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欢 祁宁 陈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营造原则;营造策略
摘要:文章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的营造原则,并从明确主题、渲染意境、模糊界限、增设亮点等角度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的营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10-0039-03
1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沒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各环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图书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接纳校外文化输入、促进文化交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列举了许多空间类型,其中就包括文化空间,使“文化空间”这一概念广为人知[1]。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文化空间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2]。基于这一概念,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图书馆文化空间的内涵,如:师丽梅等认为图书馆文化空间应体现休闲、阅读、融合等服务功能,满足读者更高、更新、更快的精神文化需求[3];罗晓瑶等将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定义为由文化资源、文化活动、文化活动设施及馆员、用户组成,具有价值生产功能的场所[4]。现有学术成果中图书馆基础理论与空间服务的研究较多,关于文化空间营造的研究较少,而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空间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基于此,笔者在回顾图书馆文化空间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同时,探索在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并探讨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的具体营造策略。
2案例调研分析
为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建设情况,笔者通过网络对2015—2020年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空间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整理,详见下页表1。调研发现,受馆舍空间限制,高校图书馆多以空间再造的方式打造文化空间,文化空间的教育形式多以阅读推广为主,除设置专题书架外,还开展学术讲座、读书沙龙、文艺鉴赏等活动,一些文化空间还提供学习、交流与研讨空间。此外,各高校图书馆在融入文化元素的同时,还结合校园和学科特点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
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名称运营时间建设情况天津大学图书馆(郑东图书馆)日新书斋2015.9新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馆)思源阁2016.4空间再造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石牌校区图书馆)至善堂2017.3空间再造清华大学图书馆(李文正馆)“清华印记”互动体验空间2017.4新建(李文正馆)邺架轩2017.4新建同济大学图书馆(嘉定校区图书馆)文榷堂2020.11空间再造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敬文图书馆)偲怡园2020.11空间再造3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营造原则
3.1以增强适应性为目标,注重多元融合
在世界文化一体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树立多元文化服务理念,完善多元文化服务运行机制[5]。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的多元融合含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元文化类型的融合,如地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另一方面是多元文化服务的融合,2006年国际图联发布《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提出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的使命是提高对文化多样性重要价值的认识,促进文化对话。
3.2以读者行为心理为导向,关注读者需求
人是文化空间的核心,决定着空间价值与生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理念也逐渐从“书本位”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以知识为主体。高校图书馆在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对读者需求的关怀,对读者心理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空间环境和资源建设策略,使资源利用发挥最佳效能。
3.3以生态美学为指导,打造诗意空间
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中写道:“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寄予了对图书馆的美好愿景,也说明了图书馆的空间氛围对读者产生的深远影响。生态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学科,从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中探寻美的本质,将和谐看作最高的美学形态[6]。生态美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可以归纳为节能环保、资源再利用、去繁化简、贴近自然等四个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空间建设应积极传达这种造物哲学与审美态度,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与环境和谐共生,打造出体现仁爱、自然、和谐的诗意空间。
4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营造策略
4.1明确主题,建立文化元素与空间场所的内在联系
