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云(江苏苏州市范仲淹实验小学)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强调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因此,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何把握住小学生的特点,将德育工作的好处发挥最大,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个体意识和无意识以及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学校德育主要是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社会和国家要求,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政治、行为习惯等方面施加影响,并最终让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要求品行的教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家庭问题带来的蝴蝶效应让小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刻不容缓。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特色,但首要目的都要围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当下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意识、情绪情感、气质等方面的发展。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年龄划分特点,小学生(学龄期的儿童)处于7~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学习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儿童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从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儿童可以从中产生勤奋感,满怀信心地在社会寻找工作。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一勤奋,他们将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信息,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一阶段中,学校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吸收,他们的言语、思维、认知、情感等方面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1.小学低年级儿童面临着的是身份和生活环境的转换带来的角色不适应。从家里的“掌中宝”变成了要守规矩、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少先队员;从生活在家里或者游乐场变成了要求行为规范、文明的学校;从父母的骄纵溺爱,变成了老师们的严加管教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年龄的他们如果不能完成角色转变的话,会产生分离焦虑、厌学、惧怕学校等心理。
2.小学中年级的儿童面临着学习任务的转变,从低年级的简单识字写字转变为要学会逐渐能阅读甚至要求写作,同时带来变化的也有他们言语和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他们的基础知识要扎实,才能更好地接受更高水平的学习任务,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变低。此时的儿童不再以老师为权威,开始有了辩证思维的萌芽,开始从顺从别人转变成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和习惯,想要挑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权威,多容易跟教师发生冲突。因此,中年级儿童会出现很大的分水岭,优秀的孩子接受自己的改变并努力去适应。但有些儿童可能会想要以自我为中心,不再把学习看作是首要的任务,想要去寻找游戏、网络或者其他能带来乐趣的事物,此时这样的儿童成绩一般都会很差,是班级的后进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尤其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所以可能一个学生会带偏很多学生。
3.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自我和社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道德观念上也有了一定的见解,他们希望能够取悦他人,给他人带来帮助,希望树立一个“好孩子”的形象,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更易用撒谎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另外,升学问题给此阶段学生带来的作业繁重、体美劳发展不够全面等方面的压力也让他们心理负担过重,导致他们过于焦虑。
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意志的、有无限潜能的个体,班主任应该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人的基本需要和价值。学会去倾听学生们的诉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新学期或者接手新班级时,班主任可以在班会和晨会时通过心理学中“信任背摔”“信任之旅”等活动,以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也是当好班主任的重要一步。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对个体来说,发展的实质是“同化”和“顺应”。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需要外界环境的作用来更好地发展,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有权威的对象,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孩子们在小学阶段通过无意识的模仿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和价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面对一个个渴望知识和成长的脸庞时,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榜样的正面作用。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才更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接受形形色色的学生,学会接受学生的不完美,学会体谅后进生。通过一些心理学的测试和调查充分掌握学生特点,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个别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制订追踪计划。
对于小学生来说,奖励和惩罚是改善他们行为习惯和提高成绩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能够极大地塑造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和荣誉感,也可以给其他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可以通过阻止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此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授课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上课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沉浸其中。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原生家庭的强大作用是一切事物都无法逾越的。班主任可以通过针对家长进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走进家庭普及等方式,让家长们了解到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价值,对学生德育来说有无限的能量。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多方面合作,共筑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