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肃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肃南 734400)
肃南县是一个传统的畜牧业大县,全县拥有各类草原2 677.5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 091.9万亩,现饲养各类牲畜86万头(只),其中自主培育的甘肃高山细毛羊饲养量51万只,年出栏各类牲畜64万多头(只),出栏率在50%以上,畜牧业收入约占农牧民收入的65%以上,是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全省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
肃南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前沿、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县域面积的58.4%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全县实施禁牧草原面积68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 400多万亩,牲畜饲养量从高峰时的110万头(只)缩减到目前的86万头(只)。随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山国家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源保护地、国家生态公益林等范围和面积的调整,肃南县畜牧业现有发展空间日益受限,牲畜养殖规模还需要压缩20万个羊单位,以前靠数量保障群众收入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急需在转型发展、提高质量上寻找新的出路。
近年来,肃南县将甘肃高山细毛羊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富民安民产业,主打“高原、绿色”品牌,广泛推广绵羊改良育种、绵羊穿衣、机械剪毛、青贮氨化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集中舍饲养殖小区建设,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0%以上。但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层次低、规模小、链条短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及精深加工水平能力严重不足,只有30%的畜产品能够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大部分农牧民并不能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肃南地处祁连山腹地,远离工业中心区,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天然的牧场、优良的畜种、区域化的布局、标准化的生产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主要饲养畜种细毛羊肉、牦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丰富的矿物质;肉色鲜红,肉质细嫩,是一种营养丰富无重金属污染的优质肉食品资源,非常符合现今消费者对营养保健的需求。但是目前区域市场售价与普通饲养的牛羊肉价格没有差异,没有体现出天然牧场牛羊养殖应有的价值。
近年来,肃南县大力实施游牧民集中定居工程,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小集镇,引导农牧民下山定居,先后建成牧民定居点18个,农牧民集中定居率达到80%以上,92%的行政村通了宽带,100%的行政村通了4G网络,5G网络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完备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互联网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肃南县积极探索以“互联网+订单畜牧业”为模式的共享牧场,在康乐乡、大河乡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展“智慧牧场”建设。通过牛羊佩戴GPS终端设备、在草原建立可视化监控监测系统,意向客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对自己认养的牛羊进行24 h实时查看,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智能信息化管理和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成功打开了北京、上海、杭州一线市场,羊只均收入比市场价格高200元左右,提升了畜牧业生产竞争力,拓展了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推动了绿色畜牧业提质增效。
目前,全国各地在畜牧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成功探索不断涌现,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模拟模型研究技术、畜禽选种研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技术、电商营销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好成效,催生了整个产业链的不断调整甚至重构。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互联网+畜牧业”中的引领作用,结合资源要素、产业基础、市场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条件,根据设施养殖、冷链物流、家庭农牧场、供销合作社、农业信息化、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按照政府监督、集体兜底、牧民受益的思路,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采取“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业挂钩、以销定产”的方式,突出甘肃高山细毛羊、祁连山牦牛、马鹿等优势畜种,统筹考虑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畜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
强化科技支撑,摆脱传统畜牧业“等市场、靠行情、要支持”的困境,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无线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牧场羊群从源头到终端的溯源体系。利用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购、远程监控、生长全过程数据可查、视频可追溯、可转发朋友观赏与分享等功能。突出品牌效应,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构建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合作社和企业在共享牧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政府每年确定10个专业合作社、10个示范家庭农场和5个涉农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强共享牧场建设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注重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构建权属清晰、运转高效的建管机制,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科学化发展的管理路子。
在小规模试点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共享牧场,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地域特点的共享牧场发展新路径,形成科学合理的共享牧场建设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营销推广体系,为全县共享牧场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争经过2年发展,形成互联网和现代畜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共享牧场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较为完善的建设管理制度和科技支撑体系,共享牧场实现可视、可测、可控,以“智慧牧场、绿色牧场、趣玩牧场”为概念的新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对畜牧业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带动能力大幅提高,保障农牧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围绕共享牧场建设,依据网销产品特性和地域文化特点,精心策划、同步推进网络推广营销方案,确定统一的产品规格和品质等级。通过与专业电商团队合作,积极对接国内知名电商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全面发动市、县电商企业、个体网店、微商同步开展网络预售和直播带货,形成全网营销合力,开展季节性产品集中营销活动。同时,结合乡村两级文化活动的举办,开展“智慧牧场,认养牧业”共享牧场羔羊认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