在空间设计中,设定主题是展示空间内涵的必然环节,没有主题的空间是失去灵魂的空间,主题的设定需理性面对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审美群体[7]。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文化基础较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校师生,在文化育人的使命感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空间主题不再局限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学习国情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展示学科文化、体现地域文化等主题,如:同济大学图书馆文榷堂围绕“传统博雅”“国际融合”“山河筑梦”“科艺同源”“芥舟济艺”等五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五个主题分别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革命文化、学科文化、校园文化,是将多种文化主题相结合打造多元文化空间的典范。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将主题文化元素表达与空间设计相融合。物态文化元素可直接展示于文化空间,而非物态文化元素是无形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需要先寻找可体现该元素文化精神的物态载体,将抽象的元素转化为具象的可视化语言,再应用于文化空间的营造。以同济大学图书馆的文榷堂为例,文榷堂牌匾中的“文榷”二字出自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同济大学已故教授陈从周先生1990年给该馆刊印的内部文集《文榷》的题词,“堂”字亦出自陈从周先生手稿,该空间将牌匾作为文化精神的物态载体,既是校园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的体现,也表达了对空间服务寄予厚望。
4.2渲染意境,营造个性突出、舒适亲和的空间氛围
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室内设计营造与主题相关的空间氛围和空间形式。室内空间设计要素包括形、色、光、质四大类,形是基础,色受质制约,光决定最终效果[8]。形既可以是抽象的文化符号,也可以是具象的场景复制,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思源阁把徐汇老校区的牌坊校门、金水桥等特色景观巧妙地融入空间布局中,使读者感受到交通大学厚重的历史文脉以及穿越古今的空间韵味,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感召力;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视觉造成不同强度的刺激,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感受,文化空间应以浅暖色调为主,并点缀绿色植物,营造温馨、亲和的空间氛围;不同强度的光组合能够使空间层次更丰富,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4.3模糊界限,塑造形式灵活、多向联系的空间形态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空间建设多采用固定结构进行,不利于改变空间功能及拆分重组。而模糊界限有利于实现空间功能的多变及空间形态的多样化,主要表现方式包括:①围而不隔、隔而不断。该方式常见于我国古典园林建造,打破常规实体墙体分隔空间方式,使内外空间半连半隔、似连又隔、自然相连。②弹性分隔。该方式是利用书架、家具、绿植等自由、灵活改变空间布局,从某种意义上看打破的不仅是空间的桎梏,更是思想交流的桎梏,从而激发读者的交流意愿。③象征性分隔。该方式利用非實体局部界面进行心理暗示,形成心理上的空间领域感,如:利用地面高差、吊顶造型、灯光照明、材质变化等手段象征性分隔空间[9]。由于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包含多种功能,因此可采用多种分隔方式对空间进行分隔,在取得最佳分隔效果的同时,满足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4.4增设亮点,构建层次丰富、生动有趣的空间体验
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增加文化空间的趣味性,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按照“一层一主题,一厅一功能”的设计思路着力打造精品文化空间,除增设文化墙作为亮点外,每个楼层的公共空间都根据资源布局和服务功能设置了特定的主题进行文化展示。文化空间的序列如同音乐曲式的结构,不同位置的段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奏鸣曲一样,其功能有呈示、展开、再现和结尾[10],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印记”互动体验空间以时间为线索,运用新媒介技术进行历史展示和互动读书体验,其空间序列为:图书馆历程—清华记忆—电子图书借阅—数字学术—历史长廊—数字人文,娓娓道来清华大学百余年历史,虽然空间面积不大,却营造出了极富层次和纵深感的空间序列。
5结语
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充分体现了其作为高校文化育人重要阵地的功能和价值,不仅在功能定位和环境营造方面满足了读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还提供了更加多元、细致的专业化服务。虽然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相似的读者群体,但各馆具有不同的校园文化与学科背景,因此其未来发展战略方向也不相同,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满足读者对文化空间的需求仍需各高校图书馆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伍乐平,张晓萍.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1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21-05-12].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3]师丽梅,洪光宗,吴志敏,等.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服务新走向:以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7(5):97-101.
[4]罗晓瑶,张煜佩.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价值链构建[J].价值工程,2020(25):106-108.
[5]李晓兰,黄秋梨.图书馆与多元文化融合理论实践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2):29-32.
[6]王小飞.绿色生态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78-80.
[7]王亚东.文化主题空间视觉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20-24.
[8]黎志涛.室内设计方法入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74.
[9]赵伟,孙艳萍,刘迪.艺术化室内空间设计语言及美学价值的探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31-32.
[10]施建文.建筑空间序列与音乐曲式相关性[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33-334.
(编校:徐黎娟)
作者简介:苏欢(1985—),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馆员;
祁宁(1975—),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陈娜(1981—),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本文系2020年度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基于空间再造视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0tsgxhqntk-007;也系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功能转型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lslybkt-084。