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名著导读课型 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2021-12-02 04:15袁敏江苏常熟市淼泉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25期
关键词:罗切斯特角色扮演名著

袁敏(江苏常熟市淼泉中学)

语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说话主体在头脑中抽象建立语言、建构语言,并根据建构的语言特点加以应用的行为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逐步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然而,提升这种能力不能闭门造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并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在阅读中总结语言规则,并加以运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名著导读课,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一、梳理人物关系,整体认知

(一)整合事件,具体分析

许多初中生在阅读长篇作品时,常常难以理顺人物关系,容易产生混淆。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人物关系类名著导读课中,尝试整理人物关系,并获得整体认知。

在阅读《简·爱》时,教师指导学生先整理出小说的情节,然后再深入分析其中的人物,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首先总结故事梗概,梳理出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发现人物的关系随着情节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两人一开始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但是渐渐地变成了情侣。随着情节的推进,又出现了罗切斯特的疯妻,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最终两人又在一起。学生结合事情发展分析人物关系,能让自己看到人物关系的变化。

在学生结合事件分析人物关系时,教师要适当给他们提供一些思维支架,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或者尝试列出作品的大纲,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

(二)变换视角,辩证分析

在梳理人物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其他人物的角度分析某个人物,思考其行为的合理性。在辩证分析中,学生认识到作者在创作人物的时候,所写的内容都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他们的身份地位,在自主创作的时候,学生也会从这些角度入手创作。

在阅读《儒林外史》时,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变换视角,改写文章,并辩证分析其行为的合理性。如围绕“范进中举”展开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范进,用第一人称改写文章,并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范进为何在落魄的时候会如此窝囊,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当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为何会高兴得发疯?像范进这样的人是否具有典型性,作者为何要描写这样的人物?”学生在改换视角进行创作后和范进形成了共鸣,例如有学生提出:“范进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制度高度发达的时代,所以他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认为这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所以才会造成他狂喜的心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说说从哪种视角入手展开创作更好。若能引导学生分别用不同的视角改写作品,然后再展开对比分析,那么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他们在自主创作时也能选择更合适的视角。

二、评点角色扮演,深度认知

(一)挖掘矛盾冲突,创设情境

由于中学生一般思维比较活跃,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参与到角色扮演类的活动中,促使其对作品产生深度认知。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反思性思考,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演绎进行分析,找到形象塑造上的矛盾点,然后分析哪个学生的表现更符合人物特点。

在阅读《简·爱》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发现学生在评价两人情感关系的时候出现了矛盾,有学生感到困惑,不明白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身份地位悬殊,为何会坠入爱河。教师则引导学生结合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尝试探究两位主人公的身份背景,并进而探究其情感变化。学生发现罗切斯特看到了简·爱的淳朴和善良,所以希望能表达自己改过的决心,而最后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掉,他也变成了残疾人,但是简·爱认为人精神上的契合才是真正的爱,所以最终还是接纳了罗切斯特。学生发现,如果能了解主人公处于怎样的情境中,有过怎样的遭遇,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解决阅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观点。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要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展开小组讨论,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特点。此后再找到彼此矛盾的观点展开分析,就能让学生获得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产生独特的体验。

(二)组织多元共评,指向本真

在学生展开角色扮演之后,教师还要组织他们进行互动评论,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而且自主表达能力也会提高。

在学习《儒林外史》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一方面要说出自己在角色扮演的时候是否把握住了文章中的关键细节,是否展现出人物的典型性,另一方面要说出他人的表演对自己有什么启迪。如有学生认为:“我发现同学在阅读时还阅读了一些背景资料,了解了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在演绎的时候也能把握住关键的词句,将其中的细节扩大化,展示出来,能表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但是我在阅读的时候就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展现人物也不够深入。”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总结经验,对自主阅读和语言表达都有所促进。

在互动评价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更好地解读作品,也能逐步深入了解名著的内涵,学生语言实践的热情也得到了激发。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从名著中能学到哪些言语素材,并对学生的言语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三、分享心得体会,个性认知

(一)拓展课外资料,创意解读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展开自主探究,很少和伙伴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影响了他们的感悟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分享交流类课程,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分享阅读体会。

阅读《蒲柳人家》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和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本文展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在冀东北地区发生的事情,所以学生就要尝试阅读一些展现当时社会状况的作品。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拓展阅读,搜索更多展现相同时间背景的小说。在拓展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写一下阅读收获。比如有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认为:“这部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具有乡土气息,它并不单纯只是展现人物的精神情操,更重要的是体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该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对作品的理性思考。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选取感兴趣的探究角度,然后搜索相关的资料,尝试从资料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自行组织语言。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互动讨论,相互补充,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二)阐述生活哲思,知人论世

许多名著展现了人生百态,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由于初中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所以他们往往很难理解这一点。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展开资料搜索,搜集一些展现作者生活经历和当时时代背景的作品,然后基于知人论世的思想展开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表达中多谈一些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启迪,促使其升华人生经验。

在阅读《屈原》时,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写出阅读感受,重点交流阅读该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启迪。教师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辅助阅读,尝试了解一下屈原生活在什么时代,思考他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对国家的情怀。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尝试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屈原》中我能感受到屈原对国家怀有深深的担忧,能感到他的爱国情怀,而本文的作者也对国家怀有同样的情感,所以他便创作了这样的作品。”不仅如此,还有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融入创作中,表示自己要学习屈原的精神,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在交流中,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从文字的表面深入挖掘,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自主表达的时候要如何让言语富有深刻的内涵,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名著导读课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阅读、乐于表达和交流。学生能在阅读中总结表达方法,在交流中加以运用,久而久之,他们语言建构和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就会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罗切斯特角色扮演名著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简?爱》不简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国内外名刊名著
原来如此
角色扮演
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