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辉
摘 要: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加以梳理整合,进而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为学生营造了一種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探寻将生活化理念运用于数学教学中的途径与策略,以拉进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使数学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回望过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都高度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仅仅单纯的依赖于课程内容,造成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教学形式单一。伴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及其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把握,更多教师逐渐尝试创新教学方法,进而优化数学课堂。在其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多为形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品质具有显著的效果,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更为接近具体日常生活,使更易学生了解和学习抽象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下,教学不再局限于理论教学,也开始注意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开始着眼于生活实际,教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客观问题。数学科目具有较为枯燥的特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分神的现象。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数学的奥妙来掌握数学知识,进而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会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视。小学数学不应当仅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习的过程更加轻松,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将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而反过来学生又可以利用课堂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结合。
二、小学数学低段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习惯用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表现,虽然容易达成表面上的安静端坐的状态,但是无法真正凝聚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导其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展开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兴趣永远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驱动力。爱玩、爱参加游戏依然是这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比如在《表内除法》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对将来的运算能力和整体的数学数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必须达到深刻记忆和灵活运用的程度。教师可以安排“除法计算来我家做客”的游戏活动,学生们抽签选择不同的运算内容,全部答对就代表服务周到,给出五星的满意程度,如果出现失误就代表服务不周到,就不可以获得满星的评价。这样的游戏形式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很有吸引力,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力,不断提升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又比如在《图形的运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图形内容,借助多媒体进行学生人员的随意抽查问答,时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活动氛围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在整个过程,从而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设置生活背景,强化数学意识
在学生对于生活教学有初步的认识之后,可以倡导学生在自家社区进行数学自主学习;也可以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去倡导家长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生活数学的实际学习。这就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例如:利用休息天去丈量社区花篮、运动场的长宽,计算可用面积;让学生自己组织分配社区活动的人员安排,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活数学意识,也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探索,深化对于数学题目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在布置生活学习作业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外出安全,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在完成了数学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就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出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形式,让数学知识的回归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实用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并且通过积极地使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练习作业,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解决生活问题,增加学习自信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更好的应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挑战,而这也是学习数学的实践价值之一。而且通过对近年来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更倾向于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为此,我们在展开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就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关注理论知识讲解和教学的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自己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和难题的快乐,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建立良性循环体系,以促进更优质教学效果的有效获得。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生活中积极地挖掘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从而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从而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颖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50-151.
[2]叶建芳.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J].亚太教育,2015(19):27.
[3]李小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