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1-12-01 00:21吕明
民族文汇 2021年7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高中美术方法策略

吕明

摘  要:在高中阶段,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客觀反映,从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人类的社会生活。传统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美术教师在实施高中美术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与美术教材相结合的作用,促使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学习,实现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该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发挥高中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时的载体作用,对于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也非常有利。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传统文化;方法策略

美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的色彩运用、笔画勾勒无不体现着绘画者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一种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之魂。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多数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关,教师要想创新、改革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可从传统文化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正确感悟、了解传统文化,让其学会通过传统文化欣赏美术,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成长。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大背景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高中美术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大势所趋,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途径。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这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深挖教材,发掘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存在密切的关联,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寄托,其蕴含的思想、内涵等值得人们挖掘、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美术教学,能让教材内容变得丰富、立体,吸引力更强,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但是,部分高中美术教材内容渗透性不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深挖教材,拓展教材内容,提取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收获更多不一样的知识。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木器、陶瓷、青铜器等工艺品和山水画、风景画,记载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历史和传统绘画技术,而这些都是切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关键点,也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教师要想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开展美术教学并非容易之事。在开始上课前,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钻研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详细找出其中的关联点,如此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文化引导联想教学法

文化联想引导教学法的实质是:将所要赏析的艺术作品内容与时代大背景联系起来,对美术作品艺术形式的由来和形成的原因来说明,用文化去解释社会现象,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桃花坞年画是属于中国传统画作的一个种类,大都在新年或者其他节日气氛下进行张贴来装饰环境,有着吉祥喜庆的意思。明末清初时期,作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苏州地区,工商业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桃花坞年画也发展开来,但到了在太平天国时期,兵火之劫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毁坏极大。桃花坞年画进行了搬迁,后来年画铺大部分搬迁到苏州城内偏北的桃花坞一带,早期姑苏版年画就被称为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的繁荣与衰落都与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结构息息相关。

三、家庭美术教育

家长应重视子女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开展的美术教育工作予以尊重和支持。家长应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涵养与人文素养,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感兴趣程度对于美术教师展开教学有很大影响。部分家长认为美术课是副课,不会影响高考成绩,没有必要太在意。而且家长可能意识不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家长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可能会流露出对于艺术类课程的轻视,家长这些行为无意中防碍了学生对于学校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家长应明白每一门高中学科都有其独特价值。相较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美术学科具有感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高中生每参与一门学科的学习,就会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产生相对应的调整和改变,美术学科所承载的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

同时,学校美术教育受家庭中的美术教育影响颇深,家长的综合文化素质与传统文化涵养决定了家长自身的价值判断。家长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孩子在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家长不断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并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给予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充分的支持与理解。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座谈会,与孩子一同参加传统文化主题文艺活动,一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在美术实践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美术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实践不仅是高中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且是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中美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带领学生体验民间美术的文化魅力,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脱离出来,走向社会、走向民间,体验实践的过程和乐趣;另一方面可以将民间工艺带入课堂,拓展学生美术文化事业,从而让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来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渗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提升美术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当地的工艺匠人来学校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和学生一起交流和探讨传统手工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像剪纸工艺、陶瓷工艺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高中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还能让学生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加强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或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机构,参观、学习、感受当地的文化和文物,从而逐渐建立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的欲望以及情感。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大势所趋,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途径。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这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美霞.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成才之路,2019.

[2]何晓菁.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

[3]惠映清.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7.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高中美术方法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