,引发医疗纠纷[1]。近年来临床创伤患者不断增加,医院需要健全创伤急救护理流程,并及时对伤者进行急救护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创伤急救护理流程,对提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护理流程,报道如下。
使用规范化护理技术,不断规范护理流程,缩短急救各环节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确定性治疗,为后续院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3]。入院后创伤急救护理流程,需要严格控制好相关时间,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急救,并控制伤者病情,为后续创伤做好准备。因此这一时期主要分为1.第一接诊出诊:医院在出诊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安排好相关医师、护士、器材等准备出诊,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急救措施[4]。医院在接听120电话期间,需要控制好时间,避免话费长期时间在提问与咨询上,挑选好问题重点,包括现场的地址、伤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以及现场的情况,收集到必要的信息,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诸多准备工作,赶往急救现场。2.现场评估: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需要对现场进行评估,环境及伤情评估,了解患者受伤环境,疏散人群,将伤者转移到最近安全的地区[5]。对患者伤情进行分析,检查呼吸、血压,肢体功能等,询问观察了解患者意识,伤情评估后,根据伤情进行分类。为患者佩戴伤情卡,危机情况需要佩戴红色卡,代表病情严重,黄色代表病情严重,但属于稳定情况,可采取一定措施;绿色卡代表病情较轻,可适当延迟处理,并采取现场救治,原则和标准是,先救命再致伤[6]。现场救治需要采取必要的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对伤口包扎,避免出血过多,并进行心理护理,运输期间进行病情检查,做好交接护理[7-8]。
创伤后的患者1小时内是急救黄金时间,需要遵循“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9]。在严重创伤救护中,复苏伤情诊断需要与紧急处理同时进行,并监测好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抢救措施,维持好患者生命体征,全面发现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并快速完成救治,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10]。
在评估病情上,需要根据A(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梗阻及梗阻的性质和原因)、B(呼吸:有无呼吸及呼吸频率和深度)、C(循环:心跳、血压、末梢循环、四肢体表有无明显出血)、D(神经系统、意识状态)、E(肢体活动、有无畸形)或(脊柱、脊髓)流程评估伤情。
使用可视化方法进行伤情分类,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分区管理使得危重患者得到准确治疗,将轻度创伤标记为绿色(生命体征平稳,反应也灵敏,可积极配合检查,病情较轻,意识清醒);中度创伤标记为黄色(短时间可完成基本处理,不会危及生命、可安置在抢救室内),重度创伤标记为红色(随时有生命危险,安置在抢救室,并紧急评估采取措施),死亡者标记为黑色(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张晓[11]等学者发现,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思维护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将预见性思维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中,能够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启动生命绿色通道,缩短急救时间,取消常规就诊程度等不必要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快捷检查,批量伤员指派转职医生全程负责检查治疗,并安排急救小组负责,有高年资医师指导,预诊护士定时监测生命指征,伤情加重者需要提高分诊级别。抢救工作需要准确并迅速,医护人员更需要反应快,技术熟练,在紧急的情况下,担当各项抢救操作,提高其救护水平。
创伤急救需要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护理流程,有秩序且有规划的进行工作,节约抢救时间,并对伤者及时进行抢救,创伤急救护理流程,根据入院前后,可分为院前的创伤急救护理,接诊出诊、现场评估等,入院后积极进行评估分类治疗,两者结合能够提高创伤急救患者护理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